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我国面对“不一样”的世界

2020-04-13倪月菊

进出口经理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经济体金融危机外贸

倪月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世界经济格局加速调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全球价值链开始重构。全球价值链以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大国为核心,边缘国家主动嵌入全球核心价值链,并逐渐形成了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区域价值链。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主要通过各国之间的中间品贸易渠道展开。从中长期看,价值链“国内化”的趋势会重现或加剧;数字经济将通过数字化服务贸易与智能制造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部分抵消制造业价值链“去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加强高效和安全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国家和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事项。

1992年以后,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逐渐由新兴经济体接管;2000年以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始终高于发达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前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的比重已超过发达经济体。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以国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使加工贸易一直在我国外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外贸发展方式使我国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而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掌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逐步由国际循环为主向国内国际循环双着重方向转换。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由金融危机前的60%以上的水平逐年回落,2019年仅为31.8%,与20世纪末的水平相当。最终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占GDP之比逐年上升。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7.8% ,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本文節选部分演讲内容)

猜你喜欢

经济体金融危机外贸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两栖“大拿”跑外贸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