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提高思品教学的有效性
2020-04-13李萍
李萍
摘 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必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基于学情,换位体验,循循善诱,多种活动,课后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86-1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依序形成和发展提高的,它们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作用。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当然在教育中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基于学情,深入分析实际情况,最终达到和谐发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以情开始的良好范例。
一、基于学情,换位体验——动之以情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情,引导孩子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中,有一环节“怎样和爸爸妈妈沟通”:期中考试结束了,吴玉明的成绩不理想,他不知道该怎么跟爸爸妈妈说。我让学生站在吴玉明爸爸妈妈的角度,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并把自己想象的情景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换位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一些与父母交流的方法。
再如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怎样与人相处》一课中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一年一度的秋游开始了。午餐时间到了,郭青把自己带的饮料给了金丽一罐。金丽接过来看了看说:“拜托,这种添加色素、糖水的果汁怎么能喝?我家从来不喝。”我引导学生思考:郭青为什么要把饮料给金丽一罐?如果你背着很重的饮料秋游,给好朋友喝,别人却嫌弃,不要时,你心情会怎样?同学们,将心比心,当别人对你释放善意时,他们希望能从你这里得到同样的回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喜好,不能因为这些不同而破坏友谊。我们要记住:理解和尊重对方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基于学情,循循善诱——晓之以理
知理才能明辨是非,才能动情导行。不同年级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也不同,我们只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找到情感切入点,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同样的主题“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年级不同,学情不同,引导明理的方式也不同。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通过故事《爷爷家的洗脸水》引入,用娓娓动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水多用,整节课以小水滴的自诉介绍水的珍贵,如何节约用水。童话故事的情节,符合二年级孩子的情感基调,更有利于孩子明白事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一滴水说起》,教师从自己学校特色(山湖花园小学)——水文化引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再通过医生的介绍、地球妈妈的介绍、出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量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如此最后环节,小组讨论有什么节水妙招,学生思维发散,有了很多奇思妙想。同二年级的学生相比,想得更广、更深。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学情出发,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于学情,多种活动——导之以行
思品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手段,从学生的年龄段出发,开展多种活动,让思品课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孩子能在活动中真正受益,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1.表演法。表演历来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因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适时运用这一手段,以课本剧、小品等形式再现文中例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课后的行为辨析题也可采用此法,变读读议议为边演边说,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安全地玩》中: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看书……两位男同学在玩开门、关门的游戏。一个在教室外面用力推,一个在教室里面用力关。其中一位同学的手放在门和门框的夹缝里。这个场景,我请学生上来演一演。演完后,两位表演者感触很深,他们认识到这样玩,非常危险,很容易受伤,严重点可能会手指骨折。通过表演,也给全班同学敲响了警钟,课间玩耍要注意安全。
2.辩论法。黎汝清在《万山红遍》中提出: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意义反复重叠,强调是非曲直越辩论就越清楚。例如《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出示这样一道辨析题: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我把班级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番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引导孩子找出父母和自己产生隔阂的实际原因,认识到和父母沟通烦人重要性,分辨清哪些事是必须要告诉父母的,哪些事告诉父母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从而对症下药,寻找自己和父母理想的沟通方式。
3.小组合作。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先给学生分配任务,再进行引导、启发,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这样的课堂,即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精神,又将呆板单调的思品课变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基于学情,课后延伸——持之以恒
作为社会成员,学生最终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思品教学的成效也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在生活中进行检验,生活是最好的试金石。
例如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一文教学结束后,我针对最近班内有部分同学喜欢在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的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如果它们会说话,它们会说什么?当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桌椅也是学校的公共财产,我们应该爱护它们后,我在班内举行了“爱护我们的‘朋友”活动,实行课桌椅承包制,每星期比一比,看谁负责的课桌椅最干净、最整洁。通过这个活动来提出行为上的要求,指导学生的言行。这样,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認知特点,基于学情,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