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020-04-12娜仁花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培育乡村振兴

娜仁花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对新时期下培养一批 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农民要求其既 要懂文化,也要有生产技术,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高素质农民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下的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阶段。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切实培养一批懂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高素质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率。高素质农民是专业化、知识化农民的结合体,能够真正体现农村的先进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化农业 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文重点就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展开讨论,旨在为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提供一点帮助。

1 开展教育培训

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要高等教育成为有力的助动器,农业高职院校教育培训可以遵循“请进来、送出去”原则,从两个方向同步展开,一个方向是从农村内部培养人才;一个方向是从高校直接输送人才,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这些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是今后农业的新生力量。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在内部培养方面,首先,为乡村振兴建设培养优秀农业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1]。依据各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 养高低、产业特点等不同之处,以乡村振兴科学内涵为导向,结合培育高校的优势与特色,精心设计理论课程及专业培训课程,在思想、理论、专业上打造一支有文化、有觉悟、懂技术、懂生产、会经营的过硬领头人。其次,培育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是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开展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对有志从事农业行业的青年农民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农业企业、现代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使之逐步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 注重科技引领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生产力。首先,政府与高校共同合作,让农民先掌握一定的先 进技术,形成适宜推广且有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知农的作用,积极争取各类纵向、横向科技项目,研发、转化、推广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同时,高校应充分调动教师的创新激情与服务热情,打造科技攻关、技术服务两支队伍,培育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团队[2]。鼓励和引导教师深入农业和农村一线,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三农”服务,把科技成果、科技知识、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借科技兴农的契机,大力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可以在本地建立蔬菜、花卉良种引选和种植新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处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技术示范(服务)基地。搭建高素质培育新网络,建立以涉农院校为主体,涉农科研、推广、园区、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络体系。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最终要在企业实现,农业高校要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谋求产学研良性互动,加深政校企合作程度,由单个项目合作延伸到共建产业基地;由单一新品种试验到大面积推广、产品延伸加工。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3 创新信息平台

积极探索农民容易接受和欢迎的信息服务形式,借助微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开发多种多样的“微资源”以满足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政府与高校共建教育培训、土地流转、产业扶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创新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奖励激励等信息宣传平台,支持职业农民享受政策,鼓励带头创办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农耕文化社、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新型企业,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产业模式[3];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享受简便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教育培训政策措施等,鼓励大学生、退役士兵、企业职工等知识 青年去农村创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全面改造和装备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和科学化管理,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4]。

4 建立激励机制

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指导支持高等院校,扶持新知农去农村服务。建立政府 为主导的协商机制,由政府依据各类院校的办学特色,明确任务和目的,通过立项的形式开展服务,同时加大有益于农村经济社会服务活动的表彰与奖励力度,对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各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肯定嘉奖。政府根据 需要和现有条件,重点支持一批农业高职院校,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原有的评价体系下,增加“科教兴农” 指标,对高校及其教师进行社会服务,提供相应的荣誉及其他方式的认可,确保服务社会的积极 性[5]。结合各地实际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制人才的需要,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的放宽和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鼓励高校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提高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从目前相当一部分到基层 农村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情况来看,思想上 “扎根”、态度上“务实”、工作上“深入”的问题较为突出,队伍稳定性因素不高。可以全面推广涉农高校实行农科生免费定向教育,建立人才供给长效机制;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使农业后继有人,并且素质高、队伍稳定。

5 优化服务体制

高等院校服务“三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参与其中,如在乡村振兴与高素质农民培养中,高校与政府、农村基层组织互动模式的深层次、精细化研究,高校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多种实践模式的融合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与系统分析,高等院校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高等院校社会服务的路径与方式,增强自身培育能力建设,为“三农”服务。政府制定相应政策,在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的协助下,探索高校、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紧密结合,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业高校为主体、专家为责任人,基层农技人员为骨干,社会企业力量为辅助,农业信息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6]。建成科学高效的推广系统工程,实现高校与农村、专家与农民,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工作的不断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队伍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缓解我国乡村各项矛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新时期下,要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就需要树立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思路,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英梅,韩晓宇.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家参谋,2018,(15):3.

[2]范海英.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J]. 改革与开放,2018,(8):34-35+38.

[3]陈玲玲.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J]. 现代化农业,2018,(5):64-65.

[4]扶永生. 乡村振兴视野下培育新型职业農民的思考[J]. 农家参谋,2018,(11):22.

[5]郭剑雄. 人力资本的农业就业:需求管理政策考量[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02):5-14.

[6]彭超,刘合光. “十四五”时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问题与对策[J]. 改革,2020,(02):20-29.

(作者单位:新疆巴州和硕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培育乡村振兴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