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2020-04-12黎石连
黎石连
【摘 要】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但当前高中生劳动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本文对高中生劳动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分别从劳动的理论、实践以及学习三个角度进行探索,提出了强调劳动观念,提升劳动体验,明确学劳关系的策略,希望可以增强高中生的劳动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体验
高中生劳动意识薄弱,与家长和学校一切向分数看齐的评价标准有关。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家长和教师通常会剥夺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进行培养的机会,导致学生变得好逸恶劳,眼高手低。因此,笔者就高中生劳动意识薄弱问题提出了对应策略。
一、强调劳动观念
想要培养高中生的劳动意识,首先要向高中生灌输正确的劳动观念,让高中生明确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劳动的主要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劳动可以促进高中生身体健康发育。现在的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中物质生活相对富足,加上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过分重视,导致学生体质普遍不强。扫地、洗碗、擦桌子等劳动对于学生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第二是劳动推动经济发展,教师要让高中生明白,他们当前享受的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劳动,环卫工人劳动是“社会道德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吃的米饭和蔬菜,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第三是劳动有助于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如经常上班的人对通货膨胀等经济知识更容易理解,比如拖把的存在,就是设计者通过真实的劳动感受,再运用知识创造出来的,拖把的握杆长短是符合人体劳动时的动作特点的。
通过认识劳动对体质的帮助,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观念;通过让学生对劳动与经济关系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位劳动人民,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不把劳动岗位和劳动人民分等级。通过认识劳动对知识的影响,可以让学生重视劳动,热爱劳动。劳动的三大价值,展现了劳动对于高中生身体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劳动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力,劳动三个方面的价值与高中生都是紧密联系的,高中生在三大价值之下,必然会加强对劳动的重视。
二、提升劳动体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进行实际的劳动体验,高中生的劳动观念才能被激活,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尴尬。不同种类的劳动,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要求上都有不同。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时间较长、劳动要求严苛的内容,带来的劳动感受是辛苦的,劳动强度较小,劳动时间较短,劳动要求宽松的内容,带来的劳动感受相对舒适。比如某小学生“不想上学,想去放养”,家长通过让学生实地进行放养体验,让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中。在此案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放养劳动非常辛苦,而学习相对轻松,所以毅然选择了比较轻松的内容。不同的劳动体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在教学时,一般情况下,我们多选择适宜强度的劳动内容,以凸显劳动的促进作用,让学生热爱劳动。
比如思政课上进行“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生活”的内容实践,教师带领学生去担当交通志愿者,在担当志愿者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底层劳动者的艰辛,还能在为社会服务时被他人尊重和夸赞,获得“荣辱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主动干家务活,通过干家务活体会父母的不易,大多数父母对此都是肯定和赞赏的态度,也能鼓励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此外,学生在劳动中流了汗,会感受身体变得更舒爽了,在以上劳动中轻易就气喘吁吁的学生,也代表他们的体质较弱,需要加强锻炼和劳动。真实劳动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情绪感受,有助于学生形成劳动意识的形成。
三、明确学劳关系
在对高中生进行劳动意识培养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劳动过程是实践的一部分,两者关系紧密,实践与理论不可分割,劳动与学习也是不可分割的。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從而推动科技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劳动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也是如此。高中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我们培养高中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告诉他们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劳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和反思,通过劳动去启发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充分说明在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来指导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在“科学社会主义”内容中,也强调了理论要与实践相联系的内容。毛主席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高中生需要明确,劳动与学习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互相影响的,而不是对立分割的。在进行劳动意识培养时,教师除了在思政课上贯彻劳动意识,把劳动内容融入教学中去,还要引导学生把劳动融入其他学习内容中去。当高中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时,可以尝试通过劳动实践去解惑,高中生在进行劳动实践时,也可以充分思考,对知识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创新,争取发挥出劳动对知识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学劳的有效结合进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明进步。比如遇到高中物理中的做功问题,就可以通过搬运重物上楼来进行理解,反过来,高中生可以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搬运同一袋米的重量和时间,来对做功问题进行反思,寻找是否可以有更便捷省力的搬运方式。
结束语:
本文仅以政治教师立场去剖析,在实际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力,只有全方位共同努力,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劳动机会,尽快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拥有强烈的劳动意识。
参考文献:
[1]江舟.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结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17-22.
[3]谢海长.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西梧州市藤县中学校本课题《高中生劳动意识培养的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中学为例》(2020tz01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藤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