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江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2020-04-13王碧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策和建议动态变化晋江市

王碧英

摘要 森林资源是晋江生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晋江市1989—2017年的森林资源面积、林木蓄积、组成结构等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8年间,林地面积呈先升后降趋势,共减少2 227 hm2,森林覆盖率呈升—降—升变化,后期加大非林地造林力度,有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林种结构趋于合理,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各时期防护林占各林种总面积51.56%~64.97%,薪炭林和经济林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面积3 449 hm2,特殊用途林和用材林面积增加1 280 hm2,2017年的林分面积比1989年减少919 hm2,但是林木总蓄积量净增12 964 m3,森林资源林分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仍然偏低,林分林龄结构趋于合理,截至2017年,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量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45.36%和40.35%。通过分析,提出今后晋江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对策和建议,晋江市

中图分类号 S75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6-0093-04

Abstract Forest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Jinjiang City.Based on the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data, dynamic changes of forest resources area, forest volume and composition of Jinjiang City in 1989-2017 were analyzed.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28 years, the forest land area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total decrease for 2 227 hm2.The change of forest coverage was ascending-descending-ascending, because the forest coverage was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afforestation of nonforest land in the later period.The structure of forest category tended to be reasonable, with shelter forests accounting for 51.56% to 64.97%, and highlighting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The area of fuel forest and economic forest decreased by 3 449 hm2, while the area of special purpose forest and timber forest increased by 1 280 hm2.The area of forest in 2017 was 919 hm2 less than in 1989.However, the net increase of stock volume was 12 964 m3,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orest stock volume per unit area of forest was still on the low side.By 2017, the age structure of forest stands tended to be reasonable, and the area and stock volume of middleaged forest accounted for 45.36%, 40.35%, respectively.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in Jinjiang City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Dynamic change,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Jinjiang City

黨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就要求林业部门既要创造更多林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森林资源动态不仅与人类经济活动息息相关,而且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热点。例如Baffetta等[3]研究了森林资源精度估算方法,冯继广等[4]用因子分析(factors analysis, FA)对森林资源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Wang等[5]研究了人类活动对不同海拔、坡度等森林生物量的影响,Makoudjou等[6]研究表明在喀麦隆森林特许经营区周围,森林收入占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38%,刘燕等[7]研究认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的前提或制度基础是管理条件,赵春燕等[8]分析了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存在时空拓扑关系。

晋江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社会经济发达,2019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5位,长期占据福建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第1名。目前,随着经济发展,晋江市经济建设用地和生态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森林资源也发生很大变化。笔者通过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析晋江1989—2017年森林資源消涨和主要驱动力,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该市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优化森林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处晋江下游南岸,陆域面积694 km2,海域面积6 345 km2,海岸线长121 km,主要的溪河有晋江和九十九溪。晋江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0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11.7~1 231.0 mm,夏秋季节台风频繁,常造成灾害性破坏和损失。晋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517.8 m,地貌类型以平原和台地为主,丘陵仅占7.4%,土壤主要发育有红壤、冲积土、滨海砂土等。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沿海和内地多,东部和东北部少。森林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林,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等,灌木有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黄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南岭荛花(Lndian wikstroemia)等,草本植物有细毛鸭咀草(Lschaemum indicum)、芒萁骨(Dicranopteris dichotoma)、卤地菊(Wedelia prostrata)等。晋江市通过大量营造沿海防护林,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促进了农业生产稳产高产,为加速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以民政部门提供的乡(镇、场)界、村界作为二类调查使用的行政界线。1989、1997年数据来自《晋江市森林资源经营简明方案》,小班调查采用1∶10 000地形图,现场区划勾绘,面积采用罗盘闭合导线测量取得。2010、2017年的小班面积利用ArcGIS软件求算。小班因子调查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C级精度要求。调查小班蓄积量时,乔木、疏林地蓄积采用小班角规辅助典型选样测定每公顷蓄积量[9],防护林带采用标准带(10 m)实测推算每公顷蓄积量。用系统抽样方法控制蓄积量精度。

2.2 数据分析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参照,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对各地类面积、蓄积等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制图,运用历史分析法对森林面积、蓄积等因子进行动态分析[9-10]。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 软件,对各龄组林分蓄积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s法比较差异(显著性检验α=0.05)[11]。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晋江市国土面积为66 495 hm2,林地面积1989年为10 435 hm2,1997年为10 864 hm2,2010年为9 217 hm2,2017年为8 208 hm2(表1)。1989—1997年,晋江市通过退耕还林、山坡废地造林、沙荒地造林以及营造龙眼经济林等,使林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多。然而在1997—2017年间,随着晋江市经济大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增多,致使林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逐年减少,累计减少林地面积2 656 hm2,年均减少约133 hm2,累计减少有林地3 565 hm2,年均减少约178 hm2。1989—2010年,晋江市加大消灭荒山力度,无立木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是在2010—2017年期间,因林分老化衰退、自然灾害(台风)等,新增无立木林地837 hm2,年均新增面积接近120 hm2。

3.2 森林覆盖率动态变化

晋江市土地资源短缺,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低(12%~15%),是造成森林覆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由图1可知,晋江市森林覆盖率1989年为14.6%,到1997年时升到最高值15.9%,之后由于经济发展征占用林地逐年增多,导致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到2010年降到最低值13.5%。2010年以来,由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以及当地政府的努力,加大非林地造林,强化四旁植树、农田防护林、护路护岸林建设,增加非林地森林2 574 hm2,使得在2017年森林覆盖率超过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森林覆盖率随之稳步回升,截至2017年达14.5%,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因此,加大非规划林地造林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效且可行的办法。

3.3 各林种面积动态变化

由表2可知, 1989—2017年,晋江市各林种林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呈先升后降趋势。与1989年相比,2017年共减少各林种面积2 496 hm2,年均下降约0.92%,其中薪炭林和经济林减少较多,分别达1 255、2 194 hm2,特殊用途林和用材林分别增加499、781 hm2。各林种中,防护林面积在各个时期均占主体地位,为51.56%~64.97%,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而薪炭林、经济林面积比重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从1989年的16.10%、30.68%下降到2017年的4.18%、10.72%。薪炭林、经济林面积和占各林种面积比例下降明显,一是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用煤炭、煤气取代薪材,森林经营中降低了薪炭林比例,二是由于当地农民经商办企业增多和受市场价格因素等影响,当地农民对发展经济林(龙眼)意愿不高,许多经济林荒废甚至转为无林地。

3.4 各龄组林分面积和蓄积量动态变化

由表3可知,1989—2017年晋江市各龄组在面积、蓄积量方面存在差异。从各龄组面积分析,幼龄林下降明显,中龄林和成过熟林呈上升趋势,从蓄积量分析,幼龄林下降,而中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呈上升趋势。28年间,各龄组林分林地面积下降919 hm2,而總蓄积量增加12 964 m3,表明森林资源林分质量呈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中龄林面积和蓄积量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45.36%和40.35%。

3.5 各龄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比较

由图2可知,各龄组林分蓄积量平均为52.60 m3/hm2,低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乔木林蓄积量(77.06 m3/hm2)[10]。其中幼龄林为22.75 m3/hm2,中龄林为41.28 m3/hm2,近熟林为63.80 m3/hm2,成过熟林为82.55 m3/hm2。晋江市各龄组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与福建省长汀县和福鼎市相比偏低[12-13],表明该地区林分质量仍然不高。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各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龄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晋江市林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无立木林地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89—2017年,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晋江市的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用现象严重,林地面积共减少2 227 hm2。

(2)晋江市森林覆盖率呈升—降—升波浪式变化,在后期呈上升趋势。晋江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逐年变小,到2017年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仅为12.4%,然而森林覆盖率却上升到14.5%,主要原因是2010—2017年间,晋江市加大非规划林地造林力度,新增非林地森林面积2 574 hm2,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3)晋江市五大林种总面积减少,其中薪炭林、经济林分别减少1 255、2 194 hm2,而特殊用途林、用材林分别增加499、781 hm2。防护林面积在各时期均占较大比重,体现了沿海区域森林资源特征,晋江市森林资源林种结构趋于合理。

(4)1989—2017年间,各龄组林分林地面积下降919 hm2,而总蓄积量却增加12 964 m3,表明森林资源质量呈上升趋势。

(5)晋江市各龄组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与福建省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偏低,表明该地区林分质量不高。截至2017年,中龄林面积和蓄积量所占比重较大,分别达45.36%和40.35%。采用新复极差法统计表明,各龄组间的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存在显著差异,符合林分生长规律。

4.2 建议

(1)加大非规划林地造林力度。晋江市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低,2017年仅为12.39%,今后应统筹城乡绿化美化,不仅要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创建,还要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风景林,在确保各类迹地及时更新的同时,积极融入福建省林业局开展的“村植千树”活动,尽可能通过“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来增加绿化总量[14]。

(2)实行最严格林地保护制度。坚定落实生态红线等制度,林地必须满足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9],科学合理使用林地,除涉及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工程项目外,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3)加强经营水平,提高林地生产力。一是对现有低效林分进行改造,乔灌草结合,提高混交林比例,二是加强中幼林抚育,合理施肥,促进林分生长,三是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降低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损耗。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9:17-18.

[2] 黄文荧,刘政,朱培,等.长兴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9,33(2):17-20.

[3] BAFFETTA F,CORONA P,FATTORINI L.Designbased diagnostics for kNN estimators of forest resources [J].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1, 41(1): 59-72.

[4] 冯继广,王景升,姚帅臣,等.基于因子分析的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1):27-32,42.

[5] WANG X C, WANG S D, DAI L M.Estimating and mapping forest biomass in northeast China using joint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J].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8,29(3):797-811.

[6] MAKOUDJOU A, LEVANG P,TIEGUHONG J C.The role of forest resources in income inequality in Cameroon [J].Forest, trees and livelihoods, 2017, 26(4):271-285.

[7] 刘燕,刘佳,支玲.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条件评价: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8):115-121.

[8] 赵春燕,李际平,王国华,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时空拓扑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216-220.

[9] 马勇,王华,吴怀理,等.昆明市林地及林木资源消涨动态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7,37(4):183-187.

[10] 周书宇,杨雪.贵州省观山湖区森林资源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3):97-99,122.

[11] 林宇,胡欢甜,邱岭军,等.滨海沙地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45(5):85-90.

[12] 刘丹萍,何中声,刘昌营.长汀县森林资源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17,44(1): 96-98,135.

[13] 王韧.福鼎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4):68-71.

[14] 庄玉芬.晋江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规划探讨[J].福建林业,2012(3):24-26.

猜你喜欢

对策和建议动态变化晋江市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与对策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关于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探讨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