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建构主义教学的有效课堂初探

2020-04-12范磊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3期
关键词:针筒建构主义建构

范磊艳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位老师对教材、学生和教育资源进行了科学而合理的开发和研究,作为高中化学老师打造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都在于:能否打破长期以来统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势必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所以我们也要寻找一个支点,一个能够把事实与理论统筹起来的关键点来推动高效的化学课堂。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以我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推动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支点。那么在当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实施呢?

一、少点灌输,多点探究

传统教学思想认为,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思想所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对象性位置,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指向学生,但是从根本上讲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一直侧重于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我们所教学的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学习的起点不同,个体有差异性,理解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的教学一直只按自己设计的程序,全程灌输给学生,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听不懂,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会越来越没兴趣。

而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在老师和其它学习者协助下,获得知识。建构主义所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认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指向的对象,并且认为学生能主动建立起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起的是“组织者”和“中介作用”。而探究式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建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的过程。例如在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老师教学中可以先提供:“资料:2CrO42-(黄色)+2H+Cn2O72-(橙色)+H2O,试剂:K2Cr2O7溶液,NaOH溶液,HNO3溶液”实验的设计、验证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由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实验不成功,其原因也主要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最终根据学生实验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又如在“氯气性质”的教学中,作为“组织者、协助者”,我给学生提供了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图,并做一定说明

1、在锥形瓶下铺少许氢氧化钙。

2、锥形瓶底部放一装有适量KMnO4平底试剂瓶,

3、取一张红纸,中间用水湿润放入锥形瓶内。再取湿润的KI淀粉试纸和浸有溴化钠的滤纸条放入锥形瓶内。

4、塞紧带有滴管的瓶塞,(滴管内事先吸入浓盐酸)。

5、将浓盐酸缓慢滴入装有适量KMnO4平底试剂瓶

6、把带有滴管的瓶塞换成带有针筒的瓶塞,在针筒中吸入少量浓盐酸,把浓盐酸全部加到KMnO4中,当气体产生时,往后慢慢推针筒,让氯气进入针筒,然后针筒中吸入水,配制了新制氯水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和试剂探究氯气的部分性质,思考老师改装实验装置目的,各种试剂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和聆听学生,了解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必然用到的,并适时地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支持。这样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亲自探索、实验,实现知识的建构,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

二、少点预设多点生成

传统教学一般严格按照事先指定的步骤去进行固定程序,相应的教学结果也完全可以预测的。但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在具体实施教案时,课堂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疑问所打断。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问题,建立生成点,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为契机,结合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必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就要求在实际情况中进行教学,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将会经历类似专家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而课堂教学中非预设性的生成就把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例如,我们在让学生做氯水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的实验中,有学生不慎多滴,出现先变蓝后蓝色褪去。此时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蓝色为什么会褪去”,这时就临时改变教学预设,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褪色,如何证明”这样学生对卤素单质间的反应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要提一下试题讲评课,学生做题出错是因为学生对所考查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在解题时存在思维障碍,听时明白、考时空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学生未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试卷讲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复述答题思维,找出盲区、错误思维,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及时答疑,寻求理想的解题方法,化难为易。

三、少点练习,多点互动

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中心”现象比较严重,师生交流偏少,学生之间交流更少。学生以最简约的“接受”方式进行学习,“讲记背练”、“精讲多练”把学生限定在教室和习题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合作是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方式,当然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聚在一起,应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形成学习者共同体。在这种学习者共同体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倾听,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同伴间的对话交流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经验背景的差异,这种差异恰恰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例如在教有机物命名和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让学生分组书写,并交流讨论,通过同伴交流,学生一般能自行消除重复的结构简式,确定正确的命名。而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教师不光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背景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励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对于某些基础比较差,对于新知识的建构比较困难的学生,尽力从他原有认知基础上给于提示,避免他们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成为“闲人”。由此要提一下的是,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那些关于过程与结论的知识都必须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与经验的建构,因此教学中必须与学生的认知程序相统一,通过师生互动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一种途径,从而控制好教学节奏,避免对牛弹琴。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上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在不断学习、反思、与认同的过程中得出的一些看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还需慢慢研究、改善。

參考文献:

[1]传统教学思想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之比较 广西师范学院 胡凯林 赵继源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教学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 钟东臣

[3]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广东江门新会第四中学 陈翠琴

(作者单位:舟山市沈家门中学)

猜你喜欢

针筒建构主义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奇妙的针筒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好玩的针筒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