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消费经济效益及改善策略
2020-04-14博士生
夏 雨 博士生
(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 日本名古屋 441-8522)
引言
我国文化产业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挑起了大旗。像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网络小说等领域都是文化产业涉及的范围,也是大众在文化产业中触碰到的最实际的一些领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消费经济效益。但分析近几年文化经济消费数据不难看出,文化消费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其中不仅是文化产业自身的问题,更与大众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及时解决这些潜在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良好,政府在逐渐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文化和经济共同发展,政策和环境都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较好,文化产业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依靠文化与创新而存在与发展,特别是我国独具华夏五千年文明特征的文化,与现代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后,形成文化产业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文化产业凭借其独特价值取向和传播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多个城市已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文化产业对我国GDP的贡献不容忽视。2018年1-6月份,作为GDP的重要参与者,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0.6%,而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有潜力的一部分,对于一些东部沿海城市来说,这个比重达到更高。文化产业在近年来更是回归常态化,大众喜爱的电视剧、电影业繁荣发展,游戏和动漫产业开始崛起,音乐产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了文化产业新发展。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繁荣发展时期,为社会经济带来了积极健康的影响。据统计,我国2014-2018年文化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保持在400万以上水平,2018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产出高达月平均50多亿。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化产业的成绩已经摆在眼前,但其中制约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也是存在的。2018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减少,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不足,而且这些不足影响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和更新换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我国在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导致产业能力比不上发达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文化产业大步向前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在网络、动漫、游戏、二次元等多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和一些早已开始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只有健全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才能助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市场整体体系发展不够理想,没有建立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的基础是市场,只有市场体制足够成熟,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而我国文化产业市场中存在文化产品陈旧、文化服务不够全面、文化创新滞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长期落后,存在供求矛盾。文化产业中的体制与机制改革一直以来得不到重视,认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心只在促进经济发展,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体制机制改革好比内需,要想促进外部需求增长,就必须控制和拉动内在需求。我国现今文化市场中经常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供求问题,没有充分分析和了解大众意愿,就无法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出现矛盾也在所难免。
国民对于文化产业的态度和观念存在差异性和部分错误。在我国,国民对于文化产业的了解其实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对自身娱乐等需求是否能满足的理解。文化产业其实是全社会的产业,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出的,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国民对文化产业的看法实际上有很多片面的地方。例如有人将文化产业直接定义为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业的发展,或是提到文化,便局限于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消费观念应继续改进,文化产业应该是社会的产业,是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于一体,将国民文化、科技、精神等方面的期待和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化。
我国文化原创力不足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对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反而被一些新生事物所取代。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来说,结合我国悠久的文化瑰宝,表现出我国特有的文化,才会显示出文化产业最有生机的一面,才不会被其它产业轻易取缔,在与国外文化产业竞争时,才能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一面。
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消费经济效益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消费经济效益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数额较大,各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地区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例如,近几年北京等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文化消费一直高居文化消费城市榜前十名,可见这些城市文化消费水平更高,居民消费意愿更强,消费能力更高。我国近几年文化消费整体指数也在不断增长,在过去的五年间消费综合指数增长率达到2.7%。除此之外,文化消费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在不断增加。2016年占到GDP的4.30%,且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也越来越高,但涨幅却在减小。
由图1可看出我国文化产业公共财政支出在不断增加,但增加率在下降,特别是2015年到2016年,增幅特别小。此外我国文化产业分布存在不均的现象,多数分布在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及山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城市,可见东部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好,文化消费水平更高。
文化产业固定投资主要来自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率从2013年起急剧下降且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如图2所示。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除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支出外,教育文化方面的比重达到了11.4%。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仅满足于物质要求,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侧面反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确实为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可观的消费经济效益。
(二)文化消费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带来了明显的消费经济效益增长,但从上文中的数据中不难得出,消费经济效益的增长率并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物质消费体现的更多是硬性需求,而文化消费则是更高层面的,进而会发展为“粘性”需求。文化消费同时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对于受不同教育的人、不同阶层的人来说,文化消费有时是一种“偏好消费”。同时,文化消费通常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这些文化消费的特点,或者说是原因,都是促进大众文化消费的直接因素。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较快,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文化消费领域的经济效益增长,然而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在得出文化消费经济效益发展趋势良好的同时,还是能得出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弱势:
图1 2012-2016年我国文化传媒产业公共财政支出统计
图2 2012-2016年我国文化艺术固定资产投资额
表1 全国各地区文化消费指数对比
首先,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性,表1中不同地区文化消费指数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分布不均的情况,且无法保证这种不均衡性没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和上文结论类似,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消费指数都存在地区明显不均的情况,文化消费指数较高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及东部省份。据此分析,地区之间文化消费的差异,农村和城镇文化消费的差异,都是现阶段发展文化产业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分析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本,才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图3显示,农村文化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相关数据都明显低于城镇。除此之外,大量数据表明,2013-2017年,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环境不断变好,这得益于我国社会大环境不断优化,而2015-2017年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根据居民文化消费各项指标以及上文消费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全国不同地区文化消费对比,我国文化产业消费经济效益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率在下滑。根据相关数据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6万亿元,相对2019年的4.2万亿元增长了0.4万亿元,而2019年的4.2万亿元相对2018年增长了0.6万亿元,可见虽在增长,但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下降,甚至很可能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的情况。
图3 农村和城镇文化消费指标对比
关于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综合上文中文化产业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其经济效益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尚且不成熟,相关体制机制需要深化改革,从经济效益发展态势来看,尽管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在逐渐增加,但经济效益增长似乎并不成正比,所以文化消费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能一味只靠投资,而更应该切实关注公众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文化产品创新等因素,只有将这些问题综合考虑,才能逐渐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在政策得到保障的条件下,进一步“倾听民声”,了解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明确文化产业市场发展方向,支持和鼓励那些受大众喜爱和欣赏的文化形式发展,摒弃大多数人没有消费意愿或是承担不起的文化形式。
文化产业作为20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的产业,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数据显示,美国最富足的企业中将近五分之一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出版业更是位列出口贸易第二位,可见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化产业消费是典型的节约资源的消费,能够对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产生积极作用,满足精神方面的更高要求,这也符合我国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消费发展趋势。文化消费经济效益增长率逐渐降低的原因,不外乎来自文化产业自身和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观念等方面。
从文化产业自身来看,服务内容存在不足,运营结构过于单一。我国旅游业近年来逐渐繁荣,且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旅游业的投资额也非常巨大,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火爆,显示出我国旅游市场消费潜力很大,然而我国真正能实现收支平衡的旅游企业仅有五分之一,达到盈余的旅游企业更少,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其实旅游业若要成功,一是抓住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满足其消费需求;二是运作模式多样化,有序运行,多方面满足游客需求。21世纪曾掀起过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热潮,但紧接着就是屡次出现问题,比如说上海的锦江乐园和欢乐谷,在全国范围内也很有名气,但是娱乐设施过于陈旧,不能很好满足当代人对于娱乐的需求。主题过旧、服务内容停滞不前、运营模式单一是目前我国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中很大的问题,也是制约文化产业消费跨步向前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直接决定我国文化产业消费水平。以网络消费为例,大多数消费者更趋向于选择免费,比如说更倾向于使用搜索引擎、网上聊天等免费网络服务,消费者这一心理是正常的消费心理,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文化产业消费模式单一。可见文化产业发展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提升文化产业消费的利润,使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具有更大提升空间。在网络消费中,可以看出网络消费内容的开发和相关服务还远不够,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不到企业总数量的1/10,这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技术,以技术手段获得更可观的文化产业利润,促进文化产业消费。
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改善策略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地域间不平衡的问题,这是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经济效益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反映出供给侧改革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根据上文中对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经济效益发展趋势阻碍因素的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供给关系不平衡,质量高的文化产品生产不够,文化产业发展出现区域差异问题。而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推动供给结构调整,在文化企业和政府方面同时进行调整。一是要增加文化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包括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等,实现有效供给;二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应该一直是主导角色,市场也应该被赋予更多活力。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将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纳入考虑范围内,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文化产业消费经济效益的提高中贯彻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创造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就必须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作用,通过平衡供给主动创造文化需求,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及供需双方支出,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文化资源的丢弃浪费及投资盲目。要解决这些问题,对策如下:一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文化产业消费,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发,哪些是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哪些是消费者没有消费意愿或是无法承担的,在有需求的文化消费方面加大发展力度,在需求较少的文化消费方面减少投入,可有效避免文化资源浪费;二是要集中精力弥补文化产业短板,利用好各类型财政投入和政府投资,引导各界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形成文化产业的“群众投入”“群众消费”。
结合上文分析,提高文化产业消费经济效益,使其稳步乃至快速发展,必须将供给侧改革列为重点,鼓励产品创新,实现文化产业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引导文化消费需求,这个任务不仅复杂而且艰巨,却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消费经济效益必须执行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