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笔尖的声音

2020-04-13出婷婷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学

摘 要:“作文难,难作文,提起作文心就烦。”据了解为数不少的学生看到这句话都大有同感。作文似乎成了很多孩子语文学习路途中的一只拦路虎。在习作课上,常常有一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只能坐着和习作题大眼瞪小眼,个中滋味确实不好受。而老师的三言两语的所谓指导,或者是滔滔不绝的所谓评讲也是隔靴搔痒,难以解决孩子心中对习作的恐惧与厌烦。身为语文教师,我一直希望能给这些“挣扎”在“习作苦海”的学生们一些行之有效的帮助,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试探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作文,习作,教学

一、 习作教学,激起兴趣甚于其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早已是老生常谈,但对于小学习作教学而言永不会过时。当学生有了习作的兴趣,有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付诸笔尖的愿望,那么习作的难度系数便已大大降低,紧随而来的写法指导、技能训练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马正平教授指出,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这些因素中,第一个就是“写作兴趣”,然后是“写作意志”和“写作人格”,最后才涉及“写作技能”。当学生满怀热情,想把满腹话语倾倒在纸上却又表达不好的时候,就是老师传授“写作技能”恰到好处的时候。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作为评价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标尺。总而言之,习作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我想,兴趣的激发不能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独立出来,而应当紧密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每一个契机,鼓动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可以以课堂的口头表达和比较简短的片段练习为起点,逐步拓展和深入。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其实,在整个小学阶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口头语言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的直接的方式,而书面文字同样也是,在某些方面,它甚至要比口头语言更重要。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让学生对习作兴致盎然,也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我的感受是,利用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尽可能地鼓励、赞扬,先让孩子心里对习作的信心之种萌芽,挤掉厌烦之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心愿”,要学生尝试写诗歌。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平常作文水平一般的孩子竟有不错的诗句出现。于是我及时大加赞赏,让全班同学务必安静专心倾听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我还赠送这几个同学每人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平常写的得意之作集中在本子里,取个喜欢的名字,和他人互相交流。现在也常会有个别学生拿着自己写得小东西,兴致勃勃地来与老师分享。在得到老师肯定和指点后,那种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语文老师进行习作教学指导最有效的推动力。

二、 让孩子去阅读,倾听他人的心声

有人说,一切阅读本质上都是倾听。那些饱含真情实意的优秀文章就是作者内心的声音在笔尖上的流淌。一本好书对一个孩子的写作水平甚至是人格成长的深远影响都是毋庸置疑的。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阅读,像每天的读书、看报、网上浏览等等都是在进行阅读。如果说在课堂里指导学生阅读,好比在游泳池里教学生游泳的话,那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就好比带领孩子在江河湖海里搏击风浪。阅读时动人的情节、感人的故事、精彩的描述,都能给人带来享受。文学名著是优美的,报纸杂志是鲜活有趣的,学生们通过阅读,可以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从而会有一种喷薄欲出的写作欲望生成。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犹如鸟之双翼。学生心中所想无法用最恰当的文字来表情达意,这时他们就会明白:只有多读书、勤积累,方能写出有文采的佳作。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器”,胸有点墨,才能下笔成文。这一点我曾通过班级建立起的小书橱等到较有力的证明。此前在孩子课外阅读量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多数孩子在面对诸如题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习作时,无从下手、苦恼不已。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和交流,学生普遍能写出自己的一些真切感受和看法来。

三、 让老师俯身,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主张》里说道:“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语文老师的一大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他的独特的‘写作金矿……”我曾不止一次听某个学生说:“我写作文从来都是乱编造的,不然没有东西写呀!”所以我们也就常能看见学生写助人为乐的事例不外乎“扶盲人过马路”,写拾金不昧的事例也不过“捡钱包”……要能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写作金矿,老师首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他的敏感点,兴奋点。更要允许和包容他们那些看似不符合写作要求的选材。比如,在写一次学校大扫除之拔草劳动的经历,多数孩子会把笔墨花在描写劳动场面的情况上,而有些孩子,他的关注点却落在拔草过程中抓蝗虫、蟋蟀等小昆虫的身上。这些是他的兴奋点,可以引导他写得更生动、有趣,别有新意,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其次,倾听学生的心声还体现在学生习作后,老师对之的点评。学生把自己的经历、想法真诚地写到作文里交给老师,肯定会希望得到老师同样真诚的回应。因此,老师诚挚的点评,不管是当面批阅还是书面评语,都会让那些认真书写自己心声的孩子感受到老师一颗耐心倾听的心。这不也说明了写作作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功能吗?有个学生在写以“变化”为主題的一篇习作时,写了他在工地上班的父亲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伤的前后,家里从欢声笑语到愁云笼罩的变化,孩子真切的情感通过笔尖洋溢在质朴的语句中。我找来这个学生谈心,给予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赞赏,不仅针对他的抒写真情实感的习作,也针对他的细腻、懂事的心理。实践证明,这对他之后的每一次习作都有积极地影响。

于永正老师说,读书、写字、作文是语文的三件大事。对语文老师而言,习作教学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项目。我想,倾听笔尖的声音可以作为这一重难点的小小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李雅红.倾听花开的声音,导引成长的足迹: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情感“打假”[J].小学教学参考,2012(6):36-37.

[2]林妮.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艺术[J].吉林教育,2013(35):42.

作者简介:

出婷婷,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新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