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谈精准教学

2020-04-12顾红燕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磨课精准教学英语阅读

顾红燕

摘   要: 精准教学理念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包括精心研究教材,精准了解学情、确定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与形式、精准评价与反馈等。本文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上册英语以大熊猫为话题的阅读课为例,根据多次磨课后的教学反馈评价,对课堂教学设计各环节进行修改,初步探索英语阅读课如何精准教学。

关键词: 英语阅读   磨课   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作为一个新概念,是为了便于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促进英语学科教学活动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的教学思想理念,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初中阅读课就精准教学开展探究,仅供参考。

一、精准教学的研究现状

精准教学是在二十世纪六十上年代由奥格登·林斯利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记录、分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和表现等方面的数据,精准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国外对大数据研究得比较多,用于评估任何学科、任何学段的教学。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精准”被引入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后,人们从精准课堂、精准模式、精准活动等方面做了研究。有的是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有的是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精准化问题。上述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精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将侧重于根据磨课后的教学反馈数据,更加精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调整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只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独立挖掘新知识,探索全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略知识的魅力,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精准教学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找到不足,知道学习难点在哪里,并且能够根据老师为不同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制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保证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薄弱点,对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精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准教学不是英语学科的专利,每一门学科都需要精准教学。一旦学生在精准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学科的成绩,还会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帮助。学生在精准教学过程中可以就难点知识展开思考,反复提问、记录,不但实现了知识的积累,还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精准教学课堂探索

(一)导入环节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思维的开端,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刺激记忆的提取。导入环节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对一节课的成败有较大的影響作用。

本课最初的导入环节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视频,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便于直接导入大熊猫的话题。磨课后的评价反馈是此导入让学生对大熊猫视频产生兴趣,但对本课新知的相关性低,不利于新旧知识的链接。经过对比和筛选,最后导入环节改为一首由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打造的3D熊猫乐队演唱的歌曲super Q,歌曲MV画风活泼可爱,歌词俏皮,并有真实熊猫的视频。通过观赏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熊猫的生活习性等。相比之下,修改后的导入更加精准地链接了新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前导和铺垫,而且super Q的MV活力动感,在营造学习氛围方面效果更好。

(二)文章主线

阅读教学围绕篇章展开,教学设计应自上而下基于语篇形成一条教学主线,起到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所有教学活动应来源于主线并服务于主线,通过分层布点,逐点融通,确保各环节内通外联,形成清晰的脉络,实现学生、文本、教师间的高效沟通。

本课最初的主线是数字故事。根据课标,本单元一个重难点是大数字的朗读与数字意义,因此最初以5组数字为主线,串联起整篇阅读。导入后首先让学生猜测8,000,000的含义,目的是介绍熊猫文化——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八百万年,有活化石的美誉,在中国及世界上广受喜爱,是中国及世界自然基金、世界濒危动物的象征;之后进入课本3组数字寻读:第1组12,10,2000,300,旨在得出熊猫习性、濒危的状态及原因;第2组8:30 a.m, 9:00 a.m, one of, 旨在理解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和熊猫保育员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第3组 an,all, 旨在理解成都教育节目、中国政府、科学家们为拯救大熊猫付出的努力及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解读完数字后,拓展补充熊猫之父的阅读,旨在体现众多科学家正在为大熊猫的繁育工作做出杰出的贡献;最后是拓展数字阅读584,该数字是2018年11月中国网最新发布的全世界圈养大熊猫数量,旨在体现在众多力量的努力下,大熊猫的数量不断增长,已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如此由5组数字(尽管有些数字如an,all是文字)作为主线,完成了熊猫文化—课本解读—拓展阅读。

根据磨课教研组的反馈,上述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难改灌输之嫌,影响课堂参与度。在熊猫文化环节,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熊猫的历史等,先让学生聊一聊对大熊猫的了解,通过与学生对话、提问、交谈,从已知聊到未知,适时地出现在学生真的有困惑时,否则学生就会陷入被动听讲的状态,课堂参与度减低。二是主线不精准,思路不清晰。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本节应该围绕熊猫,说熊猫,读熊猫,帮熊猫。重点抓好两个关键问题: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How to save pandas?  数字在文中只是佐料,可以谈但是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和主线。三是课件上的标题不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Read and Learn,Read and Discuss等属于阅读指令,口头传达即可,标题要统领全文。

经过精心琢磨,最新的教学设计做了如下修改:一是删除教师补充讲解的熊猫文化,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任务中自主探究关于大熊猫的相关知识。二是文章主线由数字故事改为三个主线问题:导入后直接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旨在与学生谈论他们了解的熊猫的知识;然后寻读12,10,2000,300数字含义,引出一个大问题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同时分化成三个小问题:How often do pandas have babies? Do baby pandas die? What do people do to make pandas endangered? 学生通过回答三个小问题得出上一个大问题的答案;了解熊猫濒危的现状后,抛出第三个大问题 What can we do to save pandas? 同样,这个大问题分化成四个小方面,baby keepers,an education program,Chinese government,scientists是如何帮助拯救熊猫的?经过修改后主线主题更加突出,脉络更加清晰,模块间衔接更加流畅,环节更加紧凑,实现了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熊猫展开,使教学设计更加精准。三是摈弃原来Read and learn阅读指令式的标题,改为问题引领式标题。

(三)合作策略

我校实施异质小组、生生互助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最初本课采用切块拼接法进行文本学习,操作步骤是:1.全班按南、北、中座区分成三大组,分别寻读三组不同的数字。2.相同任务的同学组成专家组互助交流。3.全班交流共享。磨课后的评价反馈是这种分组方法只把任务进行了切分,没能很好地将任务拼接,学生对没有阅读的文本内容非常陌生,不利于课上交流,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反馈,班级切块拼接修改为组内切块拼接法,操作步骤是:1.组内A/B/CD层同学分别寻读三组不同的数字。2.组内按A—B—CD顺序依次交流数字含义。3.全班交流共享。此种方法既有任务切分又有任务拼接,便于组内学生互教互助,能够帮助学困生细致理解文本。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不论使用哪种切块拼接法阅读文本,都需要花费大约30分钟,其他教学活动时间大幅缩水,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围绕文本不停地寻找答案,阅读显得冗长乏味。

在最新的教学设计中,文章主线不再是数字故事,而是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学生不必再寻读三组数字,最初设计的切块拼接策略就显得“没有必要”,此合作点被删除,继而根据需要,在读后增加了一个更有价值的合作点:组内讨论How can you save pandas as students?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在远离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中,中学生怎样做才能确实帮助大熊猫?最后保留一个综合性团队活动合作点,组内合作演讲:Lets save pandas!假设同学们是义工志愿者,通过绘制熊猫海报,向其他同学介绍大熊猫、生存现状及中学生如何切实帮助保护大熊猫。该活动需要组内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分工合作,旨在整合本课重点,提供给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培养团队精神。

如此在教学设计中删除了不合理的合作点,增加了有价值的合作点,保留了有必要的合作点,合作策略的使用能够更精准地服务于内容。在最后的课堂讲课中文本阅读部分围绕主线精准问答,仅花费了大约15分钟,為其他学习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该找的兴趣点、该记忆的部分都做了落实,课堂上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英语风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情感融入

义务教育段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英语语言中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除分析篇章结构、赏析语言精美之外,还要注重挖掘文字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与文字、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把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本课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仅限于课本阅读,情感教育浮于表面,教研时教师建议增加一些为保护大熊猫做出卓越奉献的感人故事,增加人文性和感染力,在最后课堂设计中添加了拓展阅读资料:熊猫之父张和民。在读过张和民的感人事迹后,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像张和民一样的科学家,为保护濒危动物做出贡献。这样的情感教育比之前配乐看图,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课后调研“哪个环节令你印象深刻”中,数据显示许多同学记住了张和民的名字。

(五)有效评价

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习惯行为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元素,想要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及课后表现,提高教学评价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用准确简洁的方式激励学生,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明确前行的方向。评价不仅要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更要发挥警示作用,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纠错,回正方向,提高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评价最忌讳语言模糊不清,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做出的判断,对学生个体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学生个体独立性决定了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评价方式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而定,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精准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课堂表现等给予精准评价,针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阅读情况给予精准评价,实现精准阅读教学目标。

四、结语

在精准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我校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课堂多角度观察,基于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磨课改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设计,合作策略的应用,课堂时间管理与分配,学情的掌握与点拨,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各个方面都日渐精准、准确。本节英语阅读课在反复磨课中,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导入与情感教育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精准教学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有效尝试的基础上,我校英语阅读教学逐步从原有的沉重的壳中脱离而出,形成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芸芸.精准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5):21-25.

[2]张梅.实施精准教学打造高效高中英语课堂[J].英语教师,2017(16):92-94.

[3]段沙,周怡.精准教学文献综述[J].英语教师,2017(24):64-70.

[4]丁旭,盛群力.有效教学新视野——“精准教学框架”述要[J].课程·教材·教法,2017(7):31-37.

猜你喜欢

磨课精准教学英语阅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点滴磨砺,点滴进步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