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
2020-04-13张淑玲
张淑玲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课程中有许多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教师要积极挖掘实践素材,抓准渗透契机和切入点,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对此,教师可以从“强化价值引领”“巧借活动方式”“丰富育人载体”三方面入手,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的实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人才培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养人才要育智,更要育人,因此,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工作任重而道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里蕴含许多德育实践活动素材,这需要教师懂得挖掘整合素材,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德育,提高渗透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强化价值引领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抓好价值观养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时要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选择应该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的原则。教师根据以上原则,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强化渗透德育的价值引领。如以学校独特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整合学校德育活动、传统活动和学科活动等,开发“人人都是践行者”渗透德育课程体系,重点构建“劳动实践、理想信念、红色基因”三大主题实践活动系列,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作用,强化价值引领,提高德育效果。
(一)红色基因教育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当今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之一。要规划好“红色基因教育”课程活动系列,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红色基因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可以从“英烈精神”“革命故事”“红色根据地”“红色研学旅行”等方面进行。如开展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了解历史,在参观走访、观影读书中感受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红色基因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劳动教育
国家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广州市也出台了《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称《纲要》)。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之一。在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中加进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强化价值引领,提高渗透的效果。劳动教育课程可从两个年段来规划。小学1-3年级,学会清洗系列:会洗袜子、红领巾、洗碗筷等;收拾整理系列:整理房间和书包、叠衣服等;种植系列:养护绿色植物、到农田种植等;小技能系列:会缝补衣服和纽扣、会测体温等。小学4-6年级,家务系列:会做一日三餐家常菜,设计菜单、买菜等;生活技能系列:操作洗衣机、清洗风扇、会换被套等;传承传统技艺系列:会做家乡传统美食、会做传统手工艺等。劳动研学旅行系列:劳动基地一日实践、参观养殖场等;劳动技术系列:小木工、做陶艺等;公益劳动系列: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清洁社区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理想信念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培育理想信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发挥价值领航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为了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如开展“我的四十岁名片”“我的人生规划”“寻找时代楷模”“革命英雄的理想”等综合实践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开拓美好未来。强化价值引领,需要完善渗透德育的课程体系,抓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巧借活动方式
《纲要》提到,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方式有以下四种: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教师根据这四种活动方式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借助四种活动方式灵活渗透德育,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探究中,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走进日新月异的桥南街》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实地观察、社会调查、采访等方法获取材料,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实践结论。在考察探究中,学生了解桥南街的发展历程、设施以及特色街道等,对桥南街有全面的了解后,及时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从自己所住的桥南街的变迁,感受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主动为桥南街做贡献的责任感。
(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或他人做有意义的事。如开展《我是志愿小达人》活动,引导学生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等进行志愿服务,学生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社群、提升自我,培养责任感。在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分享感受等环节中适时渗透德育,引导学生逐渐成为勇于担当、富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三)设计制作
设计制作是学生利用工具、工艺等进行设计与操作,最终完成作品的过程。如开展《创意生态瓶DIY》主题活动时,让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在设计制作中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及时渗透德育,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四)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是学生在实际或模拟情景的工作岗位实习体验职业角色。如开展《我是光荣的人民警察》主题活动中,通过到桥南街派出所参观和体验警察的岗位,让学生对警察这一职业有深刻的理解,并适时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专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树立远大志向,从小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除了以上四种活动方式外,还有班队活动、博物馆、基地参观等方式。渗透德育时可以以某种方式为主也可整合实施,教师要抓准时机和切入点,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三、丰富育人载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多方丰富育人载体,提高德育效果。丰富育人载体,做到处处是综合实践德育渗透的课堂。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把研学旅行实践区、劳动教育实践区、创客空间实践区、红色教育体验区等作为“基地”,让学生实践体验,增长才干、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品格。又如整合学校饭堂的实践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平台,丰富劳动实践内容,开展“包饺子”“制作五彩蝴蝶面”“烘焙蛋糕”等劳动实践内容,在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
依托社区、农村、地方企业、科技园、标志性地方、博物馆等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育人基地,发挥场所的育人功能,在综合实践课堂之外构筑学生成长空间。廣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实践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增长学识才干、施展个人才华。如开展“红色筑梦之旅”、参加街道“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进行德育渗透,深化学生对红色基因、垃圾分类的认识。
丰富育人载体,实现时时有综合实践课。把校园科技节、开学典礼、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等实践活动变成渗透德育的重要讲堂;抓住国庆、四大传统节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
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法手段。制作网络实践课程、开设微信公众号,让综合实践课变得随时可听、可看、可学,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让学生获得熏陶。
在综合实践课中以开放姿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育人载体,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渗透育人格局。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辅相成的过程。把立德树人内化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强化价值引领,借助不同的活动方式和丰富育人载体,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