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04-13双宝

北方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

双宝

摘  要: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对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应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关键词:社会治理  统筹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肆虐荆楚,蔓延全国,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經过艰苦努力,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做出疫情防控反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防止疫情扩散,坚决防止疫情向农村牧区蔓延的同时,人财物全方位支援湖北和武汉疫区,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当然,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生成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完善体制机制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疫情爆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治理体制机制优势,围绕抗击疫情、保障民生、复工复产等重要环节,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社会治理头重脚轻、部门分割的局限性和基层属地化管理的防控人手不足、物资短缺、条件简陋、手段滞后,乃至简单粗暴的极端防控现象均有所暴露。

对此,建议:第一,纵向上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实做强的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共用一条线,以破除头重脚轻、贯通不畅的治理难题;横向上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共下一盘棋,以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治理弊病。第二,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基层党建为突破口,开展“基层治理基础建设年”活动,全面巩固和加强全区苏木乡镇街道及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制度、工作和保障基础,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第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这次疫情防控中群众参与热度高涨,要以此为契机,构建群众参与平台和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凝聚起强大的常态化基层治理力量。激发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大格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创新方法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善于创新方法手段,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赋能。内蒙古在疫情阻击战中,从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做出一级响应,到建立社区、小区、楼栋微信群等,都充分体现了依法防控、依新技术防控的理念,且形成了强大的“战疫”力量。

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法治+科技”模式融入到更广泛的基层治理实践当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第一,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善社会领域法律法规,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在法治轨道上表达诉求、协调利益、保障权益。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增强基层治理合力。第二,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推进数字化手段在嘎查村社区运行,并推动其在养老、卫生、环保、宣传等领域的集成应用,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应对重大疫情治理能力

传染病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公敌。新世纪不到20年,加上这次全球已经发生了7次疫情,平均每3年就爆发一次,传染病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灾难的风险持续升高。

因此,内蒙古要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为契机,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和应对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充分准备。第一,坚持问题导向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彻底排查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体系,筑牢防范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治理体系基础。第二,自治区和地方政府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充分重视公共卫生投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通过5年的努力把全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加快健全农村牧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牧区覆盖、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延伸,织就密实基本公共卫生保障网。相关高等院校增设公共卫生专业,弥补农村牧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紧缺问题。第四,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开展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公共卫生素养。

稳住就业和“三农三牧”基本盘,巩固社会治理基础

内蒙古虽然属于“轻灾区”,但这次疫情会对经济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疫情影响不仅是一连串的经济数字,其背后对应着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保障问题。做好当前就业增收工作,对于巩固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优先稳就业。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对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就业市场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进行动态监测,适时采取援企、稳岗、扩就业的硬核措施,促进复工复产“慢节奏”向“新稳态”转变,推动更充分就业。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开展线上就业服务,促进他们多渠道就业创业。对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通过技能培训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培育新就业形态和新岗位,鼓励和支持“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创业型就业”等各类灵活就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走出经营困境。第二,稳住“三农三牧”压舱石作用。打通影响“三农三牧”的堵点和痛点,保证生产资料和服务进店进村,保证农牧民正常开展春夏生产活动,实现疫情防控和农牧业生产两不误。释放被冻结消费需求,统筹解决农畜产品积压和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问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牧区振兴有效衔接,动态掌握疫情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对重点地区、重点工作实施挂牌督战,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工作。第三,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特有的保障功能,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的方式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预期。第四,有效防范各类次生性社会问题,受疫情影响后期可能会产生一些债务、劳资、订单纠纷,司法部门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妥善处置,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或网络舆情。做好群众心里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2-15(第1版).

[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2-24(第2版).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建设新时代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探讨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论银发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