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2020-04-12王学富
王学富
【摘 要】安全教育是是实现其他教育的基础,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安全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只有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为学生提供正常有序的教学保障,孩子们才能安心地进行学习以及活动。而安全教育不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要在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例如用电安全、交通安全、体育活动安全以及科学实验安全,本文主要就初中科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作主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安全教育;渗透
前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生命安全是开展其他一系列社会活动的基础,只有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其他的活动才得以有序进行。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学科老师都应该进行普及,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结合科学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安全教育知识是最基本的责任,通过科学课堂上的安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真正遇到危险时不慌张,沉着冷静地进行处理,将伤害降到最低。
一、力学知识与交通安全
学校必须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场所,要彻彻底底落实安全教育,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如果仅仅依靠安保部门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重点还要依靠课堂教学,老师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重点,提高教育实效。最近,全国各地频出交通安全事故,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害者是学生,对于正值青葱年华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肩负着家庭和祖国的希望,万不可因为疏忽了平时的安全教育断送了生命,所以,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例如,在科学课堂中进行力与运动、惯性知识点的讲解时,老师可以从生活中频发的交通事故引出主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如果一个人从马路中间跑过去汽车能立即刹车并实现立即停车吗?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惯性联系起来,从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交通安全意识,更好的保护自己。同时可以开展知识问答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如:1、不能乘坐无牌、无证车辆2、下雨时骑车应减速3、不可急刹车4、交通行驶过程中前后车辆应保证安全距离5、不可骑车载人6、过马路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不可闯红灯等,并让学生回到家里后向家长普及相关交通安全知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
二、电学与用电安全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之伴随的安全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果安全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尽管绝大多数学校已经响应号召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安全教育活动,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结果还是差强人意。主要在于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得不够,其次是学校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把重点放在了学校保卫科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不能很好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安全事故的能力。其中,对于一些生活中易于出现的安全事故也疏于教育导致经常会出现一些事故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
例如,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之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电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人们质疑在学习一定的用电知识后才能保障用电过程的规范,从而避免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科学课堂中学习电功率、安培定律、焦耳定律时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用电安全,规避掉不良的用电习惯,如:1、在冬天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经受不住寒冷把大功率的电热水袋带进校园并在校园插座上进行充电,然而却忽视了学校电路所能允许的最大电流值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计算,得出结论。2、为了安全用电不可同时使用太多大功率电器3、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以保护电路4、不能在寝室私拉电线容易造成火灾5、不能在高压电附近玩耍6、雷雨天气不在大树下避雨。
三、结合科学实验进行人身、财产安全教育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科学作为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加强学生动手、分析能力的同时科学知识更加牢固地印入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在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训练学生规范严格的操作,在提高实验成功率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做到万无一失,并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例如,在进行光学实验时不可避免会要使用到激光演示器,老师应当在学生操作前强调不可将激光直射眼睛造成眼睛的损伤;在水的沸腾实验中教导学生不可直接用手或者其他身体部位直接接触水蒸气以免发生烫伤危险;再用试管进行加热时万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爆沸引发烫伤;在组装家庭电路时,防止发生触电危险;另外,要正确引导学生按照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各项教育实践中穿插安全教育意义重大,科学教育应当渗透安全教育,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安全教育不仅包括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也是安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转型期,很容易萌动各种各样的思想,如果此时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方向,将有可能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不良影響。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安全为先,作为一名人名教师,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帮学生预见并规避学习生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在初中教育阶段,大胆穿心,探索实践出真正适合初中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策略,培养学生自卫、自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和安全意识,给学生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安全成长一路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平.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J].速读(中旬),2019,(6):207.
[2]郑荷萍.基于实验安全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8,(4):41-42.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峡口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