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

2020-04-12吴炜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调查

摘   要: 调研南京六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的结果显示,高职辅導员职业成就感偏低、职业认同感较弱、职业归属感欠强,原因主要在于当前高职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校内地位不太高、工作对象素质下降,以及高职辅导员幸福观有待完善、自身调节力不足、职业能力不够强。要提高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必须从外部环境即社会、学校的支持及内部环境即高职辅导员自身努力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 高职辅导员   职业幸福感   调查

高职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是高职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和高职大学生朝夕相处,是高职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高职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高职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关系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对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职业幸福感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具体到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则表现为高职辅导员在从事这份职业的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在面对过去时觉得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在面对现状时充满工作激情,在面对未来时满怀憧憬,深感未来可期。

二、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统计

(一)调查情况

针对“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对江苏南京六所高职院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8份。召开了12次座谈会,走访了14名专家,收集了6所学校和有关专家、辅导员共计100多人的意见。

(二)调查结果

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了科学统计,同时将走访收集的意见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1.高职辅导员职业成就感偏低

结果显示,对工作成果非常满意的高职辅导员占8%,比较满意的占13%,一般的占35%,不太满意的占27%,不满意的占17%;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满意的占15%,比较满意的占13%,一般的占28%,不太满意的占29%,不满意的占15%;对学校的表彰评定非常满意的占12%,比较满意的占16%,一般的占30%,不太满意的占27%,不满意的占15%;对自己受到的尊重程度非常满意的占18%,比较满意的占17%,一般的占22%,不太满意的占27%,不满意的占16%。由此可见,高职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业绩、学生成长、学校表彰、受尊重程度满意度均达不到60%,折射出在职业中获得感、成就感偏低。

2.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弱

调查对象中对辅导员职业现状和预期相比较非常满意的占11%,比较满意的占20%,一般的占29%,不太满意的占26%,不满意的占14%;对辅导员工作内容非常满意的占14%,比较满意的占13%,一般的占31%,不太满意的占19%,不满意的占23%;对辅导员工作时间非常满意的占9%,比较满意的占13%,一般的占29%,不太满意的占31%,不满意的占18%;对薪酬非常满意的占9%,比较满意的占12%,一般的占27%,不太满意的占28%,不满意的占24%。结果显示高职辅导员职业现状、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工资待遇的满意度均不达60%,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认同感不高,缺乏一定的工作激情。

3.高职辅导员职业归属感欠强

调查对象中对当前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的占14%,比较满意的占16%,一般的占27%,不太满意的占30%,不满意的占13%;对未来晋升路径非常满意的占16%,比较满意的占15%,一般的占28%,不太满意的占25%,不满意的占16%;对学校的职称评定非常满意的占15%,比较满意的占19%,一般的占25%,不太满意的占26%,不满意的占15%;对辅导员作为终生职业非常满意的占14%,比较满意的占17%,一般的占27%,不太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占18%。综上,高职辅导员对工作环境、晋升路径、职称评定、辅导员职业化不满意度达60%。由此可见,高职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并不乐观,对未来缺乏信心。

三、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偏低原因剖析

当前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偏低,职业成就感和认同度不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动力不足,职业倦怠心理普遍存在。分析这一现状的原因,发现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及辅导员自身内部环境两个层面:

(一)外部环境层面

1.高职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由于历史遗留的错误认知,社会上依然存在将辅导员简单等同于“保姆”的观念,认为辅导员只负责日常琐事,缺乏工作专业性和学科基础,对辅导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事实直接影响了高职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于大部分高职辅导员来讲,他们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往往就业时不会将辅导员工作作为第一选项,入职时也没有从心底将辅导员视为终身职业,因此存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一有机会就选择转岗和离职的现象。

2.高职辅导员校内职业地位不高

尽管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最新修订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再次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但实际状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政策制订及实施还没有落到实处,未能按照1∶200师生比配备辅导员,职称政策不完善。此外,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工作不够重视,认为专业教师对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更为重要,工作重心偏向于教学和科研,对于辅导员的政策实施、资金配套、项目支持远远不够。以上种种导致辅导员自我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影响了工作热情。

3.高职辅导员工作对象素质下降

随着多元文化并存与激荡,有些“00后”的道德心智和行为方式受到某些负面影响,使高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再加上高等教育扩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随之逐年降低,这批学生整体呈现出学习兴趣不浓厚,综合能力较弱,“代际反抗”和“叛逆不羁”的特点,这种状况使得学生的成长和工作的业绩都不能达到辅导员较满意的状态,高职辅导员能够在职业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较低。

(二)内部环境层面

1.高职辅导员幸福观有待完善

习近平曾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强,自身对职业幸福的理解出现偏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较大比例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这份工作责任重大,每天忙碌而疲惫,然而得到的薪资福利却不高,付出和获得不对等,特别是刚入职场的年轻辅导员职级较低,没有经济基础,觉得较低的待遇影响生活质量,片面地把薪资待遇作为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条件,没有较好地把握幸福的真谛,没有能够充分理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且对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把握不够。

2.高职辅导员调节力不足

积极的人格特质是获取幸福感的重要财富,客观上大多高职辅导员不善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调节自我。高职辅导员要求“24小时待机”,工作时间没有界限,且工作内容较多,从思政教育到党团建设,从学业指导到日常事务管理,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到危机事件应对,从网络思政教育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从思政课程到理论研究等,导致部分高职辅导员时常产生疲惫、倦怠、茫然的情绪,对自己的工作蓝图没有规划和信心;部分高职辅导员认为自己不像专科教师那样被学生认可和尊重,在学校属于“二等公民”,出现自卑心理;部分辅导员自我评价过高,认为工作内容只是围绕学生的種种琐事,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有自傲情绪等。这些不良心理导致高职辅导员对幸福的感受能力大打折扣。

3.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不够强

专业化水平是高职辅导员增强工作效能感,享受到深层次幸福和快乐的前提。部分高职辅导员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摸索和提炼,一方面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加强自我成长,无法获得一些证明自己的显性成果,例如在职业技能大赛、科研项目、优秀评选等方面没有建树。另一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得不到满足。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瓶颈,从学生身上感受到的满意情绪十分有限,除了客观上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下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高职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思考和创新,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不具备较强的滋润心灵、启迪智慧、引领思想的职业能力。

四、结语

剖析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源于高职辅导员职业认可度不高、校内地位较低及高职辅导员幸福感有待完善,自身调节力不足,即缺乏获得职业幸福的内外环境——积极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因此,要增强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从外部环境方面,社会和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落实教育部的政策,加强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细化2017年9月教育部颁发最新修订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执行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薪资待遇,实现高职辅导员地位趋中心化、发展趋专业化、内涵趋学术化的目标,为高职辅导员获得职业幸福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从内部环境即高职辅导员个体而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诚如习近平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必须充分调动高职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促动他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培养较强的职业基本功和专项能力,增加职业成果,提升工作的效能感;通过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心理素质,建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良好的职业心态,体会职业的崇高和自豪;通过培养正确的职业认知,坚定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收获满满的职业归属感。这样高职辅导员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持久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曹璐.高等院校辅导员主观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校园心理,2019(4).

[2]许静.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J].运城学院学报,2018(8).

[3]司云云.高校辅导员幸福感提升研究[J].法制博览,2018(3).

[4]张宇飞.浅析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

基金: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自我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SJB208,主持人:吴炜) 。

猜你喜欢

高职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调查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高职辅导员企业文化传导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