APP下载

探讨新形式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何去何从

2020-04-14高丽张尚瑞陈文超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丽 张尚瑞 陈文超

摘 要:伴随着当代经济和社会需求,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兴衰起落几十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日益增多。为全面保障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顺利进行,我国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并提出了“双高计划”,具体了高职教育今后改革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面对机遇与挑战,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如何通过改革在新形势下求生存与发展?见仁见智。笔者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期抛砖引玉,最终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中国造”之梦!

关键词:“双高计划” 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 护理课程体系改革 医学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新形势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该如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顺利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任务?

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重点布局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而对于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和专业群的支持极其有限。当然这跟医务工作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但是要想生存发展,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面临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扩大招生规模与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而是改革,还有可能需要彻头彻底的改革!

首先,对于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笔者认为专业应有取舍。“双高计划”明确指出其总体目标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产业专业,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将来大都从事医务卫生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众所周知,医务工作不仅需要技术技能,同时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医疗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医生。因为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医务工作者。所以笔者建议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可以放弃那些对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当然如果条件成熟,可以对当地区域内在职的需要进修的医务工作者开展弹性学制的再培训。诚然,学校可以集中力量发展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争取创建高水平特色专业和“双高”学校,着力满足国家与人民的需求,输出一批批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提升学校在区域、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完成国家人民赋予高职高专学校的历史重任!这些专业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已有体现,比如出现最多的医学类专业:护理。笔者认为康复治疗专业、检验专业、药品生产专业、眼视光专业、药学专业等同样可以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今后提升其竞争力的特色专业。

想要创建高水平特色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此以护理专业为例谈谈笔者的想法。

其一,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逐年升高,疾病谱的转变导致护理模式缺口的出现。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环境复杂多变,虽然急性病护理与慢性病护理并存,但仍以医院护理为主,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非常薄弱。传统的高职高专学校的护理教学目标与任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新的需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其二,护理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护理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不仅仅要适应国内医疗卫生环境的变化,也将逐渐国际化。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忽略教育结果,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在教法、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比较保守,默守陈规,致使高等教育研究水平不高的局面。比如高职高专学校的护理专业大都采用传统讲授法、“2+1”课程运行模式及“三段式”课程编排。既然高职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为高技能型应用专业人才,护理专业对专业技术要求也比较高,那么这些学校的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完全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专业课程建设,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增加实践学时比例,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进行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有研究表明美国院校护理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实践学时所占比重远高于国内。

这种课程体系不是简单地“理论+实践”的组合,是一种融合,是跨专业相关知识的重新拼接,是教学内容的改革。鉴于护理这个职业本身的内涵,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其职业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突出其职业特点,美国等国家进行了多种尝试。其中概念式教学被很多美国护理学院接受并推广。概念式教学(Concept-based Instruction)是以学生为中心,概念为核心,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课程设置。概念式教学被认为符合成人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整合新旧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我国各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完全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并进行更加适合本土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比如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我国教育学家通过论证并逐渐形成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之间脱节的问题。

课程体系改革的最直接反映就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有大有小,见仁见智。接下来真正使课程体系改革落到实处的是“教师”。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培养高技能高水平人才,相当于“茅”与“盾”。而教师则是教会学生们如何使用这些“茅”与“盾”,是“打造”高技能高水平人才的“匠人”,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正因于此,中国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学强调学习应为主动性的。这就要求老师在传统的传道就业解惑的基础上,必须调动课堂上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更好的实现其教学目标与任务。多种教学方法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临床专业课程可以采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可以采用三明治教学模式(Sandwich Teaching Model);基础课程多可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PBL)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TBL)。当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一概而论。笔者依旧提倡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

改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兴衰起落几十载,从来不是孤立发生,而是当代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客观反应。中国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的改革必然是舉步维艰。但面对新时代需求、新机遇与挑战,中国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的改革又不得不行!万物生存皆有道,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求变。变不一定成,不变肯定不成。最后希望我国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早日和国际接轨,实现教育界的“中

国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新华网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路径与策略
“双高计划”引领下金融服务专业群课程建设探讨
“双高计划”背景下餐饮管理专业群建设基础、机遇及挑战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路桥品牌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