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德育内容及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研究
2020-04-12廖玉环
廖玉环
【摘 要】文化教育要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之上才是有意义的,在道德修养过关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层面知识的提升,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关键词】德育;中职教学;素质发展
一、引言
有人说:“无德有才是危险品”,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在中职学生这个群体中,大多数是中途辍学或者未进行高等教育的学生,德育对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至关重要。在未来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除了能力,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品德,如果是无德有才的危险品,组织不会去用这样的人,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是意义重大的。
二、中职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维护国家尊严。国家面前无个人,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事都是不能做的。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尊重古往今来中国同胞的奋斗成果,有民族平等意识,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集体主义教育
人离不开集体,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个人应该做到维护集体利益,尊重和关心他人。在中职教育阶段表现为,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尊重教师,和同学友善相处。
(三)社会主义教育
身为社会的一份子,要求我们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不做有损社会形象的事。
(四)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除此之外,辨别是非的能力,文化道德修养,初步的职业道德都是需要具备的。
(五)劳动教育
个人都享有劳动的权利,不劳无获是不可取的,有劳无获是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勤劳俭朴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树立良好的辛勤诚实劳动换取报酬的思想是很重要的。
(六)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基准,在中职教育期间主要体现为,遵守校纪校规,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七)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应当做到自尊自爱,积极进取,正直善良,原则统一。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青春期意识,与异性正常交往,养成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自我约束力,是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目标。
(八)理想教育
树立正确合理的职业取向,进行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三、德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研究与改进策略
(一)德育是文化课教育的基石和支撑力
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是文化课教育的基石。脱离德育思想的文化课教育是纯粹的灌输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价值观,学再多知识也无用。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伟大的人是思想价值观念极度扭曲的,伟大的人之所以偉大,不仅仅是因为出众的才华和取得的杰出成就,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
文化教育要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之上才是有意义的,在道德修养过关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层面知识的提升,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不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无法知晓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中职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弱,容易被外界诱惑,教师在进行书本教学的基础上,应当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从中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普遍的心理想法,必要的时候一对一进行协助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在课堂之余,深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生活形式,学生喜欢上网还是喜欢踢足球,喜欢和家人聊天还是更倾向于和朋友倾诉,对异性是排斥态度还是正常相处交往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师去进一步了解学生,缩小代沟,从而和学生心理距离更近的方式交流。能够心理距离更近这样的交流,教师自然也能更加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视角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处强行灌输,感化的效果显然更优。
(三)发挥集体教育优势,通过创建先进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中职阶段学生是集体生活集体学习的方式,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因此,可以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鼓励一部分学生带头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创建先进班集体,再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先进班集体的构建,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提升。
比如,在建设先进班集体的过程中,先需要有带头人,这部分同学一定是道德品质过关的,否则,班级班风建设刚开始就不正,那么后续班级其他人员也会跟随带头人的脚步学习,以至于整个班级的班风不正。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是,教师先挑选出一部分道德品质良好的同学,定期给这部分同学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中加入班级班风建设内容,主旨是怎样当好带头羊带领班级班风正向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带头的这部分同学和老师保持高频的联系,老师能实时掌握班级同学的走向,这部分学生也能促使自己做更好的班级榜样,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后,班级半疯的建设也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德育教育虽不是中职教育阶段占比最多的内容,但学生和教师都应当把德育作为文化课学习的基础前提,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成果的提升,强化学生德育重要性的意识,学生应当按照德育内容注重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不仅在书面上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去践行。
参考文献:
[1]田金玉. 德育工作坊模式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9
[2]王志.中国古代书院德育人际环境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青春岁月,2019
[3]姜雪梅.建田园德育体系课程 促学生德育素养发展[J]. 中国高新区,2017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