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钙化外生性巨大胃间质瘤误诊为胰腺肿瘤一例
2020-04-14蔡淑云李唯王翔
蔡淑云,李唯,王翔
(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1.肿瘤科,2.CT室)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1983年由Mazur和Clark提出[1]。GIST较大时,影像学定位存在困难,容易误诊。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多发钙化外生性巨大胃间质瘤1例,术前误诊为胰腺肿瘤,术中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胃后壁近小弯侧肿瘤切除术。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现报道如下。
病例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肿物1年,增大伴间断腹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部肿物,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未予治疗。2个月前患者自觉肿物较前增大,伴有间断腹胀、腹痛,体重减轻约3 kg。查体:左上腹触及一肿物,边界不清、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既往史:7年前行右上臂肿物切除术,具体病理不详,吸烟史50年。腹部超声示:胃与胰腺之间见不规则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形态规则,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并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内镜示:肿块处胃壁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连续完整,固有肌层增厚呈不均匀回声。上腹部CT平扫及强化(图1)示:胃、胰腺之间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较清楚,大小约9.5 cm×7.8 cm×8.0 cm,CT值为17~38 HU,其内多发点片状钙化灶,边缘与胰腺及胃小弯分界不清楚,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考虑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血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结合影像学诊断为胰腺肿瘤,考虑恶性可能性大。
图1 CT平扫和增强
患者于全麻下行开腹腹腔肿物探查切除术,术中探查肿瘤位于胃后壁近小弯侧,大小约15 cm×10 cm×8 cm,包膜完整,下方侵犯胰腺组织,与胃后壁无明显分界,探查肝脏、盆腔、肠系膜内未见明显异常。术中诊断为胃间质瘤,决定行胃后壁近小弯侧肿瘤切除术。向下牵拉横结肠,游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并沿此间隙向外侧分离,解离至脾结肠韧带,见肿瘤位于胃后壁近小弯侧,下方侵犯少量胰腺组织,给予切除部分胰腺组织,充分游离肿瘤周围粘连,与胃后壁长约6 cm粘连,侵犯胃壁,切除肿瘤及少量胃壁,并闭合胃壁切口,移除标本,将胃残端浆膜、肌层间断加固,无出血。温蒸馏水冲洗腹腔,橡胶引流管一根,一端置于胃残端闭合口旁,另一端于左前腹壁引出。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病理(图2):多发钙化外生性巨大胃间质瘤,高危险程度,其上附有少量胃黏膜未见特殊改变,另送少量胰腺组织未见明显特殊改变。免疫组化:CD34(+)、CD117(+)、DOg-1(+)、SMA(灶+)、Ki-67(2%+)、CK(-)、Vimentin(-)、S-100(-)。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3、7个月查腹部CT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血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
图2 病理图:示核分裂象(HE,×400)
讨论
GIST是一种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发病率低,占全部消化道肿瘤的1%~2.2%。既往曾被诊断为平滑肌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免疫组化分析的应用,使得GIST成为有别于平滑肌肿瘤的胃肠道肿瘤。该肿瘤具有多分化性,主要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组成[2]。众多资料表明GIST在整个胃肠道的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胃、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直肠、结肠、食管、阑尾及其他部位。胃间质瘤多发生于胃体部,其次是胃底部,胃窦部最少见。该肿瘤多见于50~60岁人群,40岁以下少见,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小肠间质瘤以女性多见。GIST确诊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分析,检查显示CD117和(或)CD34阳性,可确诊GIST[3]。影像学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其中多排螺旋CT由于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帮助[4-5]。GIST的CT表现为胃肠道壁内外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影,有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型,肿块较大时,多发生坏死、囊变,增强扫描肿块较小时均匀强化,较大时不均匀强化,钙化少见[6-7]。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引起梗阻、良恶性等有关。胃间质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消化道内镜等,但最终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GIST临床表现、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术前容易造成误诊。
本病例为多发钙化外生性巨大胃间质瘤,瘤体大,与胃小弯及胰腺分界均不清楚,通过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无法判定肿瘤来源,故术前影像诊断误诊为胰腺肿瘤,而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内镜也未明确提示肿瘤的来源。该病例螺旋CT显示肿块内多发点片状钙化灶,以往涉及GIST的报道中均未见到如此多发的钙化,这也是本病例误诊的重要原因。总之,临床中遇到较大且外生性GIST时,应仔细观察影像学的特征,并联合多种检查手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弥补不足,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