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县切普村哈尼语态度及母语保留

2020-04-11瞿周梭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哈尼族母语双语

瞿周梭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昆明 650500)

语言态度对双语人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双语人选择哪种语言、使用哪种语言都受语言态度的影响。语言态度会引发语言行为,而语言行为则会对语言的衰变或保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语言态度与语言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对某一种语言的评价高,人们就会较多地使用这种语言,从而这种语言得以较好地保留。反之亦然,这种语言会逐渐濒危,甚至消亡。

切普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县洛恩乡,位于洛恩乡北部,属于半山区,距乡政府驻地洛恩村4千米,距离县城迤萨镇72千米。洛恩乡是纯哈尼族,被称为“红河州唯一一个纯哈尼族乡”。切普村有农户40户,200多人。其母语虽受到了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冲击,青少年母语词汇量有一定的下降,但母语代际间的传承基本良好,未出现母语失传的情况。全民都能很好地使用母语进行日常交际。可见,在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双语环境中,切普村哈尼族还长期稳定使用并较好地保留母语。

本文对切普村哈尼族52名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共52份,有效问卷52份,回收率100%。其中大部分青少年让他们自己填写问卷,中老年人则入户访问调查。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采用社会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语言态度和语言保留现状。

被调查对象按年龄划分为四个组,他们的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是哈尼族,大多数是农民、学生较多,教师和村干部最少。被调查对象涉及不同性别、文化水平、职业等,年龄分布比较广(12—86岁的都有)。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社会分布

一 语言态度调查

关于语言态度,张伟认为,语言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语言的价值评价及其行为倾向,它包含着认识、情感、意向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是指对某种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情感成分是指对语言的感情,如喜欢或厌恶、尊重或轻视等等;意向成分则是指对该语言的行为倾向。[1]王远新认为,在双语或多语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作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2]戴庆厦认为,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前途等的看法。[3]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研究者大多认为语言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评价,大体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三个因素构成,本文也支持了这个观点。

(一)语言态度调查

国内外关于语言态度的测量方法,最普遍的是通过直接测量法得到问卷调查数据,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本文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求出语言态度调查结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也称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是语言态度的量化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用来自两个总体的配对样本,判断两个总体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配对t检验值p<0.05,其差异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研究价值。反之亦然,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研究价值。

本调查研究结合王远新的观点,并参考陈松岑(1999)的研究设计,[4]使用9个项目测量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这些项目包括“好听”“亲切”“友善”“文雅”“有权威”“有身份”“用处多”“方便”“容易”。其中“好听、亲切、友善”属于情感认同维度;“文雅、有权威、有身份”属于社会评价维度;“用处多、方便、容易”属于使用维度。

为了能够使受访者更容易理解问卷的内容,调查问卷没有采用打分的形式,而是对每个项目给出5种不同程度的答案(分别是: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并分别赋予它们一定的分值,从A答案到E答案对应的分值分别记是5、4、3、2、1分,对这9个项目评价的平均分就是最终的语言态度得分。

表2是对各项目得分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采用的是P(T<=t) 双尾的分析结果。整体上,受访者对哈尼语态度得分为4.35,对汉语态度得分为4.41。得出的配对t检验值(p=0.04<0.05),其差异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具有统计上的研究价值。

表2 切普村哈尼族对于哈尼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

(二)语言态度调查结果的分析

1.对母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这9个项目总体上其差异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P=0.04<0.05),即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和汉语的语言态度有明显的差异性,总体上对汉语的认可度更高。

具体来说,在这9个项目中,共有6个项目的得分差异达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程度,分别为“好听、亲切、友善、有权威、有身份、用处多”。其中“好听、亲切、友善”这3个项目同时属于情感认同维度,且都高于汉语,特别是语言亲切度,母语的得分(4.65)明显高于汉语的得分(4.38)。这就说明,在切普村哈尼族观念中,母语最为亲切,对母语有更强的情感认同。

另外“有权威、有身份”这2个项目同时属于社会地位维度,汉语这2个项目的得分都高于哈尼语。这就说明,在切普村哈尼族意识中,汉语的社会地位更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再加上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时间的延长以及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等因素,普通话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对学习和使用汉语都持积极、客观、理性的态度,这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遍态度。

实用性维度只有“用处多”一项的差异性达到显著程度,汉语这个项目的得分也高于哈尼语。“方便”这项虽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但也是高于哈尼语。“容易”一项得分高于汉语,其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学不会汉语,只会说哈尼语。这就说明,在切普村哈尼族心目中,认为汉语的实用性更强,一语即可走遍全中国。

总之,总体上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和汉语的喜爱、地位、功能等都持有肯定的看法和态度,但是程度不一。情感认同维度上,对母语有更强的情感认同,他们认为,母语情感价值大于汉语;社会地位和实用性维度上,对汉语的认同度更高,因为汉语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并代表着国家先进的文化,作为国家通用语,全国各地都离不开它。对汉语文本身也持肯定认同态度,他们对学习和使用汉语文,也愿意主动付诸行动,这一结果和其他很多少数民族母语态度调查的结果趋势一致。

2.对母语的认知态度不是最理想

为了进一步调查分析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的认知态度,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3题关于母语认知态度的问题,分别是:(1)说母语有助于了解哈尼族文化;(2)母语有保留价值;(3)母语跟不上时代。预设的答案分别是:A.非常同意;B.同意 ;C.无所谓;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

结果显示,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有一定的认知态度,有着明确而又积极的民族认同,大部分对哈尼族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100 %的人认为母语有助于了解哈尼族文化的功能,也肯定母语有保留的价值,都认为哈尼语是有用的。但是“母语跟不上时代”一项的结果显示,只有61.5%的人反对这种说法,还有38.5%的人认为无所谓,特别是青少年认为会不会哈尼语无所谓,关键是要学会汉语。青少年对母语的保护和传承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年轻一代语言态度对母语未来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影响,消极的语言态度不利于母语的保留。总的来说,他们对母语有一定的认知态度,但也不是那么理想。

3.语言实际倾向于哈尼汉双语

为了进一步调查分析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和汉语的实际倾向,笔者在实际问卷调查中还设计了4题关于语言使用倾向性的问题,分别是:(1)您平时更喜欢讲哪种语言吗?(2)您认为哪种语言最重要?(3)您希望掌握哪几种语言?(4)你会教你的子女说哪种语言吗?

结果显示,平时更喜欢讲母语的占被试总人数的73%,这是出于对母语有深厚感情、以及大部分中老年人只会讲母语等的因素。认为汉语最重要的占了34.6%,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母语最重要,这是从语言的有用度出发,大部分人对汉语的有用度评价更高。不过大部分人(占65.4%)还是觉得语言是平等的,同等重要,在不同的场合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理想期望上,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和子女能够掌握双语。这就说明,切普村哈尼族迫切希望本民族都成为哈汉双语人。

总之,切普村哈尼族的语言态度可以概括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一般村民,也不论是观念上较保守的还是比较开放的,且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在语言态度上他们都表现出以下三点共性特征:一是对母语有浓厚的感情;二是对学习和使用汉语持肯定态度;三是在语言的实际倾向中,更希望成为哈汉双语人。

二 母语保留现状及母语稳定保留的因素

(一)母语保留现状

1.稳定使用哈尼语

切普村哈尼族不分年龄大小和性别,都能使用哈尼语。母语能力测量共有4个测量项,这4个项目分别为:听(“我能听懂常见的、熟悉的母语谈话”和“我能听懂母语歌曲和哈尼族故事”)、说(“我能就简单的问题用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我能用母语讲一个故事或一些道理”)。

结果显示,在52位受访者中,少年组的母语能力全都一般(100%),都能流利使用哈尼语进行日常交流,只是对母语歌曲和母语故事方面的听说能力都不熟练;而青年组一半以上都能熟练掌握母语;中老年人的母语熟练度均达100%。可见,切普村哈尼族全民稳定使用母语,但母语熟练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代际差异,这是因为哈尼族青少年普遍接受汉语教育,接触最多的也是汉文化。总之,切普村母语保留基本完好,没有出现明显的母语衰退迹象。这就说明,在现阶段,母语在他们生活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不同年龄段母语使用情况统计数据详见表3:

表3 切普村哈尼族使用哈尼语情况表

2.哈尼语在族内交际中仍有其他语言难以替代的价值

语言场合使用的调查,是为了了解哈尼族日常交流是如何进行的,分析他们在居家、村内、学校等三个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状况。结果显示,71.2%的人在家里选择用母语,也有28.8%的人选择双语(都是未成年人),但没有人在家全讲汉语;61.5%的人在村里以母语为主,哈汉双语为辅,也没有人在村里全讲汉语;61.5%的人在学校使用母语的频率也很高,使用汉语的频率较少,只有11.5%的人全讲汉语(都是在县级以上求学的青年组)。可见,无论是在居家、或村里还是在学校,他们使用母语的频率特别高。母语在族内交际中仍有其他语言难以替代的价值。调查结果详见表4:

表4 切普村哈尼族不同场合语言使用情况

综上,切普村哈尼族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使用哈尼语的频率很高,且很少使用汉语,讲汉语的只占总人数的11.5%。也就是说,母语是切普村哈尼族族内交流的最重要的语言,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村民日常生活的交际完全依赖于母语。

3.在原始宗教活动中母语仍然有汉语难以取代的作用

在宗教祭祀等这样一种神圣的场景里,哈尼族认为只有用母语才能够达到人神沟通,祖先或一切被祭祀自然神灵才能理解哈尼族的祈求与祝福,用汉语存在着沟通的障碍,他们的祖先和自然神灵听不懂汉语或其他语言。这就使得哈尼族原始宗教活动中必须使用母语,母语仍然有其他语言难以取代的作用。

(二)母语稳定保留的因素

1.语言态度对母语保留的作用

语言态度与语言行为有直接的关系,赞成某种语言的态度可以加强和密切这种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促进使用这种语言的行为,从而使这种语言得以较好地保留。根据前面的分析,在语言态度的三个方面认同(情感、地位和功用性认同)中,切普村哈尼族对母语和汉语的认同上,认为母语的情感价值大于汉语,因为母语不仅传递了信息,还传递了民族情感,是哈尼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次,母语也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强化了母语的保留。

2.其他因素对母语保留的作用

(1)高度聚居的分布特点是切普村哈尼语稳定保留的主要原因。切普村是一个只有哈尼族的单民族聚居寨,全村都是哈尼族,全都会讲母语。这种高度聚居的分布特点,使母语成为族内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这是母语稳定保留的主要原因。

(2)经济落后和信息闭塞促进了母语的保留。切普村属于半山区,平地较少,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主要经济来源只有种植棕榈和少量茶叶,各种农作物的收获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经济相对落后。村里90%以上的女性(45岁以上)没有外出打工过,她们也大部分不会说汉语。有85%的男性(45岁以上)不能自如地表达汉语,只能听懂一点或简单的交流,整体汉语水平较低。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和电话,但大部分老人和妇女因“看不懂、听不懂”而不接触电视。大部分中老年人使用的电话仍使用老人机,只有10%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并会玩微信,信息来源主要靠乡村干部、政府的宣传,以及年轻人的告知。整体汉语水平较低,也正是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封闭的信息来源维系了母语的传承和保留.

(3)固定的经济模式对母语的保留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切普村产业比较单一,茶叶和棕榈是主要的种植业。在红河县13个乡镇中,洛恩乡保留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传统农业最普遍。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各项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传统经济的制约,切普村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村民常年被束缚在田地间。这种以农业种植为根本的生产模式,成为了切普村哈尼族稳定使用和发展母语的有利条件。

(4)在族内交际中高频率使用母语保证了其功用价值。无论是居家里、村中,还是学校,切普村哈尼族使用母语频率都特别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认为,使用哈尼语可以增加彼此之间到底感情,二是切普村大部分中老年人汉语水平较低,基本都不会用汉语交流。也就是说,这种语言环境也促进了母语的使用和保留。

(5)族内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母语的保留。切普村没有族际婚姻家庭,全都是族内婚姻家庭,且这些族内婚姻家庭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家庭夫妻双方都是本乡人。随着走出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出现了40岁以下的人娶外地哈尼族的媳妇,但这种家庭数量也很少。族内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母语的保留。

三 小结

纵观所述,切普村哈尼族全都稳定使用母语,且保留的非常好,且母语稳定使用有多种因素,如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高度聚居的分布特点、经济落后和信息闭塞、固定的经济模式、族内交际语言、族内婚等都是影响切普村哈尼族较好保留母语的因素。但在语言态度9个项目的测试中,对汉语的认可度更高,特别是在语言的社会地位和实用性层面上,对汉语的认同度远远高于哈尼语。在实际语言学习和使用中,大部分人也偏向于学习和使用双语。只有情感认同维度中的得分是母语高于汉语。这是因为,他们在充分肯定母语亲切、好听、友善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母语使用范围的局限,并充分肯定汉语在日常生活、求职、在外面打拼等各种环境中的重要性。

语言态度与语言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对待某种语言的否定态度,可能会使使用这种语言的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并进而影响对这种语言的日常使用。语言是一种工具,语言存在与否,受制于它的功用性的大小、工具性的制约。若它的工具性能日益增高,其保留将越来越好;若它的工具性能日益下降,其保留就会逐渐濒危。当然,目前切普村母语使用活力度较高,但在母语态度的认可度上并不是很乐观。对母语的消极或无所谓的态度,会使人们主观上较少地使用这个语言,进而哈尼语可能会渐渐地出现衰退,甚至濒危。

因此,对于当前母语使用活力度较高的少数民族语言来说,语言保护工作也是不容忽视,万不可掉以轻心,在社会和语言的变化发展中,应当积极做好保护措施。语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政府和母语人的共同努力,让良好的语言环境继续保持下去。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设置相关岗位,将少数民族母语保护纳入日常工作中。同时教育部门也适当将民族文化带入校园活动中。一种语言的稳定保留,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母语人的使用力度。而母语人对母语的使用程度不仅要靠他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意识,政府的主导作用才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而政府应大力宣传,在民众中普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母语人对本民族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增加他们的母语保护意识,让全民族成员深切体会到民族母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哈尼族母语双语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母语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