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班级小组管理的几点建议
2020-04-13于洁
摘 要:小学生小组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小组管理的过渡,教师真正扮演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关键词:小学班级,小组建设,管理
一、 小组管理的意义
1. 通过小组建设,发扬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学习精神,力争取得高效的學习效果,达到全面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目的,那么班级小组建设便成了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 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 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小组建设
(一)小组的组建
开学一、二周后,在基本摸清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便将学生按性别比例、学业成绩、守纪情况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为10小组。这样每个小组的情况大致相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而合理。分别选出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小组内部管理
1. 小组组织的建立
①选小组组长:主要由四人当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有责任心的人担当。②确立小组组名:小组集体确立组名,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迭出。
2. 小组纪律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严格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范制度,合理的约束学生。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好闹,上课时常管不住自己。而班主任不可能天天跟随其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小组中选出学习好,行为习惯好的人担任组长。每个小组的组长只需做好其组内的五名同学的“监护人”,及时的管理和制止组员的不“法”行为,给予适当警告或处理。表现好的进行加分奖励,表现不好的就扣分。如实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表现情况,消除自身不良习惯。
3. 小组学习管理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了学习情况的不同,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跟学生及时沟通和辅导。如果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六人呢,给每个小组的五个成员找一个小老师即组长,及时解决问题。小组内部在学习上的相互竞争、切磋,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经证实后可以适当地给予加分。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会发现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是“学海无涯乐做舟”。这就是进步卡的魅力吧!小小的一个卡片,却凝聚和体现着学生的努力和辛勤。
(三)小组间的班级管理
1. 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之外,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即“中队班长”“轮流班长”等。以小组内座位编号为序,每天轮流管理本班。分别对本班每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管理,如实记录。
2. 每周还要对各个“争强好胜”小组总评。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最佳学生”、每周进步最大的学生被评为“进步小明星”,这些班集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人人为努力进步而“战”,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
三、 小组制度建设
(一)小组评比制度
1. 课前1分钟准备好本课需用学习资料,值日组长催促同学进教室。
2. 上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记录,避免盲目回答。
3. 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做好计划,并能及时对计划进行评价。
4.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序有效,不能影响其他同学。
5.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全组成员都参与,认真积极有效完成学习内容。
(二)小组作业与考试
1. 独立完成作业,要求卷面整洁,步骤规范条理,作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并在作业上注明,同学帮助的指导者签名。
2. 注意考试和练习的效率,保证检测效果真实。
3. 每周反思不足。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在班内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班主任的工作也变得非常轻松。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集体合作意识,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于洁,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兴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