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的回忆

2020-04-14马莉莉

上海戏剧 2020年2期
关键词:沪剧白玉兰时任

编者按:

2020年,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迎来第30届这样一个大日子。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诞生于1989年,绽开、展露于20世纪90年代剧艺探索创新、事业改革转型时期,盛放、飘香于新世纪以来戏剧再度走向繁荣的时节。近30年来,白玉兰戏剧奖专注舞台表演,已经成为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盛事,也是中国戏剧界的盛会。从本期起,本刊邀请了历届“白玉兰戏剧奖”得主,谈谈他们心中的白玉兰,再忆他们与白玉兰戏剧奖缘分,展望白玉兰奖与戏剧艺术的美好未来。

1990年8月的一天,我正在上海电视台拍摄沪剧电视剧《雾中人》的内景,休息时,电视台的一位同志高兴地对我说:马莉莉,侬获奖了!还给了我一张8月10日出版的《上海文化艺术报》,头版头条刊登着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18人获“白玉兰”主配角奖,尚长荣、马莉莉以全票名列获奖者榜首。我感到非常高兴……

后来我看到8月11日的《解放日报》也做了报道:“京剧《曹操与杨修》主演、陕西京剧演员尚长荣,上海沪剧院《雾中人》主演马莉莉是仅有的两位以全票当选的演员,他们实际已成为首届'白玉兰奖'的最佳男女主角。” 颁奖大会于12月20日在上海机床厂隆重举行,时任市领导陈至立、刘振元等出席并讲了话。整个活动热烈、简朴,但让人始终沉浸在兴奋之中。

有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是1989年11月28日晩上,当时我们上海沪剧院在人民大舞台举办老中青少六代演员同堂大型演出活动,《雾中人》也是其中的参演剧目。当晩,时任上海市领导吴邦国和“白玉兰奖”评委会主任黄佐临大师来看戏了。休息时,他们到后台看望大家,吴邦国同志热情称赞“这个戏有戏有情有理,很有看头”。黄佐临大师对我说,你获奖了,祝贺你,我也投了你的票,当时因为有事没来看戏,今天我是来补课的。我很激动,只是不停地点头。编剧宋之华后来对我说,休息后回到座位上,黄佐临大师对她说,感谢你写了一个好戏。

沪剧是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剧种,讴歌时代英雄,弘扬时代精神一直是沪剧艺术创作的主旋律,而敢于触及敏感题材,突破禁区具有开拓精神更是沪剧新剧目创作的精神所在,我想《雾中人》就是成功一例。它写志愿军战俘,而且还是戏的主角,必然引起观众的关注。

戏就是从战俘回国后的遭遇开始的,虽是一出悲剧,但全剧抒发的却是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给人信心和力量。我们从拿到剧本到彩排一共只有20多天,首演是6月5日在共舞台,这是很早就定的日程,票也售出。敏感题材、敏感时间,让我们对这部戏的首演忧心,但剧组的全体人员全情投入、丝毫不放松。最终这出好戏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来看演出的观众赞不绝口,称多年没有看到这样感人的好戏了!6月15日时任市委宣传部长陈至立,副部长孙刚、徐俊西及市文化局领导孙滨、周渝生等来看戏,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陈至立同志说:“这是我第一次看沪剧,《雾中人》讓我很震撼!”并称这个戏是1989年上海戏剧舞台的重要收获。一些专家认为它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典型事件,激动人心、发人深省。时任市委副书记陈沂观后尤为激动,立即向中央文化部作了推荐,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立即发了晋京邀请。《雾中人》前后演了160多场,除了我个人获得荣誉,这部戏还荣获“‘89上海市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1990年上海电视台拍成7集沪剧电视剧。

对于能凭借这部戏获得首届“白玉兰戏剧奖”,我还要感谢杨观复导演,编剧宋之华、彭炳麟夫妇,作曲万智卿、汝金山,还有演员陆敬业、张杏声、邢月莉、石红、平雪英、严志平等,是因为我们亲密无间的合作才能够让这部戏成功。 (作者为首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得主)

猜你喜欢

沪剧白玉兰时任
握握手
1949 开国大典阅兵
“包”字出门去
说不一样的话
新时代,沪剧该往哪儿走?
“上海的声音”沪剧如何与时代同频
“眯眯”和“咪咪”
时任:定格美丽青春
沪剧《雷雨》海报
沪剧《魂断蓝桥》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