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室内室管膜下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0-04-13李兴付师达漆强石亚男刘晓陈真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少见室管膜侧脑室

李兴付,师达,漆强,石亚男,刘晓,陈真平

(东莞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110)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s)是一种少见而又独特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1945年由Scheinker[1]首先报道并命名,WHO分类Ⅰ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确诊的13 例室管膜下瘤MRI表现,以提高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室管膜下瘤患者术前MRI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7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室内室管膜下瘤患者13 例,均为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年龄23~75 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为头疼、头晕等。

1.2 检查方法

13 例均采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设备分别为Philips Interal 1.5T或Snemens3.0T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部正交线圈,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平扫包括T1加权序列(T1WI)轴位、矢状位及T2加权序列(T2WI)、T2加权水抑制序列(T2WI/FLAIR)轴位扫描。增强使用Gd-DTPA对比剂,注射剂量为0.1 mmoL/kg,注药后立即行T1加权序列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两名影像科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级医师通过MRI图像,对病灶的大小、数量、形态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当二者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或与上级医师商讨取得一致。

2 结 果

2.1 MRI表现

13 例脑室内室管膜下瘤患者均为单发,其中位于第四脑室4 例,位于侧脑室9 例,MRI平扫表现为脑室内不规则孤立肿块,边缘清楚,部分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T2WI/FLAIR多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中11 例病灶无明显强化,2 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斑片状轻度强化。

2.2 病理表现

本组13 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室管膜下瘤。肉眼见肿瘤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呈类圆形或轻度分叶,切面呈灰白色,质韧。镜下示小圆细胞稀疏,细胞质稀疏,无明显异型性细胞,肿瘤细胞呈簇状分布,形态基本一致(见图1)。

3 讨 论

室管膜下瘤是一种少见而又独特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2%~0.7%[2],生长缓慢,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因近些年MRI检查普及率明显增加,检出率亦有所增加。室管膜下瘤可发生于脑室系统任何部位,国外报道多发生于四脑室,而国内报道多发生于侧脑室[3]。本组中发生于侧脑室9 例,四脑室4 例,与国内报道相符。室管膜下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且生长非常缓慢[4],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术后不必放化疗,复发极其少见[5]。如肿瘤位于关键部位,且手术切除难度大,可根据临床表现,无症状可不手术,随访观察,有症状可手术部分切除,降低手术风险,且手术效果好[6]。因此,提高室管膜下瘤的术前诊断尤为重要。

3.1 MRI表现

通过对本组13 例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室管膜下瘤的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的MRI表现。肿瘤平扫主要为边缘清楚的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的影像特征是与其他脑室内肿瘤鉴别的要点之一[7];肿瘤对周围组织无明显浸润性,周围组织多无明显水肿。T1WI为等/稍低信号,肿块信号大部分较均匀,部分可见斑点状囊变区(见图2),T2WI为高信号(见图3),T2WI/FLAIR呈等信号(见图4)(典型病例,女,32 岁,脑室内室管膜下瘤,两眼视物模糊10余天。图2~图4 MRI平扫示左侧侧脑室内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楚,信号稍欠均)。增强病灶多无强化,部分仅有斑点状轻度强化(见图5、图6);其他脑室内肿瘤大多血供丰富,强化明显,而室管膜下瘤为脑室内唯一乏血供肿瘤,故肿瘤多不强化或仅有轻微强化[8]。本组11 例无明显强化,2 例仅有斑点状、斑片状轻度强化,因此,凭此特征性MRI表现可以与脑室内其他肿瘤相鉴别,从而提高室管膜下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3.2 鉴别诊断

a b c

d e f

a:组织病理(HE×200)示,肿瘤细胞呈簇状分布,瘤细胞核大小较一致,可见微囊形成;b:T1WI平扫;c:T2WI平扫;d:T2WI/FLAIR;e:T1WI增强轴位;f:T1WI增强矢状位

图1典型病例组织病理(HE×200)

3.2.1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占脑室内肿瘤的3%~5%,两个发病高峰(1~5 岁发病高峰相对多见,30 岁左右相对少见)。66%位于幕下(四脑室占90%以上),成人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脑室外较脑室内常见。肿瘤多分叶,常伴钙化、囊变、坏死,出血少见,可与脑室壁广基相连,沿脑室塑形生长为其特点;肿瘤常浸润邻近脑实质。MRI: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3.2.2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一般生长缓慢,极少恶变;85%以上发生在5 岁 左右儿童。儿童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成人好发于第四脑室,少数发生于第三脑室及桥小脑角池;易引起脑脊液分泌过多,产生脑积水。肿瘤边缘清楚,常呈颗粒状、分叶状或桑葚状;MRI: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呈混杂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可见脑脊液混杂其中,也可合并出血。增强:肿瘤显著强化。

3.2.3 脑室内脑膜瘤

侧脑室三角区是脉络丛集中部位,故为脑室内脑膜瘤好发部位。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可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室扩张或脑室旁水肿;50%可见钙化,部分可见囊变。

3.2.4 室管膜下瘤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结节的巨大星形细胞,易产生阻塞性脑积水;好发于20 岁以下青少年,男性稍多,孟氏孔区多见,常伴结节性硬化;临床上可见癫痫、皮脂腺瘤、智力低下三联征;MRI信号混杂,增强明显强化,同时可见室管膜下及皮层下多发结节及钙化。

3.2.5 中枢神经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分化较好的小圆细胞所构成的肿瘤;2007年WHO将其归为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肿瘤,属于Ⅱ级,约占脑室肿瘤0.25%~0.50%,中青年多见,生长缓慢,病史可达数十年;肿瘤多发生于透明隔及孟氏孔附近,也可只侵犯第三脑室。MRI: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常以宽基底或细蒂与透明隔相连,多发囊变,呈水泡样外观,大多数表现为明显强化。MRS: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细胞瘤内含有甘氨酸,有助于鉴别诊断。

总之,室管膜下瘤为少见良性肿瘤,MRI增强扫描有肿瘤多数不强化的特点,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术前正确诊断有较高价值,对临床诊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少见室管膜侧脑室
中心四区 买少见少,地价赶超房价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
发达国家少见“两栖院长”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