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2020-04-13痴妄集
【适用话题】感动 友谊 怀念 回忆 遗憾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在仙台医专时,有一个解剖学教授“叫做藤野严九郎的”,对中国来的“周君”非常照顾,认真给他修改课堂笔记,关心他的语言障碍,关心他的食宿问题,还时时鼓励他。然而后来鲁迅决定退学。离别的时候,藤野先生送给“周君”一张自己的相片,并且在背后题字。
鲁迅当时没有相片回赠,说照了寄过来。他归国觅职,照过相,却没有寄出来。他对自己的状况失望,也不肯对藤野先生说。他写了几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但根本沒人理会。家里情况也糟糕,被母亲骗回去逼婚,又和亲弟弟周作人绝交。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承诺的照片却没有寄,信也没有写。
1918年,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发表小说《狂人日记》,迈出了文豪的第一步。1926年,鲁迅发表散文《藤野先生》。1931年,有朋友写信问他,藤野严九郎是否为真名?鲁迅回信说是真名,曾经托日本的朋友打听藤野先生的近况,却下落不明。怎么现在他又开始找藤野先生了?一来当然是更为思念。二来,他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自卑的愤青周树人。
1934年,日本岩波书店请求鲁迅准许翻译文集在日本出版。鲁迅说《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内,希望借此找到藤野先生。1935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鲁迅多次向岩波书店打听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无所获。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病逝,床头还摆着藤野先生的照片。他的朋友知道他这份遗憾,继续替他寻找藤野先生,年底,鲁迅的日本同学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严九郎大鲁迅7岁。1903年到1915年,他在仙台医专任解剖学教授。1915年,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藤野先生因为没有留学经历而失业。藤野先生去东京做医生,但很快又失业了。就在他四处找工作期间,妻子病逝。鲁迅在中国碰壁的时候,藤野先生在日本碰壁。中年失业又丧妻,落魄的藤野严九郎只好回老家福井县行医。
1919年,藤野先生45岁,妻子(注:续娶)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藤野恒弥。中年得子,也是人生慰藉。1935年,藤野恒弥正上高中,他的语文老师菅好春叫他过去,交给他一本书,说:“这是中国大文学家鲁迅的文集,有一篇写的人叫藤野严九郎,你拿回去问问你父亲那个人是不是他。”那年,藤野先生61岁了。他儿子给他看那篇《藤野先生》,他读到了30年前的自己,在仙台,给学生上课时的样子:“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文集卷首印有鲁迅的照片,藤野先生拿放大镜慢慢看,说:“真的是周君啊!”合上书卷后,他发了好一会儿呆,最后对儿子说:“写的是我。但是,你不要跟别人说。”因此,虽然藤野严九郎的大名被中日两国读书人津津乐道,却没人知道他在偏僻的山村勉强谋生。
1936年10月,文豪鲁迅的死讯在日本见报。年底,鲁迅的朋友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这才知道,原来鲁迅不只是把他的照片挂在墙上,不只是把他写在散文里,而且这些年里一直在找他,想见他一面,哪怕能见他后人一面也行。藤野先生追悔莫及。后来,有日本记者向藤野先生约稿,他写了一篇短文《谨忆周树人君》说:“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真是遗憾。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不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偏僻”有什么要紧?为什么要提自己“不懂文学”?其实他认为,自己以“解剖学老师”这个身份去见鲁迅,很不合适。人家是两国闻名的大文豪,而他这个“先生”如此落魄潦倒。
自1907年两人离别之后,先是鲁迅失望于自己的状况,不肯联系藤野先生;后来是藤野先生失望于自己的状况,不肯联系“周君”。两厢自卑之下,这30年的跨国师生友谊,只落得照片背后两个字:惜别。
这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于1937年3月。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日军大量购买药品,日本国内药价高涨。藤野先生的诊所囤有不少药,药商高价求购,他却一点都不卖。药商走后,藤野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记着,中国,乃是将文化教给日本之先生。”如果鲁迅先生能听得到,应该也是“抑扬顿挫的话”。
1945年,藤野先生在工作中感觉疲惫,在路上晕倒,熬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与世长辞。4天后,日本宣布投降。
(摘自微信公众号“痴妄集”)
【素材分析】友谊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它只有嫁接在彼此熟识、互相敬爱的枝干上才会枝繁叶茂。鲁迅与藤野先生的跨国师生友谊便是如此——他们彼此熟识,互相敬爱,同样品性正直,甚至同样“自卑”而不敢联系对方;而最令人感动的,还是他们至死不忘这段3年间结下的友谊。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友谊在时光的隧道里始终闪烁着柔美的光辉。
(特约教师 张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