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及临床应用〔1〕

2020-04-13阳忠卢桂江彭艳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胃瘫大部幽门

阳忠,卢桂江,彭艳

(萍乡市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胃大部切除术又称胃次全切除术,是一类常见的胃肠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胃肿瘤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消除病变,恢复胃肠道功能[1]。胃大部切除术的切除范围是指远侧胃的2/3~3/4处,包括十二指肠球部的一部分,根据切口的吻合方式,分为毕Ⅰ式(残胃与十二指肠残端相吻合)和毕Ⅱ式(残胃与空肠相吻合)[2-3]。由于人体胃肠道生理功能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对患者胃肠道运动、食欲以及消化和吸收都有较大的影响[4]。同时,术中的麻醉以及术后镇痛麻醉虽能帮患者阻断疼痛感,但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大部分患者可适应新的胃肠道环境,逐渐恢复胃肠道功能,但少数患者由于机体或其他因素,会出现显著性消化功能障碍,诱发胃瘫综合征[5]。本文对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胃瘫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手术的80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 例患者符合胃瘫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其作为胃瘫组,其余75 例患者作为无胃瘫组。胃瘫组中男3 例,女2 例,年龄61~75 岁;胃癌4 例,胃溃疡1 例。无胃瘫组中男43 例,女32 例,年龄48~73 岁;胃癌56 例,胃溃疡9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 例,平滑肌肉瘤4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既往上腹部手术病史者;存在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术后发生严重感染者;中途转院,未在我院接受完整治疗者。

1.3 胃瘫综合征诊断标准

胃瘫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6]。连续7 d,每日胃引流量>800 mL,并通过胃镜显示,存在大量胃潴留;患者于术后1周肠蠕动未恢复,或肠蠕动虽恢复,进食后仍出现上消化道梗阻症状,造影显示胃蠕动显著减弱;未服用过抑制平滑肌收缩的药物;不存在会引起胃瘫综合征的相关疾病;胃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无机械性梗阻。

1.4 方法

对两组围术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和幽门梗阻;术中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和胃肠重建方式;术后因素包括:血糖水平、腹腔并发症和肺部感染。对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因素分析

术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组患者年龄、低蛋白血症和是否幽门梗阻与无胃瘫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中因素分析

术中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胃肠重建方式与无胃瘫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因素分析

术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瘫组患者血糖水平和是否存在腹腔并发症与无胃瘫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是否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幽门梗阻、手术时间(≥4 h)、胃肠重建方式(毕Ⅱ式)、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腹腔并发症均是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4)。

3 讨 论

术后胃瘫综合征也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术后较为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在诊断过程中常被误诊为机械性梗阻[7],其中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病率为0.47%~28.00%[8]。本研究中80 例胃大部切除患者中共5 例发生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6.25%。相比于其他胃部术后并发症,胃瘫综合征虽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但患者术后会出现营养摄取障碍,影响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和心理负担[9]。

表1 术前因素分析

表2 术中因素分析

表3 术后因素分析

表4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1 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3.1.1 术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及恢复能力都会相应的减弱,再加上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出现紊乱,这也更易诱发术后胃瘫综合征[10]。此外,患者性别差异、低蛋白血症以及幽门梗阻等因素也可能引起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前因素中,年龄、低蛋白血症和幽门梗阻均可能是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3.1.2 术中因素

手术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患者手术的时间长短、采取的手术方式、术中的出血量都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11]。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大量出血,将引起胃肠道缺血,造成组织水肿,影响胃肠道激素的调节和分泌,从而引发胃瘫综合征。本研究提示术中因素中,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胃肠重建方式是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3.1.3 术后因素

手术之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决定患者的身体状况。正常的激素水平将促进患者恢复。而一些并发症以及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一些其他胃肠道疾病[12]。本研究提示术后因素中,患者血糖水平和腹腔并发症是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3.2 胃瘫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文结果可见,低蛋白血症、幽门梗阻、手术时间(≥4 h)、胃肠重建方式(毕Ⅱ式)、患者血糖水平以及腹腔并发症均是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1,P<0.05),临床上应加以预防。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对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猜你喜欢

胃瘫大部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