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效果探讨

2020-04-12关家喜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治疗率胃溃疡外科

关家喜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阳江 529500

临床中,胃溃疡出血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急症,也是胃溃疡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临床对胃溃疡出血患者需要进行及时的止血治疗,以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其中,艾司奥美拉唑是胃溃疡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推荐药物[2],能够对患者胃溃疡出血起到相对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一些患者容易出现短期再出血情况[3],导致其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随着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逐渐成为临床进行胃溃疡出血治疗的常用措施,且具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现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溃疡出血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42.3±3.1)岁,患者胃溃疡病史1~12年,平均(6.4±2.1)年,对患者进行Forrest分级显示,Ⅰa级患者7例、Ⅰb级患者6例、Ⅱa级13例、Ⅱb级10例,此外,还包含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患者12例、既往胃溃疡出血病史患者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2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7~68岁,平均(42.1±3.2)岁,患者胃溃疡病史1~12年,平均(6.5±2.1)年,对患者进行Forrest分级显示,Ⅰa级患者7例、Ⅰb级患者6例、Ⅱa级12例、Ⅱb级11例,此外,还包含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患者11例、既往胃溃疡出血病史患者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胃溃疡病史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者均符合胃溃疡出血疾病诊断标准[4],且经内镜检查证实,胃溃疡最长径≤20mm。排除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排除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排除存在恶性肿瘤以及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方法

临床中,在患者入院后均结合其病情给予低血容量纠正以及补液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63100)4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治疗,Q8h/d;然后采用OLYPUS GIF- Q260J型电子胃镜对患者胃溃疡出血情况进行检查与治疗。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禁食禁饮,并使用胃镜对患者出现溃疡的部位进行确定后进行积血清洗,具体过程为:去甲肾上腺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H14020819)与冰生理盐水混合液(按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冰生理盐水100mL比例配制)进行局部灌洗,将局部凝血块与分泌物进行清除,然后予止血钳(OLYPUS Coagrasper-FD-410LR)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治疗,至出血点部位的局部黏膜组织呈白色起泡时停止,完成后给予观察组患者溃疡病灶外周3~5mm处用注射针(Boston Scientific Interject23ga×240cm)行1∶10000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42021700]+ 生理盐水注射治疗,约3 ~ 6个注射点,0.5~1.5mL/点,确保各注射点的药物能够全部覆盖出血点,并在患者溃疡与出血点的局部黏膜呈发白肿胀变化后进行局部喷洒云南白药(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53020798)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局部肾上腺素注射,仅在溃疡黏膜局部进行云南白药喷洒。两组患者均治疗至内镜下观察局部无活动性出血为止,治疗完成后将内镜退出,嘱咐患者24~48h内禁食禁水,同时继续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静滴治疗;对存在贫血及休克等症状患者给予常规的抗休克补液与输血支持,期间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记录24h尿量,对是否出现继续呕血以及便血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加强对血红蛋白与尿素氮等指标监测,以对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情况进行及时判断。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至少14d,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分析。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14d输血量、再出血情况、止血效果、外科治疗比率等疗效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其中,患者止血效果评价中,对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后5min内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发生,且治疗后24h内无再出血情况,即为有效[5];反之表示无效,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外科治疗率按照内镜下治疗2周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情况,均表示存在外科治疗;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根据患者初次内镜下治疗后14d内是否再次发生黑便、出血性休克以及呕血等症状为标准[6-7]。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4d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与14d输血量、住院时间等疗效指标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分别为(18.7±2.4)h、(1.4±0.3)U、(6.2±2.1)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4d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4d输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s)

?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再出血发生率、外科治疗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8%、外科治疗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胃溃疡的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8],其疾病发生与胃蛋白酶、胃酸的过多分泌造成胃黏膜损伤发生,从而出现胃黏膜保护功能降低以及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存在一定关联[9]。其中,胃溃疡出血作为其常见并发症[10],在患者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黑便等,随着出血量增加,则会出现呕血以及血压降低等症状变化[11]。临床对胃溃疡出血且出血量较少的患者,一般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12],但是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再出血情况,而对出血量较大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其效果则明显不理想[13]。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临床广泛应用,采用消化内镜引导进行内镜下胃溃疡出血患者的止血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最为常用的措施,尤其是在保守治疗无效以及出血量较大的胃溃疡出血治疗中优势更明显[1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再出血发生率、外科治疗率比较[n(%)]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止血治疗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7.8%,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以及14d输血量、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外科治疗率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患者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对胃溃疡出血患者的内镜下治疗措施主要包含内镜下局部电凝止血以及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局部进行注射药物止血、局部使用止血夹止血等不同措施,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内镜下局部电凝止血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局部喷洒云南白药止血,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局部进行肾上腺素注射治疗,这是由于对胃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治疗,能够对其局部肿胀组织形成压迫止血效果,再加上肾上腺素能够有效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等功能作用[15],通过多途径止血共同联合,其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减少再出血发生。

总之,采用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进行胃溃疡出血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止血时间,降低患者再出血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治疗率胃溃疡外科
探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胃溃疡易演变成胃癌吗?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分析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手术治疗胃溃疡9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