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
2020-04-13李沙
摘 要:对于人们自身的发展而言,美育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品格,提高人们的素养。针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才开始接触知识,感知世界,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他们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他们三观的正确树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对教师工作地开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审美包含在艺术范畴之内,也有一些人认为小学时期进行审美教育会导致学生早熟,促使学生形成爱美之心,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较为片面的。审美不是单纯指代对美的享受,亦不是仅仅指代情感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是十分有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从这一点来看,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推行审美教育,其价值与意义都是不可估量的。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简析
小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联而言,审美是需要我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审美和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一定关联性,良好的审美可以使学生的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深入体会爱国情怀,能够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更好地助力于社会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恰好能够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良好培养,语文教材中包含一些家国情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各种名山胜水的描写,这些都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良好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对其加以运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审美意境,提升审美认识
在小学语文中,包含众多美学元素,能够这样说,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适合进行审美教育的。因此,教师要对能够展现美的教学内容加以设计,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中,助力于学生体会美、感知美。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细致研读教材,更好地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达到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目的。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效的审美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实现审美情感的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搜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视频,在课堂活动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和自己想象中的桂林山水景象有何不同,然后给学生讲解桂林山水的文化及特点,助力于学生更好地体会对桂林山水的情感。课堂活动开展中,上至天文,下到地理都可以成为教师情境创设的有力素材支撑,旨在助力学生建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认识。
(二)细致研读教材内容,强化教师的引导能力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讲解,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学生的收获也会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多元化与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想更好地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要细致研读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讲解,加强学生感知教材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感受。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静夜思》一课时,不但需要讲解诗词的作者、诗词表达的情感和相应的创作背景,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诗词勾勒了何种画面,诗词中什么地方描绘的比较好。教授前两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想象明月的画面,问学生可否看到过月光照亮地面的景象,第二句诗词中描写月光似霜一般,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霜,其具体特征怎样。用霜来比喻月光,说明了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共同点。在这样逐层深入的引导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归纳出月光的特点,并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诗词中的写作手法。不但实现了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体会月光之美的感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体会美的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才开始學习的时期,学习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教师可采用提问法、谈话法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语文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自身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荷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去观赏荷花,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荷花的茎和叶子有什么特征,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画下荷花,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学生便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推行审美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和谐发展,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有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萌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知美,体会美,徜徉于美的世界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使其能够更加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曹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科学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20-21.
[2]陈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价值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67-68.
作者简介:
李沙,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白果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