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

2020-04-12迟美楠

文教资料 2020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迟美楠

摘   要: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的重要方针政策,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由于学段的特殊性,在构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更应加以重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育人效果。当前高中思政课在教学实践上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也面临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正视目前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对于构建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增强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革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①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②。进一步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是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前提条件下,统筹中小学学段、高中学段和高校学段三个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提出后,专家学者们分别就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进行了现状、衔接问题、解决策略、建设意义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视角下,聚焦高中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明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下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所谓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重视高中学段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对于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进行立德树人工作的最好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抓好高中学段的素质教育实施,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二)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不断修订和完善。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即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发展经历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到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目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的颁布,为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新指引,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年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③(82-85)。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着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种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奠基。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在统筹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背景下,着重把握高中阶段这个特殊时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益于其最终品格和素质的形成。

(三)基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④(560)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人从实践中不断获得对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認识而后逐渐形成对思想品德的认知和道德行为。中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论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大多受情感情绪的影响,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性思维能力。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该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既肩负着为人才成长奠基的使命,又担负着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任务,既要关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又要为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打牢思想基础。高中学段正处在人生的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一个人树立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成长能够为一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对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来说这一时期是重中之重。

二、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高中思政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会出现教学目标制定模糊和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不利于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由于实施时间尚短,难免出现经验不足的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些高中政治教师尚未完全清楚新课改的目标还是一直沿用原来的教学目标,顽固地保持原来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模式,拒绝创新,拒绝接受新的教学目标的指引。另一种情况是可能有些高中教师为了紧跟潮流,不假思索地对新的教学目标盲目跟风,对新课改一些理念产生误解,为了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行制定一些较为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当前有些高中政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记住记牢这些知识点上,很少积极主动地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陈旧的教学内容,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并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对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无味的学习感受,产生烦闷厌学的情绪。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时,学生将课本中的基础概念、基本观点和相关理论背诵得很熟练,考试成绩比较优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真正认同这些观点,甚至对这些观点产生怀疑,朝着相背离的方向思考。在实际生活中频繁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经常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恰当、合理有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强弱。目前我国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以语言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实践为主的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以直观为主的演示法、参观法等。当前我国高中思政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政治课教学中,一些思政课教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二是教学方法的滥用,由于互联网迅速发展,一些教师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出现因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批判,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使用不加取舍盲目吸收一切的现象。教学方法的本质是服务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表面化,仅产生“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忽略真正想要达到的实质效果。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正确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依然属于应试教育范畴。学校为升学率而办、教师为成绩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这样的教育困境一直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不科学性具体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全面,思政课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知识性评价上,评价标准出现以智育考查方式为主、忽视德育考查方式的现象。二是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单一,目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试卷测验法。三是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反思教学过程,学生不能很好地反思学习过程。

三、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方法和路径

(一)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指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与分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推动建立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最终培育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要与以下三个方面相契合:一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思想政治教学总体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党的领导,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实现为党和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二是与学科课程标准有机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各项教学活动的国家指令性文件,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政治课程的基础”⑤。新课标提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指学生通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在内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要与学生的具体学情相符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学校的差异、班级的差异和学生的差异。尤其关注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真正适应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好坏和教学效果的强弱。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变单一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使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新方法,创建新时代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最终实现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教育目标。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创建活动型政治课,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觉行动能力和自发参与能力,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体。活动型政治课包括学生的自我活动及师生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等群体活动。二是使用议题式中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教育应密切联系社会,选择有争议性的议题为教学中心,让学生直面社会生活冲突,经过充分考虑和权衡利弊后做出理性的选择和价值判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优化案例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思考、探究。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具有真实、可信的特点,学生能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四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可被用于思政课堂教学中,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教育”模式彻底突破了学习环境的时空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和进步。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教学有用性。

与初中思想政治课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难懂的,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致力于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有用性,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想课程一体化中的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呈现了整个课程想要实现的教学意图和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尊重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想效果。二是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目前新课程改革强调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三是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是教学意义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维特点,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四是分别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教学内容。宏观方面是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整体逻辑脉络,对所教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思考,在大方向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微观方面是深刻研究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的具体内容要掌握得更加精细,使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做到深刻理解和学习。

(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对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提高教育质量水平,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对象的评价方式。一般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评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推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评价更科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重三维目标评价的有机统一。在应试教学背景下,在以往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重视知识目标的评价,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这是不科学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合理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应注重以“人”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困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个性发展,立足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评价。三是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关注学生取得的分数和成绩,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在目标分解过程中取得的简单学习成绩,又关注学生最终达到的思想价值观的飞跃。

注释:

①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001).

②吴啸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 5421252.htm,2020-6-30.

③于洋.中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与体系构建[J].内蒙古師范大学学报,2016(12).

④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⑤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6]陆靖.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2019-4-9.

[7]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理论视野,2020(2).

[8]王玉国.大中小课程一体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J].大学(研究版),2019(1).

[9]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