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东门渡窑即文献中的“符里窑”考
2020-04-13王丹丹刘东
王丹丹 刘东
摘 要:位于安徽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渡村的东门渡窑址,发现于1985年,窑址上的窑业堆积丰富,年代为晚唐至北宋时期。东门渡在历史上属宣州宣城县符里镇,北宋《元丰九域志》和明万历《宁国府志》都有符里窑的记载,经考证认为文献中的“符里窑”即今芜湖东门渡窑。北宋时期,符里镇因陶瓷窑业生产和酒业酿造而兴盛一时。
关键词:东门渡窑;符里窑;皖南;古窑址;陶瓷器
安徽长江以南地区(简称“皖南地區”)多丘陵、山地,有较丰富的燃料和瓷土资源,河网密布,水运便利,具备陶瓷器烧造和运销的良好条件。位于芜湖县花桥镇的东门渡窑是皖南地区诸多古窑址中的一处。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认为东门渡窑应该就是古文献中记载的“符里窑”,以下略作考证。
1 东门渡窑址与命名
东门渡窑址位于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渡村,发现于1985年5月,西距芜湖县城湾沚镇19.5千米,南至宣城市约28千米,东临水阳江支流——裘公河。窑址分布在一片低矮的土丘上,范围包括小山、营盘山、康王山、蛤蟆地、窑头山、小竹园等处,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5千米。窑业堆积厚度有8米以上,堆积层内夹杂有红烧土块、瓷片、窑具等。小山和窑头山两处保存着依稀可辨的窑炉,窑炉为依山而建的龙窑①。
东门渡窑的产品有青釉、酱黄釉、酱黑釉等,产品主要有钵、盘、盏、盆、四系罐、双系小口瓶、执壶、碾槽及动物形玩具。窑具有垫柱、垫圈、匣钵等。东门渡窑盛烧期为北宋,其上限早到唐代。1998年,东门渡窑址被公布为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古陶瓷学者冯先铭先生曾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许多新发现的古代瓷窑所定的名称都取名于窑址所在地,上面再冠以所属县名②。“芜湖东门渡窑”正是按照这一方法命名的,是科学严谨的。同时,冯先铭先生也提到历史上一些瓷窑的命名习惯,如“以地方命名”,各地瓷窑多以其所属州县为名,如越窑、邢窑、定窑是以其所属州名为名,龙泉窑是以其所属县名为名,等等。
芜湖东门渡窑历史上是否有其他的名字,此前也有学者讨论过。例如,谢小成先生指出东门渡古属宣州宣城县,1971年才划入芜湖县,因此他根据窑址发现的十几件刻、印有“宣州官窑”款的残罐,认定东门渡窑就是宣州窑③。而刘毅先生则认为东门渡窑与《景德镇陶录》等文献中记载的“宣州窑”不能混而为一④。那么,文献中是否还有其他线索?
2 古文献记载中的“符里窑”
东门渡,古属宣城县。明清时期宣城县是宁国府府治所在地。在明清时期的《宁国府志》《宣城县志》中有多处符里镇即东门渡的记载。而时代最早、最有价值的记载可上溯到北宋《元丰九域志》提及的“符里窑”。《元丰九域志》是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官修地理总志,该书中记载:“宣城,一十三乡,符里窑、水阳、城子务三镇。”⑤说明“符里”一名在北宋时已有,而且当时叫“符里窑”镇,为宣城三镇之一。宋代设镇的地方社会经济较繁荣,从镇名看,符里窑镇可能正是因“窑”而兴。
而另一处关于符里窑的记载,出自明万历《宁国府志》:“宣城有符里窑镇酒税。”①接着该志中又记载:“符里镇,相传许旌阳游山南,于窑旁置铁符,断自符以东可陶,今陶皆出铁符之东,有许真君祠。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监宣州酒税左殿直、洛阳柴巽创真符观。镇之东为东门渡,旧为焦村市,有屯师濠堑。”②“真符观,在府北四十里符里镇,世传许旌阳游山南,于窑旁置铁符,断自窑以东可陶,后陶大率出铁符之东。里人奉旌阳香火惟谨,宋重和戊戌(1118年)赐额。”③这就明确了符里镇烧窑、制造陶瓷器的历史。许旌阳,即许逊(239-374),字敬之,晋朝著名道士,修道炼丹,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信仰始于唐代,在宋代朝廷大力提倡。关于晋代许旌阳在符里镇于窑旁置铁符的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从这一传说可以看出符里镇与烧窑、制陶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能了解“符里”一名与铁符的传说有关。
明万历《宁国府志》已提到“符里镇……镇之东为东门渡”,清嘉庆《宁国府志》又记载:“符里镇,城北五十里,即今东门渡,相传许旌阳游山南,于窑旁置铁符,断自窑以东可陶……”④从名称、方位和距离来看,都与现在的芜湖县东门渡村相吻合。因此,文献中的“符里窑”应该正是考古发现的东门渡窑。
3 繁荣于北宋时期的符里镇
北宋时期的符里镇不仅有大规模的陶瓷窑业生产,酒业酿造也很兴盛。
从考古材料看,东门渡窑址曾发现十几件戳印“宣州官窑”款的罐底残件。研究者们认为:这些戳印有“宣州官窑”款的瓷罐应是储酒器,所谓“宣州官窑”就是由宣州官府因官营酒业的生产需要而官办的陶瓷厂⑤。东门渡窑生产的酒罐就近供给宣州官、私酒坊⑥。这与上述文献记载的“宣城有符里窑镇酒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监宣州酒税左殿直、洛阳柴巽创真符观”等是相契合的,说明符里镇不仅制瓷业发达,同时酿酒业兴盛,符里窑烧造了不少储酒器,盛酒外销,因此朝廷在这里设立监酒税。1991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南路一处窖藏中发现的十几件带“宣州官窑”款的瓷罐⑦,可能正是符里镇酿酒外销的实证。
另外,从一些文献资料看,北宋时期的符里镇寺庙、道观、佛塔等宗教建筑也很多。例如,上述文献提及的真符观创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北宋重和戊戌(1118)赐额,清嘉庆《宣城县志》记载:“符里镇有宋时塔砖残片二,邑人张焘、詹圣春访得。”⑧这些也是北宋时符里镇社会经济繁荣的反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符里镇便渐渐衰落,正如清嘉庆《宣城县志》记载“符里镇,前代居民商贾凑集,贸贩颇盛,置监酒税,今寥落矣”⑨,东门渡窑址上的陶瓷器标本年代多为晚唐至北宋,也能反映符里镇的兴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