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管理在PCI术后院内早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2020-04-12关双弟阮舒华陈秀娴林振换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脏护理人员康复

关双弟 敖 梅 阮舒华 陈秀娴 林振换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是临床中较多使用的治疗心脏疾病的方式,主要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与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对心肌的血流灌注进行改善[1],此种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患者的机体机能较弱,其多伴有诸多基础性疾病,因此为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则需要对患者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2]。然而由于缺少护理技术,使得传统的护理模式无法发挥应有的护理效果,进而无法缓解患者的病症[3];随着护理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目前临床中多使用集束化管理模式[4]。本研究将探讨集束化管理在PCI术后院内早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行PCI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53~69岁,平均(61.1±4.9)岁,病程2~9年,平均(5.5±0.1)年,Ⅱ级心功能患者共36例,Ⅲ级心功能患者共17例;试验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54~69岁,平均(61.5±5.1)岁,病程3~9年,平均(5.8±0.1)年,Ⅱ级心功能患者共35例,Ⅲ级心功能患者共18例。家属了解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PCI术的临床指征[5];(2)均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3)均首次成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1.3 排除标准

(1)存在严重的出血倾向或存在高凝倾向;(2)患有严重的脏器病变症状;(3)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现象。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即在术后立即对患者进行24h的心电监护,并且严密观察患者得到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在遵医嘱的情况下为患者使用抗凝治疗。

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1)由护士长挑选具有较高护理技能的护士组成集束化管理小组,并由护士长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以便能够提升小组成员的护理技能与对护理方案的熟知度。(2)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护理照顾。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因而将会对其心理造成长期持续性的不良影响,产生严重的焦虑、焦躁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依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从而能够平稳患者的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相应的放松疗法、目标转移法,从而能够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并提升其依从性。②认知教育。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诸多疾病的发作主要与缺少疾病知识具有密切关联,为有效的增强患者关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如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关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措施等,并向其讲解相关的预防措施;同时还可为患者发放相关的健康知识手册,举办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进而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辅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③日常生活护理。术后6~8h需要鼓励其多饮水,饮水量为1000~2000mL,以便能够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使其正常进食,但需要严格控制钠盐与脂肪的摄入量,并且需要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术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家属发放标准计量的油/盐勺,以便控制患者每日的油/盐摄入量,以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加强对心脏的保护,缓解心脏的负担,最后有效的降低疾病的复发率。④拔管护理。术后在患者体内需要留置导管,因此为避免造成感染与其他不良损伤,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拔管护理。在进行拔管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做好相关的解释,说明拔管方式,以加强患者的了解;在进行拔管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程陪伴,并且需要对患者的经历进行分散,以便能够消除患者的顾虑与恐惧心理。除此之外,在进行拔管前需要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并调整患者的心率;在进行拔管时需要使用分段减压方式进行压迫止血,若患者的两侧股动脉存在伤口,则在拔管时避免进行按压。拔管后的30min内,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提升情况变化,以便及时对不良情况进行处理。⑤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如可采取七步运动法,第一步为进行呼吸,每日2次,每次3~5次;第二步为练习坐起,如进行双足下垂,每次5~10min;第三步为站立练习,床边站立为每次5~10min;第四步为踏步练习,每次5~10min,但需要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第五步为步行,床旁步行为25~50m;第六步为一段楼层,辅助患者进行上下楼训练,起始一段楼层,每日训练2~3次;第七步为两段楼层,在一段楼层的基础上辅助患者进行更多的上下楼训练,每日训练2~3次,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训练量。

1.5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2)预防行为评分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依据《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6]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预防行为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预防行为越好;同时对死亡、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统计。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的6MWT、LVEF、SBP、DBP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试验组的6MWT、LVEF明显提升,SBP、DBP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的6MWT、LVEF、SBP、DBP比较(± s)

表1 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的6MWT、LVEF、SBP、DBP比较(± s)

?

表2 两组预防行为评分情况、MACE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预防行为评分情况、MACE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预防行为评分明显较高,MACE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提升,使得PIC术对于治疗心脏疾病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病症[7-8]。然而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并且多合并基础性疾病,因而使得机体机能较弱,为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则需要对其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9]。

在目前现有的护理水平条件下,护理人员多使用集束化管理模式。所谓的集束化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有效、科学的护理方式进行集合,以便能够有效的应对不同的疾病,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10-12]。临床中采取此种护理模式的主要宗旨在于能够将护理措施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消除患者的隐患,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13-15]。与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集束化管理模式将会产生更加有效的护理效果[16]。依据实验数据显示,患者的6MWT、LVEF明显提升,SBP、DBP明显降低,并且预防行为评分明显较高,MACE发生率明显较低,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并且能够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在术后的不同阶段能够为患者制定阶段性的康复方案,因而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集束化管理在PCI术后院内早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升6MWT、LVEF水平,同时能够平稳患者的血压,提升预防行为评分,并且能够降低MACE发生率,可作为临床中的首选护理模式。但仍然需要对该种模式进行完善,从而发挥更佳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心脏护理人员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心脏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