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分析

2020-04-12王仲礼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学困生小学数学

王仲礼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部分数学学困生,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特别关注和重视。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及思考,就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当然教师也应该看到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在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具体全面地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地给予帮助,以实现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能有所进步和发展的课程目标。对此,笔者主要从自身的日常教育教学观察和实践出发,结合相关专家学者及同仁的研究,就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进行分析探究。

1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1.1  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首先应该从内因出发,关注学生自身的原因,具体如下。一是数学学习态度有待改善、学习兴趣缺乏。态度的端正与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日常观察及与学困生的交流,笔者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对学习的目的并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有个别学困生是迫于父母或家庭的压力才来到学校学习,他们面对语文等学科尚能应付,但面对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时则明显力不从心。二是知识基础不牢,学习方法不当。当前很多学生在进入小学前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学前教育,有着一定的学习基础和习惯。但由于幼儿园教学水平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他们进入小学阶段后,这些影响就逐步地表现出来,如在知识的衔接、学习技巧等掌握方面,学习效果因人而异。受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当的学习方法的影响,学困生与成绩较好的学生间的学习成绩相差很大[1]。

1.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及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基础和终生的。一般来说,很多优秀的孩子一般都具备比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绝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或者父母及家人的文化程度,更多的是对孩子在学习及教育方面的方向性引导和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当然这种重视并不是一两天的关注和询问,而是持续的督促和陪伴。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及学习的影响尤为明显。据日常交流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的家长往往由于个人知识水平的不足、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等因素,疏于或者不能有效地进行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1.3  数学学科学习难度较大

相较于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较为抽象且难以理解,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识别等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这也使得该方面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在接触数学学习时容易产生困惑。若不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就极容易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  针对性辅导,注重日常交流沟通

针对学困生的当前学习现状,教师有必要进行分层教学,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降低知识难度,由浅入深地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学困生“开小灶”,注重课外和自习时间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问。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心理方面的辅导。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并恰当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要逐步缩短学困生与其他学生间的距离,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步自觉地投入学习之中。当然,对于不承担班主任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日常工作中也应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尽可能全方位地了解这些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成长环境,以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2]。

2.2  注重家校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校之间的紧密配合,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适时宣传一些良好的家庭教育案例及方法,逐步让家长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困生既渴望通过成绩提升获得家长的认可,又担心父母会询问成绩,而家长在语言和方式上的不经意间就可能挫伤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此,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态度和方法,更多地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逐步地对数学学习产生信心;还应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询问学生的在校状况,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及鼓励,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生的学习陰影,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

2.3  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时代的迅速发展需要教师紧跟时代节奏,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如数学学科的特点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教师有必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逐步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如为了增强学生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或者广场等能够开展教学的场所,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知东南西北等方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方位的概念,也能增加学生的生活技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当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但无论怎样,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多方面努力转化他们,帮助他们尽可能适应小学数学学习,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英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J].中华少年,2018(31).

[2]马国杰,顿霞霞.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发展特点及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6).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