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桑浦山

2020-04-14周密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潮剧二度创作

周密

【摘 要】6月至8月中旬,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北京举行,推出了一批富有时代精神、充盈文化内涵、蕴含艺术价值,小制作、大情怀、正能量的优秀戏曲作品。其中,广东潮剧《桑普山花》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受到北京观众的欢迎。该戏制作精良,有值得当代戏剧创作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潮剧,《桑普山花》,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戏剧张力,二度创作,突起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26-01

“连天烽火映夕阳,战地菊花分外香。揭阳军民洒热血,众志成城保家乡。”一曲闽南音,致敬革命战。7月23—24日晚,廣东省百花潮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的大型潮剧《桑浦山花》,是广东省唯一一出入选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剧目。该剧是一出具有较强戏剧性和情感性的“主旋律”戏剧,它的成功演出,将整个基层会演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一、戏剧张力充足

“主旋律”题材比较难写,没有充分雕刻就容易掉入世俗的歌功颂德的窠臼中,同时,现代题材形式与戏曲本体的审美特征有着难以突破的矛盾。本剧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整部故事富有戏剧张力,合理而充分地将人物置于矛盾、挣扎和两难之中,剧情环环相扣。

故事的大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日军侵占桑浦山一带,揭阳军民奋勇激战,由于伤亡众多,药品奇缺,情况十分紧急。于是,“送药”成了贯穿全剧的行动线,串联起一家三口的悲欢离合。

全剧的主要“矛盾”是日军与送药人之间的冲突。从如弟向日军暴露送药军情开始,矛盾转化成了母(秋菊)子(如弟)之间和他们与自我的冲突。

剧中有两场抓心的戏。“诱供”一场,展现了如弟面对革命和亲情的两难。如弟传送情报被捕,日军以严刑逼供,却丝毫没能撼动如弟的坚定信念。汉奸翻译利用人性软肋,以抓捕其母亲秋菊为借口,让如弟处于两难,而后汉奸乘胜出击,继续用计谋诱导单纯善良的如弟说出机密。剧本为如弟“交供送药机密”的前提和心理做了充足的铺垫,使观众对这个人物还抱有理解和怜悯。

“喝汤”一场,如弟招供后狼狈回家,面对母亲的追问只好说出实情。他不曾想到,自己所面对的后果是他对情报的泄露直接导致送药行动失败,林大刚及自卫队队长壮烈牺牲。更加难以接受的事实是,自己间接害死的竟是亲生父亲。母亲的悲愤苛责、内心对革命的巨大亏欠和对生父的深深愧疚,让如弟生不如死。这个复杂而深刻的心理矛盾,为他心灵赎罪、诱敌亲饮毒汤做了充足的铺垫。

如弟面对放有断肠草的蘑菇鸡肉汤,心中的愤懑、自责和挣扎可想而知,当他道出“鸡汤虽毒能洗刷我肮脏的心肠”之时,人物完成了最终的行动目的和自我升华,也实现了本剧的戏剧最高任务。

二、二度创作优良

《桑》剧大胆起用青年演员担纲主角,两位95后小女孩在京城的大舞台上生动演绎了一对满怀复杂情感的抗日母子,打动人心,她们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该戏几处场景的转化颇为流畅,为如弟参加激战做了背景描摹。第三场如弟送信途中被捕后,没有换场,直接改变了舞台时空,更换幕景,到了日寇的审讯地点,处理很是巧妙。自卫队与鬼子打斗场面的动作设计比较戏曲化,展示了青年演员扎实的基本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也有效改善了现代戏“话剧加唱”的弊病。“采药舞”的呈现,也较为恰当地融入剧情中。

广东潮剧是闽南语系演唱的地方剧种,属于以曲牌连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相融的音乐体制,演员用真声演唱,偶用帮腔,唱腔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桑》剧充分运用了潮剧的音乐审美特征,特别是打击乐器中的大鼓、大锣鼓等宽广的音域,特色乐器椰胡的独奏、伴奏增强了悲伤情绪的渲染,将浓厚的潮汕地域特色如清风拂面般带给京城观众。

三、不足之处

(一)主人公的弱化。《桑》中主角秋菊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不够生动,剧本给演员留有的表演空间相对较少,削弱了主角的地位。全剧的戏核是“儿子被诱变节,害死了共产党父亲”,从序幕开始,主线似乎过多集中在如弟身上。主角“秋菊”的行动线非常被动,人物走向也没有实质性地变化和升华。

(二)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趋于扁平。秋菊在性格上不具备真实和世俗的人性,趋于革命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不够生动、可爱,甚至有些脸谱化,显得普通、单一。林大刚作为男二号,形象简单和扁平化,没有太多的复杂性,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情感点爆发力度的欠缺。失散十六年的夫妻好不容易相聚,而幸福却是如此短暂。团圆的夫妻尚未享受温存,失散的父子至死未能相认,是极大的人类悲剧。可惜的是,在《桑》实际的剧情走向中,这种悲怆的情绪并没有被掀起,就进入了之后的戏剧情境。

显然,《桑》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实现高难度跨越,一座巨山仍然摆在眼前。把宣传片变成艺术品,是当下的现实题材“主旋律”戏剧共同面对的难题,把醇厚的生活写得概念化、躯壳化,是大多数作品的通病。该剧还可以在思想亮点、人性深度、戏剧张力等方面继续打磨,力争跨越现代戏的巨石,打造一部精品,使广东潮剧异军突起。

作者简介:周 密,女,就职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田汉研究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员,中国戏剧文学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潮剧二度创作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论潮剧的活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