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20-04-12陈妹
陈妹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基于新课改下的兴趣驱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从课堂情境创设、“交互式”合作探究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释数学教学策略和相关思路,以期为构建有效的农村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兴趣驱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学开始由单向灌输向多向交流转换,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融会、运用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笔者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学科思维、打造高效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本文依据农村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兴趣培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学理念等角度阐释了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数学教学策略和相关思路,以期对同仁有所启发。
1 以培养数学素养为导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关键在于兴趣的养成。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数学课堂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对知识抱有探索的热情,才能形成自身的见解,构筑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和知识脉络,进而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托尔斯泰曾经谈到,成功的教学并非强制、强势而为,而在于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小学生的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对基础性逻辑问题的思维意识尚处在萌芽发展阶段。对于他们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常存在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经验和现实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真实可感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促使小学生主动活动于学习环境之中[1-3]。这种融知识性、互动性、学习型、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堂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同时也能够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合理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学情。如在讲授《0的认识》一课时,给学生讲故事:风和日丽的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去郊游钓鱼,猫妈妈坐在河边一心一意放鱼饵,做着准备工作。但贪玩的小猫却四处嬉闹,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踩树叶,一会儿和小狗比赛。不一会儿,猫妈妈钓到了第一条鱼,就用数字“1”在本子上记下来;很快妈妈就钓到了第二条鱼,用数字“2”加以表示。不专心的小猫一条都没钓到,可是它也想和妈妈一样用一个数字表示自己钓到的鱼,同学们能不能一起替小猫想想办法呢?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融入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只焦急的小猫,能把原本枯燥、单调的“数的认识与应用”知识点转换为童话故事,在富于想象力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讨论。
2 注重“交互式”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分配教学环节,解决小学生因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的课堂效率较低的问题。可借助生活实际、趣味活动、多媒体影像媒介等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借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具讲解不同图形的规律,指导学生计算物品的面积、体积;组织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开展“有奖竞答”等过程性小游戏,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等。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情境设置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类问题。一是情境设计重形式化而忽略实操性。课堂各环节设置得过于饱和,游戏和问题创设、情景模拟接连不断,这样虽然氛围浓厚,但极易导致小学生的思维处在疲乏状态。二是强行导入而忽视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主次颠倒会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三是教师缺乏一定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整体秩序低效散乱。课堂可以“活”,但不能乱。如果不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加以约束,将会造成教学环节无法推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四是无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交互式”课堂未能实现常态化。一些教师忽视了日常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升,未能将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运用于教学中。
要真正实现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优化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建构知识框架;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变更、调整教学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进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小学生心思单纯质朴,很容易习惯性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经验传授作为绝对权威。如果教师不加以鼓励与引导,学生就会缺乏质疑精神,難以发扬个性。课堂的交互性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这要求小学教师学会适时抛出问题。如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适当导入一些错误解法、简便解法、特值解法等,制造学生数学思维认知上的冲突,促使他们带着疑惑多维展开思考,把握问题的关键,理解错误的诱因。
3 注重课后总结,科学检验,保证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后总结起着重要的作用。阶段性的总结不仅能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予以客观综合评价,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收获直观的教学反馈,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式[4-6]。首先,在进行课后总结时,应当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针对具体的阶段性测试,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注重作业的内涵和质量,以多样化的形式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需求。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了解学生的知识重点和学习难点,以便在后期教学中调整重心,完善教学体系[7]。
总之,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认真挖掘教材,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际学情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将数学学习体验内化于生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收获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秀彩.浅析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2]王多海.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J].学周刊,2020(13).
[3]王福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
[4]何玉新.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
[5]姜燕.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亚太教育,2019(8).
[6]王京京.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翻转课堂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
[7]孙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