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2020-04-13王繁
王繁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病区,江苏 宿迁 223800
急诊科在临床中作为抢救危重急症患者的主要场所,其是医院构成中不可替代的科室之一。急诊科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合理选择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减少护患纠纷,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04例作为观察样本,现对护理效果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11月本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04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54.8±4.7)岁;外科急诊30例,内科急诊22例;实验组52例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56.3±4.8)岁;外科急诊32例,内科急诊20例。两组在临床基线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的是常规护理,具体涵盖的内容: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创建静脉通道,交代相关注意要点,将急救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叮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实验组予以的是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涵盖的内容:(1)要求护理人员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其对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的认知能力,尽可能缩短处理和治疗病情的时间。将业余时间指导以及定期进行考核等方式作为主要的培训方法,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2)规范护理人员使用器械和服务流程,尽可能减少急诊用时,保证护理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正确使用器械,避免患者出现疾病之外的其他不适;(3)与患者及其家属要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动。部分病人入院时意识清楚,会过度担忧自身病情,并且出现恐惧情绪,而这会直接对其治疗接受度产生影响,严重者还会有抗拒治疗的行为出现。对于入院后毫无意识的患者,需要从家属方面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掌握,增进和患者家属间的沟通,对其情绪进行安抚和疏导,尽可能防止其有焦虑不安、恐惧烦躁等负性情绪出现,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此外,还要从患者家属处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充分掌握,引导其正确办理入院手续、缴费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急诊至手术时间、检查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计算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
1.4 统计学评析 研究中的数据处理用的是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各自的表示用的是(%)、(Mean±SD),进行比较时以χ2检验、t检验为主,P<0.05可表示的情况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给予比较,研究组急诊至手术、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疗机构中性质特殊的科室之一,其是抢救突发性疾病、重症患者的中药科室。鉴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所以无论是在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上还是操作技能上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后果。正因为如此,急诊科在医院所有科室中是风险最高的、最易发生护患矛盾的一个科室[2]。
急诊护理中如果应用常规护理,仅仅是护理人员以医院制定的各项护理流程作为依据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尽管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护理效果,但因为针对性、灵动性比较缺乏,整体护理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而优质护理是新型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将舒适、优质的各项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同时加强基础性护理干预,可促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临床护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进护患间和谐友好关系,提升急诊护理服务水平。
综上,急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