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0-04-1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1 血液儿科;2 药学科)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XLP-2)即X凋亡抑制因子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原发性免疫缺陷,主要表现为EBV驱动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以发热、脾肿大多见,NK细胞活性多正常。因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治预后较差。现将我院血液儿科诊治的1例XLP-2患儿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因“反复发热20余天”于2018年5月17日入院。患儿以弛张高热起病,伴咳嗽,就诊外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6 g/L,余项均正常;谷草转氨酶149.14 U/L,三酰甘油2.63 mmol/L,纤维蛋白原1.91 g/L,血清铁蛋白10 600 μg/L;EBV DNA 1.31×109/L,EBV IgM阳性;腹部超声检查示肝脾大,双肺CT检查示双肺高密度斑片影。每次给予患儿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75 mg/kg,每日2次,连用10 d,每天给予甲强龙1 mg/kg,连用5 d,一次性给予丙种球蛋白0.5 g/kg治疗,患儿咳嗽好转,因体温不降转入我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情况。
入院查体示体温39 ℃,心率138 min-1,呼吸31 min-1,体质量15 kg。精神差,轻度贫血貌。全身无皮疹,颈部可触及直径2 cm×2 cm大小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查体未见异常。腹软,肝脏肋下4 cm,脾脏肋下2.5 cm,质韧,无压痛。辅助检查:①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98 g/L,余项均正常;②三酰甘油3.01 mmol/L,纤维蛋白原1.25 g/L;③骨髓常规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未见吞噬细胞;④外周血NK细胞在刺激前后的细胞膜CD107a分子表达之差为2.43%,T细胞在刺激前后的细胞膜CD107a分子表达之比为1.8;CD3-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为3.69%,NK细胞颗粒酶B阳性率为70.34%,NK细胞穿孔素阳性率为94.68%;⑤血清铁蛋白740.89 μg/L;⑥可溶性CD25(sCD25)2 016.28 ng/L;⑦EBV IgM阳性;⑧外周血NK细胞和T细胞XIAP表达率与同型对照组之差分别为58%、54%;⑧细胞因子:IL-1β 12.3 ng/L,IL-6 20.6 ng/L,IL-18 8.2 ng/L;⑨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二代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XIAP基因c.1141C>T(p.R381X)(图1A),患儿父亲无变异(图1B),患儿母亲检测到该处的杂合变异,未检测到编码区的碱基异常改变(图1C);⑩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示肝脾肿大。
诊断和治疗:本例患儿存在XIAP基因突变,发热超过5 d,脾肿大,高三酰甘油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清铁蛋白升高,诊断为XLP-2。治疗经过:按照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HLH-2004)方案给予地塞米松治疗3 d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治疗2周评价疗效,EBV DNA阴性,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正常,脾脏回缩,肝脏无回缩,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肝小叶结构尚清,肝细胞重度水肿,汇管区少量炎细胞浸润,未见明确噬红细胞现象,EBV编码的小RNA阴性。治疗4周血清铁蛋白降至正常,肝脏回缩至正常,遂出院。治疗8周激素减停。停药16周后复查NK细胞脱颗粒功能异常,NK细胞颗粒酶B阳性率低,建议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家属拒绝,定期门诊随访。目前患儿XLP-2未复发,查血常规、EBV-DNA正常。
A、B、C分别为患儿、患儿父亲、患儿母亲
2 讨 论
XLP是最经典的EBV驱动的HLH,包括有XLP-1和XLP-2两种类型,分别对应着SH2D1A及XIAP/BIRC4两种基因突变[1-2]。XLP-2常表现为EBV驱动的HLH(76%)、克罗恩病(26%)以及低丙种球蛋白血症(33%)等合并症[3]。XLP-2中HLH严重程度较XLP-1低,极少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及淋巴瘤[4]。一些XLP-2患者还表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和肾炎等[5]。本例患儿此次发病尚无克罗恩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合并症,需警惕再次复发合并上述疾病的可能。
XLP-2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6-7]。该突变由RIGAUD等[8]在2006年首次被发现,其发病率为(1~2)/1 000 000,多数为男性患者。XIAP/BIRC4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25区(Xq25),与SH2D1A基因相邻,包含6个外显子,编码表达XIAP蛋白质。到目前为止,在XIAP患者中已经发现超过70种包括插入、缺失等造成的无义或错义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沿外显子分布,导致蛋白质表达的部分或完全丧失[9]。本例患儿的XIAP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且母亲存在该位点的杂合突变,符合XLP-2的遗传特点。已有文献报道,该突变可引起XIAP蛋白UBA结构域改变,使肽链合成过早终止,蛋白表达丧失[10]。患儿NK细胞和T细胞XIAP蛋白表达降低,为XIAP基因缺陷引起的功能性蛋白表达降低。XIAP蛋白质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6 000的凋亡抑制分子(IAPs),由含有三个杆状病毒IAP重复结构域[11]、进化上相对保守的UBA结构域和RING结构域组成,与半胱天冬酶-3、-7和-9型结合,直接抑制其蛋白水解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12]。在正常个体中,淋巴细胞、NK细胞等均可见XIAP表达[13]。XIAP蛋白一方面通过抑制活化T细胞中的半胱天冬酶,减少CD8+T细胞的凋亡[14];另一方面,XIAP参与针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模式识别受体(NOD1/2和Dectin-1)的免疫调节[15]。当NOD1/2和Dectin-1在感染期间被其配体激活时会引起炎症反应清除病原体[16-17]。XIAP缺乏可导致患者体内淋巴细胞过度活化[18],并使Toll样受体触发半胱天冬酶-8型介导的细胞坏死增加、IL-1β和IL-18分泌增多,继而表现出HLH的症状[19-20]。
基因测序是确诊XLP-2的金标准[8,15],NK细胞的活性检测是目前常用的免疫学参数。不同于XLP-1,XLP-2患者NK细胞的活性是正常的[21-22]。XLP-1中的NK细胞不能杀死EBV感染的B细胞,这种NK细胞毒性缺陷涉及两个淋巴细胞活化信号分子相关受体,即2B4和SLAMF6。这两种受体可触发和激活NK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对EBV感染B细胞的细胞毒性[23]。已知B细胞淋巴瘤和EBV感染的B细胞中2B4的配体CD48表达会增加。在XLP-1中,2B4和CD48之间的相互作用致EBV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受到抑制。这也解释了XLP-1患者易合并淋巴瘤,而XLP-2患者尚未发现该易感性原因[5]。不同于已报道的XLP-2患者,该患者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降低,于疾病转归后复查无改善,与XLP-1表型相似。这种相似性提高了XLP-1中缺失的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相关蛋白(SAP蛋白)和XIAP蛋白之间功能表达的分子联系;或两者分别涉及不同的独立通路,但均可在EBV感染的控制中发挥作用,导致共同的表型。
XLP-2的治疗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诱导缓解以控制炎症反应进展,另一方面是病因治疗纠正免疫缺陷以防止复发[2]。目前广泛应用的诱导治疗方案为HLH-2004,HSCT是XLP-2唯一治愈性治疗方法[15]。然而,在一项对XLP-1和XLP-2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有或没有HSCT的患者存活率均较低[24]。但XLP-2患者HLH易反复,如不进行HSCT,必须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疾病进展[25]。有文献已报道1例XIAP基因突变者单用激素治疗疗效良好[26]。本例患者单用激素治疗敏感,但患儿已发现XIAP基因突变,符合HSCT指征,但家属拒绝行HSCT。患儿现随访时间内病情尚稳定,多次复查EBV-DNA阴性,需继续动态检测。
综上所述,XLP-2因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治预后较差。采用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XLP-2的临床和免疫表型,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