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2020-04-13邹智红

关键词:尊重心理学心理健康

邹智红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也是独立和依赖的时期,加上家长对学生较高的期望值,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导致厌学、焦虑、烦躁、忧郁孤独等。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学,班主任,厌学焦虑,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103-1

我们常常为学生的极端固执行为而感到生气,为平时沉默无言的学生突然做出攻击行为而感到吃惊。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还有没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问题加以区别。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自身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我长期任教于小学高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是独立和依赖的时期,加上家长对学生较高的期望值,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导致厌学、焦虑、烦躁、忧郁孤独等。学生说谎、逃学、早恋、攻击,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等行为都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所以,班主任应该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列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践也证明,简单粗暴,一味的严格并不能管理好班级。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

二、班主任要及时帮助心理问题学生

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认识障碍、情绪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学习活动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往往属于轻度的心理障碍,但如不及时矫正,就可能发展为重度心理障碍而出现精神疾病。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学生心理预防的同时,要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式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严重的要请心理医生治疗。

例如:我观察到一位新转到班上来的学生,她爱说爱笑,乐于助人,只是成绩较差。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该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看我的眼神含着敌对的情绪,分派给她的卫生任务也不认真完成。我找她淡话,了解到她因成绩差,在原来的学校备受歧视,始终坐在班级的最后一排。转到我们班这个新环境以后,她希望能获得老师的重视。然而在一次调座位时,我也把她调到了最后一排,致使她心灵再次受到创伤。我了解情况后,主动向她道款,并自我剖析内心的确对她报有成见,然后帮她调整了座位,并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她。很快,她恢复了往日模樣,成绩也提升很快。

再如,在一次期中测试监考时,我注意到本班一位成绩优秀的女学生,答数学时满头大汗,半天也解不出一道题来。成绩出来后,她本来数学一直名列前茅,此次测验竟不及格。考后一段时间,本来就内向的她更显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有时神情十分焦躁,常因头疼上医院。我主动找她,与她谈话时发觉其手不由自主地颤抖。于是,我首先向她表示友善,并以真诚和鼓励终于敲开了她的心扉。原来,她的家庭很困难,父母对她期望很高,要她上所谓重点学校。结果导致其害怕成绩赶不上,压力过大。测试的失败又使其产生“我还行吗”的自我否定暗示,并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致使精神紧张,经常头疼、失眠,又怀疑自己脑子是不是有病了。她一边诉说一边禁不住失声痛哭。我并未劝其“别哭”,而是让她尽情哭了个够,以释放其内心的郁闷和紧张。我明确告诉她脑子并没坏,只是由于长期的紧张焦虑使大脑得不到休息而产生的疲劳状态,通过消除紧张,加强锻炼,身体很快会恢复正常状态。以后又多次找她,帮助她认清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使其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并帮她正确对待考试。我还找她的父母,让他们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不久该生就又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三、班主任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相关知识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障碍又有哪些主要表现?如果班主任本身不懂心理学或者对其只是一知半解,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又从何谈起呢?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队伍本身有部分人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那么又怎么能去指导学生呢?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卫生课,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所以班主任应学以致用,向学生宣传相关知识并进行指导。如让学生知道自己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以及心理健康的正确含义等、从而增强学生自身对心理卫生的认识,增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四、班主任要具有“爱生如子”的观念

学生的心理具有闭锁性,即具有含蓄内隐的特点,表现在他们已有了“内心的秘密”,在与人的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这使得他们与父母和教师之间不易沟通。所以,学生即使有心理问题,也很少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留心,了解学生,对每位学生的品德、特点、性格等方面了如指掌,同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仔细观察学生的变化。因为心理上的变化往往会通过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如萎靡消沉、激动好斗、紧张焦虑等等。

班主任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班主任只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重视学生,以平等的交往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换来学生敞开心扉。同时,班主任也只有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与班主任进行心理交流并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否则,班主任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难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

学生在学习阶段容易滋生心理异常,我们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应关注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单位:盐城市阜宁县施庄中心小学,江苏 盐城224000)

猜你喜欢

尊重心理学心理健康
“没有用”的心理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跟踪导练(二)5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