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首因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12俞振飞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俞振飞

【摘 要】初中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入门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兴趣的黄金时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物理知识生成的过程,导致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思维固化,对物理知识点的印象不深刻,练习时也无法跳脱思维定势,从而产生了负迁移。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首因效应,尝试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本文结合例子讨论首因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首因效应;教学策略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具体是指在人与人的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1]。同时,首因效应也十分适用于物理教学。根据遗忘曲线,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越深刻,日后的记忆也就越深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首因效应,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且坚实的基础。

1   设置趣味情境,加深学生的印象

为了使首因效应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可以设置引人入胜但又十分详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产生问题,生成猜想,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新的知识。

如在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关于阿基米德原理产生的小故事。一天国王为了庆祝月亮节,让人专门打造皇冠,因为怀疑皇冠的纯度便让阿基米德想办法进行检测。阿基米德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在洗澡时发现自己将胳膊放进灌满水的水池中时,溢出的水恰巧是胳膊的体积。由此产生灵感,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产生的原因以及经过,对其产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最简单且最清晰的认识。此外,“亲身下河知深浅”,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实验,让几位学生分别将质量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石块、木块、金属块放入起始液面相同的水缸中,并观察液面上升情况。最终可发现金属块所在水缸液面上升最多,继而得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體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的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2   及时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根据首因效应,可以知道第一印象十分关键。因此,为了使学生清楚知晓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以及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并且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画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2]。

如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冗杂繁多,教师在讲解时,一旦思维出现混乱或者条理不清楚,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即使花再多时间也很难清楚其中的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学习了透镜,需要了解什么是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的光学元件。我们还学习了透镜的简单分类,需要掌握的是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特点、成像规律以及应用: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被称为负球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大家所使用的老式相机的镜头就是凸透镜,在胶片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和镜头焦距是>2的关系;另外,同学们佩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凹透镜,由于眼睛的屈光力超过了正常范围,因此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块凹透镜,使外界的平行光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同学们若想检验凸透镜的聚焦作用,可以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观看树叶,没过多久树叶便可自燃。”口头总结往往不能起到最好的强调效果,为了使学生的第一印象更加直观、深刻,教师可以将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特点、成像规律以及相关应用列成表格,并在解释成像规律时辅以精确的图画说明,以刺激学生的眼球。在新课教学中应用归纳总结法,有助于教师厘清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能够起到强调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3   挑战不同讲课方式,推翻固有印象

同种教学模式的反复应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多种教学模式的轮换应用也会让学生司空见惯,根本起不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首因效应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思维和方式上的变革,以推翻学生的固有思维,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九年级第十三章以及第十四章“内能”的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内能是指分子不规则运动能量之和的统计平均值;而内能的高低与温度的高低又存在直接关系。在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时,学生根据生活实际以及自身思考,往往认为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也随之增加;一个物体的温度增加,其内能也增加。结合首因效应,为了彻底推翻学生的固有思维,教师在这节课中需要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以及反例教学法。假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正确,那么相应的“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也正确,此时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肯定这种假设。接着带领学生回顾八年级上册所学习的晶体的相关知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通过回顾以往的知识,学生会发现知识的冲突点,并陷入思考,对二者的关系产生更明确认识,最终否定“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的说法,并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

总之,对于物理这种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的科目而言,教师必须结合首因效应,争取在课堂上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掌握获得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自主学习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应用首因效应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不能一味地希望学生全盘接受所有知识,要循序渐进。随着首因效应与初中物理课堂的结合,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定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蓉.整合生活经验推进概念转化——例谈首因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11).

[2]韦强.运用华丽转身促成美丽初见——谈初中物理第一课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5).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首因效应的应用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