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困境及对策
2020-04-11杨珂,李燕
杨 珂,李 燕
(红河学院商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对于地处云南省南部,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气候类型的红河州来说,特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而农业的长远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一个及时、稳定并且广阔的市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口岸条件则为红河州特色农产品出口至越南乃至整个东盟市场提供了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如何克服红河州农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提升出口的质量和层次,对于推动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红河州特色农业发展状况
(一)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
红河州是云南省的农业大州,在百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红河州农业生产种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农产品如水果、蔬菜、优质稻、中药材产量都位居云南省各州市的前列。其中,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水果,红河州都有规模种植,全州水果产量占云南省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蒙自甜石榴、蒙自枇杷、石屏杨梅、石屏樱桃、建水和弥勒葡萄、开远鹰嘴蜜桃、屏边猕猴桃、泸西高原梨等特色水果的种植面积2016年就达到了209.2万亩,产量达228.2万吨,居全省第一;蔬菜的几大产地如泸西、石屏、建水、蒙自的种植规模日益扩大,品种以叶菜、茄果、辣椒为主,芦笋、葱、蒜为辅,种植面积达181.3万亩,产量228.2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位。
(二)农产品备案基地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到2018年,红河州共建成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322个,备案面积41.66万亩,惠及农户8万余户。在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面,2016年9月,建水县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云南省第二个、红河州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面积达20万亩,涉及石榴、葡萄、柑橘、洋葱、辣椒等24个品种,8个出口食品生产备案企业。[1]目前建水县已建成近10万亩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包括优质稻基地、优质甜橙基地、优质酸石榴基地、优质蔬菜基地和甘蔗基地。[2]2017年10月,蒙自市也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品种包括石榴、枇杷、桃子、苹果、葡萄、甜椒等,示范区面积15万亩。[3]至此,在当前云南省三个国家级出口示范区中,红河州就占了两个。此外,2017年12月泸西县创建成为省级示范区,建成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面积18万亩,其中出口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13万亩,出口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种植的农产品包括高原梨、桃子、香葱、白菜等。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红河州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
在备案基地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红河州推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5个,蔬菜、水果、甘蔗标准示范园18个。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46项,面积68.3万亩;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26项,面积29万亩;执行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1项,面积430亩。[4]此外,共有220家企业372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泸西除虫菊”“屏边荔枝”“建水紫陶”等9个产品获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位居云南省第三,形成了以“九红”为标志的特色农产品系列品牌。
二 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一)贸易主体较少
至2018年,全州有进出口经营权且从事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有60余家,但有出口实绩且较为稳定的只有河口万兴商贸、建水天第绿色、石屏绿宝蔬菜、弥勒骏源农业等10多家。此外,还有蒙自市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建水跃贵莲藕专业合作社、石屏县顺伟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金平诺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余户涉及农产品出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规模不大。农产品是红河州最为主要的贸易品种,但能带动整个行业出口的龙头企业和贸易主体并不多,业务较为集中。
(二)贸易品种以水果和蔬菜为主
从红河州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特色水果和蔬菜,进口的主要是木薯、旋切木片、部分热带水果和大米。如在2014年,红河州出口上千万的品种包括:葡萄(7462万美元)、葵花籽(2974万美元)、柑橘(1940万美元)、其它鲜果(包括石榴、桃子等)(1116万美元)、卷心菜、菜花(1550万美元)等;进口的主要品种则有:木薯粉(1085万美元)、鲜水果(592万美元)、大米(584万美元)等。①据州内最大的口岸河口口岸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2017年时,蔬菜、水果仍是红河州最为主要的出口品类,其中蔬菜的出口量达到了38.4万吨、水果22.67万吨,贸易额分别为12.3亿元和30.4亿元人民币。
表1 2017年河口口岸农产品出口主要种类
(三)贸易规模和主要出口地
2015年至2017年,通过红河州河口口岸进出口的农产品为232.2万吨,占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196.6万吨的19.4%;贸易额为145.8亿元,占河口口岸进出口总值336.7亿元的43.3%。②贸易方式主要为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三年间的贸易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减波动较大,不稳定因素多。最主要的出口国为越南,对越南出口占红河州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90%,其他出口国还包括新加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地区。
(四)出口额呈下滑趋势
从近年红河州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来看(见表2),2012年进出口总额为1.57亿美元,其中进口3526万美元,出口1.22亿美元,出口占比达77%以上。随后两年出口还一度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到2014年出口总额1.95亿美元,在进口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出口占比进一步增至88%。但之后数年,红河州农产品出口额开始出现下滑,2016年,出口大幅下降了47.4%,仅为1亿美元,导致外贸总额也大幅下降了40%。到2018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进一步下降至3.7亿元人民币(约为0.84亿美元),仅约为2012年的69%。[5]
表2 2012——2016年红河州农产品进出口额
在种植和生产规模连年扩大的情况下,红河州的农产品出口却“背道而驰”出现连续下滑,发展似乎陷入困境,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当然,一方面源自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如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带来的出口结构的转变,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部分转口贸易的缩减以及越南等国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加强等。但除去不可控因素外,在地方政策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层面上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若要实现红河州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打开贸易出口的困局。
三 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出口企业自身的困境
1.出口企业自身实力及市场控制能力较弱
红河州农品出口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够完整,自主品牌不多。在技术创新、冷链物流建设等方面,与省内的昆明、玉溪等地区还有较大差距。而农产品本身的特性需要保鲜甚至冷藏运输,因此对仓储、包装、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州内的外贸、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无法满足。由于供应链不完善导致的倒装频繁及货场功能不齐全等原因,红河州果蔬出口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较高,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此外,这些出口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没有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业务主要集中在境内的收购和流通环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州内企业在国外市场如越南市场上的定价权和控制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且易受到国外各种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影响,这使很多企业形成了市场好时有一单做一单,存在风险宁可不做的思想,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州外企业和国外的中间商。
2.出口产品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较低
红河州出口的农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大部分企业以收购原料或初级品直接出口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包装、贴牌等环节。农产品本身就属于同质化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低价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尽管通过农产品出口,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红河州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拉动海外市场需求。但由于附加值低,大多数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的出口仅为微利,经济效益不显著,一旦市场存在不确定因素造成成本增加,原本微薄的价格优势就会散失。如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动(取消出口退税等),或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跨境贸易结算成本提高等方面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成本,抑制出口规模。
3.多数企业没有进行出口基地备案
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如水果属于法检商品,若没有出口备案登记,在申请出口时便无法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出境水果包装厂检验检疫注册登记证书》《出境水果果园检验检疫注册登记证书》,同时也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红河州许多从事农产品出口的外贸企业属于流通企业,没有自己的出口基地备案,也因此不具备出口资质,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这也导致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只有委托外地如通海、玉溪等地有基地备案、自产自销的企业代理出口,使得红河州仅仅成为了其它地区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和出口通道,无法掌握贸易的主动权,对农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二)政府在服务管理中的困境
1.出口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国际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多边农业贸易规则和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经常性调整,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提高,使得农产品出口风险加大。能否准确快捷地获取农产品贸易信息、有效地对接市场,是农产品出口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但在出口服务体系的构建上,政府的作用却未能充分发挥。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供给方面,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来为州内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快捷、全面的外经贸信息,企业对市场需求、行情变化、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信息缺乏了解;二是促进企业横向交流合作方面,缺乏相关部门或组织的引导,企业往往是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竞争;三是向外推介农产品方面,缺乏系统的、连续的运作,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引领州内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2.出口管理各部门间职能不协调
农产品出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农业、税务、检验检疫、海关、商务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农产品的出口管理中。但由于各部门间职能条块分割、服务分散,不能合理地整合各路资源,有时不同部门间的意见难以协调,同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差异,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协调管理机构和一套比较完整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从而使得进行农产品贸易出口的环节过多,规定过于死板,企业需要与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影响出口效率。如在农产品的备案基地建设、报关报检、出口退税、贸易结算和结汇等各个环节中,都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交叉,而各部门往往都有自身垂直管理的相关规定,只能顾及自己的职责范围,不利于从整体上为农产品的出口创造便利条件。
3.对特色农产品加工的扶持力度不够
“高原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是红河州的招牌和名片,但要想扩大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标准化和特色化,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不可或缺。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周期较长,投入资金大,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由于红河州很多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能获得的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就少,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矛盾非常突出,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6]
四 促进红河州农产品出口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企业层面看
1.构建完整的农产品供应和销售渠道链,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想在国外市场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力,出口企业有必要构建长期稳定的产品供应链和销售渠道链。第一,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在对国内外市场进行长期调研的基础上来制定农产品的生产、订货和销售计划,统一库存控制,监控产品的采购、外包、周转、销售的全程计划和物流管理。第二,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的企业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来开拓海外市场的供销渠道;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寻求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相互进行产品推介,使得双方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共识和共赢的基础。第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可以搭建自己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终端,外派经销商或设立分公司,整合分销渠道,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和销售链。
2.发展农产品深、精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将产量的优势转变为质量的优势,是当前红河州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应积极将产业链向下游拓深延展,形成生产、流通、加工、包装、出口一条龙的增值链。具体而言,可以把蔬菜、水果、粮食、畜产品、生物制药、茶叶等红河州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作为出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鼓励生产企业或社会资本投资成立专门以农产品出口为重点的加工企业。在果品和蔬菜加工领域,以冻干果蔬、葡萄酒新品种开发为重点;在粮食加工领域,以粮食转化项目为重点;在流通和物流领域,以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畜物交易市场等建设项目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技术好、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既能有效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形成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和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由于此前州内很多企业没有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备案及注册登记,出现了增值税票“取票难”、无法退税等问题,很多农业种植区也还没有建成质量安全示范区,没能形成区域规模效应。对此,企业自身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按照国际市场标准来建设出口农产品种植备案基地,积极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健全出口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将“企业+农户”的模式,逐步转向“企业+基地”的模式,与农户形成密切的合作共赢关系,减少企业的投入成本压力,同时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普及新的品种。
此外,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GAP)等国际农产品标准认证,开展质量安全管理(ISO)、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体系认证,对接国际市场标准;以“三品一标”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三个体系”建设为基础,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的层次和价值,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配合农业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已经认定的在出口农产品生产区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进行质量控制措施和有关数据检测,让相关企业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国家要求办理出口基地备案手续。
(二)从政府层面看
1.构建农产品出口综合服务体系
政府或行业协会要主动牵头搭建农产品出口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数据开放共享、经贸交流合作、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具体应包括:
(1)建立大数据中心。采集全州农产品出口企业、农户、备案基地、物流企业、批发商以及商务部门、海关等可公开的业务数据,包括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等,整合进综合数据库。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为一体,并不断更新维护,随时跟踪最新的贸易动态。
(2)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利用云南自贸区红河片区的优势条件,建设一个集农产品集散、中转、配送、口岸报检报关、物流信息服务、会展、贸易洽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贸易枢纽和合作平台。积极组织推介、展销红河州农产品,助推搭建销售网络,借此平台拓展政府部门间、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加强金融和保险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结构、完善信贷管理模式,增加对出口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信贷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及与农产品出口企业签订订单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通“绿色通道”给予优先贷款和资金支持。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满足农产品生产、仓储、运输、进出口等各个环节中规避风险的需求。
2.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便利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秉着便利企业、服务本地经济社会的原则,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和障碍,为农产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一,探索实现各部门间信息、数据的横向互通,在口岸地区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一个窗口”联合办公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第二,按照守法便利原则,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监管模式和“区域通关一体化”等现代通关物流模式以及预约报检检验等制度,简化农产品出口转关运输手续;加快口岸电子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查验自助化、通关便利化。第三,让在红河州注册的出口企业,以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经内陆路口岸出口到越南的农产品,申请领取核销单报关出口后,可申请办理退免税。
税务、海关等部门要加强国家进出口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宣传,及时告知政策及税率调整情况,指导企业熟悉和理解政策,充分合理运用政策,促进农产品在州内直接报关出口。商务部门要联合外管局、银行等部门商讨企业在外汇收款及结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应对措施,适时推出合乎本地外贸结算要求的措施,既要便于正规贸易无障碍的收款、结算,又要防止部分不良企业通过政策和操作中的漏洞进行虚假交易,从事违法活动。
3.以政策作保障加快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
地方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红河州地处西部、边疆、民族自治地区的一些特有的优惠政策,细化成具体可行的措施支持红河州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与国外企业开展种植和进出口合作;制定扶持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政策,重点培育几户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贸易基础较好的企业,使其在对外合作中成为领头羊,以此带动片区的小企业和种植户;制定宽松的口岸(边境)管理政策,放宽农产品在进出口报关、检疫、技术方面的限制,使双方人员、车辆、货物进出更为便捷。
4.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红河州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更方便地对接越南及东盟市场,提升农产品出口的层次和质量,红河州应依托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利用河口跨境经济合作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平台,在中越边境地区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综合出口加工基地,让出口或转口贸易的农产品在红河州落地、加工、增值。基地内建设布局农产品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商务会展中心、进出口交易中心、B2B跨境电商平台、冷链设施、安全快检中心等园区。集物流中转、保税、仓储、采购、加工、包装、报关报检、转口贸易等功能于一体。出口加工基地将直面以越南为主的东盟国家,并在周边国家主要城市如越南的老街市、河内市、胡志明市及泰国的曼谷市、清迈市等地建立分销集配中心,确保州内特色农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渠道连通国外市场。与此同时,加工基地要主动与各县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对接,采取合作种植、定点收购、承包经营等形式,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种植,这样不仅可以从产、供、销全方位完善农产品出口产业链,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业竞争优势,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企业增产、带动农户脱贫增收。应该说,一个功能健全的、运行高效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建成,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前述的红河州在农产品出口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根本上可推动整个产业及对外经贸合作的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红河州商务局。
②数据来源:河口县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