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与研究

2020-04-11董凯丽黄三生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想职业大学生

董凯丽,黄三生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13)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必须同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职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择业观虽然大多数是正确的,但也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对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处在由校园转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避免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及早地确立实际可行的职业理想,对于他们以后的顺利就业具有重要地指导作用。

一 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界定及意义

(一)职业理想的定义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自己未来工作单位和工作待遇的追求,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树立的一个具有可实现性工作目标的一种理想,其中包括对未来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的期望,它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理想职业生活的追求,与职业生涯选择息息相关。职业理想作为理想的一种,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树立的,它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人们未来的择业、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理想的特点

1.个体差异性。职业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职业理想因人而异。个人的性格、生活态度、思想道德修养等因素,对个人职业目标的树立有较大影响,同时与个人的兴趣和需求有很大关联。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家庭环境不同,加之人与人之间都具有差异性,所以在进入社会以后,随着实际情况和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工作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变化,导致每个人的职业理想都不可能和他人一样,与他人存在差异性。

2.发展性。从社会存在的个体看,职业理想的发展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个人在社会上随着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增加,职业理想也开始成为现实,开始成为实际。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化的加强,自身职位的变化、自身影响力以及心理的变化,职业理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加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也更加符合当前的状况。

3.社会性。职业理想具有社会性的特点。一方面每个职业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每个人的职业理想不同。另一方面,受所在单位的好坏、职位种类以及薪资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每个人努力的程度也不同。如职业流动,在古代社会,由于技术水平不发达,可供人们选择的职业工作种类很少,人们之间工作变换的次数很少。到了现代,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也涌现出了许多新职业,人们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就具有了更多的选择。

(三)大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意义

1.为大学生发展指明方向。职业理想对大学生走出校园并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职业理想的确立条件和要求,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过程中更顺畅,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而且有助于工作以后的发展,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一个明晰自我的职业理想,可以使人有奋发向上的动力,避免因受不利因素影响而误入歧途。职业理想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使其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对未来的工作生活更有方向。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理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动力。大学生处在由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很多人陷入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时,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以及家庭环境来确立职业理想,可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职业和自身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对日后实现理想职业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职业理想对人们未来的工作和就业的作用,不仅是一般的影响,而且是一种巨大地推动自身发展的巨大动力。

3.为大学生踏入社会做好职业准备。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职业化①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大学生处于由校园到社会,由学生到职工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需要一台指明灯,这就需要大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职业方向,这样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职业理想会促使大学生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从而为未来理想的职业做好综合知识能力准备,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 关于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的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采取有针对性发放问卷和具体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主要选取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长治学院、晋中学院、运城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和吕梁学院等七所高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800份,其中有效问卷2531份。问卷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于职业理想的具体看法及影响选择职业时的影响因素等。回收问卷后,针对他们的想法及提出的意见进行整合,具体分析见以下各图表:

(一)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图1 新时代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如图1所示,认为新时代就业困难的同学占73.22%;少部分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正常,就业问题不大,占17.49%,4.92%同学对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当前就业没那么难,还有4.37%的同学对当前就业情况不太了解。从图1中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就业持消极悲观态度,认为毕业后就业形势不佳。

表1 大学生觉得用人单位最关心的大学生素质情况表

如表1所示,大学生认为思想品德、工作交际关系、社会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三个方面,分别是97%、90%、85%。除以上三个方面外,有7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在用人单位心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有43%和36%的大学生认为学历、专业知识也比较重要,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外貌在用人单位心中比较重要,这就说明大多数学生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工作中左右逢源。

(二)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的现状

1.大学生职业理想与个人兴趣的匹配度较高就。兴趣对职业理想的确立有重要影响,如果职业理想能够和自己的兴趣相匹配,将会对今后实现职业理想产生推动作用。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把满足自己的兴趣作为自己从事职业的首要目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自己感兴趣才会努力工作,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感兴趣才能更有积极性。虽然受到现实种种因素的影响事与愿违:在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在专业的选择上,没有进理想的专业,而是被调剂到现在的专业。同时受他人观念、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但这些并不会影响他们将自身的兴趣作为选择职业理想的第一要素。

表2 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的价值观状况表

2.大学生职业理想与主导价值观的符合度较高。如表2所示,大学生价值观基本正确,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充满信心,在选择职业理想时受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其中受到以下思想影响以下较大:99%的同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持非常好的态度,80%的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可见党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有85%的被调查学生相信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有90%的学生对我们党和政府充满信心。这就说明在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立德树人”为背景的情况下,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符合度较高,他们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的事业有信心。但也有极少数大学生没能完全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没有对党坚决拥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受到多元化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的信仰也开始变化,不断增多。这也导致如今部分大学生政治理论认识日益肤浅、政治责任意识日益淡薄,同时职业理想也产生了功利主义倾向。但总的来说,大学生职业理想与主导价值观的符合度较高。

3.大学生职业理想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不强。调查发现有一半学生的职业理想定位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可以到党政机关工作,而希望未来可以读研深造和科研工作的学生只有五分之一。在与大量学生的访谈中还发现,部分文科专业学生确立的职业理想偏离自己所学的专业。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与211、985、“双一流”名校本科生、研究生进名企的机会相比,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而受公务员入职门槛低、考试相对公平、收入稳定等特点影响吸引大批学生报考公务员。第二,部分大学生在树立职业理想或者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功利性太强,金钱主义严重,认为挣得多才是好的工作。第三,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现在的专业,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是他们改变现状的机会。第四,好多文科专业由于考试少、比较好毕业等原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信心不足。

表3 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情况表

4.大学生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吻合度不高。如表3所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愿意在国内发展,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到国外发展,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表示出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良好态势,但从表3中我们可以得出将近七成的被调查学生都希望在东部发达地区工作,而在毕业以后愿意去“西部计划”地区发展的不到一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的择业观与我国现阶段的国家政策不太符合,落后于我国正在大力扶持的西部政策。第二,大学生对西部地区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以前,认为西部地区条件艰苦,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第三,是因为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功利性太强,东部地区比较发达,生活条件好,工资高,所以愿意到东部地区工作的大学生比较多。

(三)影响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现状的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将来有出息,光宗耀祖;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一个“铁饭碗”,工作稳定,所以引导学生考公务员或者其它国家公职职位。有些家长可能更加看重成绩,认为成绩好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成绩或许是衡量学生能力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可能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的很好,却无法在成绩单上体现出来。另外部分家长的就业观念滞后,对学生的未来和工作大包大揽,认为大学生毕业以后只要按家长的理想生活来安排工作就可以了,这限制了学生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 。

2.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学校是启发引导学生的有力舵手。学校开办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学生来说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择业、就业的把握。据调查,这七所普通二本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开办了职业规划导论课、职业自我探索课、工作世界探索、决策与行动等多种职业生涯规划课,虽每个学校可能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同,但都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②”列为一门必修公共课。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不断改进,可这门课程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重专业课轻职业规划课,教学模式上理论传授较多,而实践课程较少;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结合不密切;教师掌握的信息与现代职场需求不一致等问题,这都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和发展。

3.社会“职业面子观念”的影响。受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等级观念影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受到“职业面子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受一些职业报酬、工作环境、职业优劣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是为了迎合社会的一种舆论以及满足自己的一种虚荣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受到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会加强人们的功利意识,大学生中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比较严重,学习动机和工作动机也倾向于追求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这种思想对学生的成才非常不利。

三 加强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的措施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调查,并探讨了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的状况,可以看到各个学校在学生职业理想确立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而,根据调查和访谈中有关学生职业理想确立过程中的不足现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进行有效地引导教育,并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真正注重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落实情况。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

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是他们确立可行的职业理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质高,自然受企业的青睐。大学生想要成为优秀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人们常说健康的身体是基础,只有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事业、工作不断奋斗,同时身体健康,心情才能愉悦,办事效率才会提高,对工作的兴趣也才会增加,才有精力去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人们自觉的把各种工作做好,使工作效率更高。

2.拥有健康的心态。大学生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③和健康的心态④。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态。在面对挫折时,不畏缩、不退缩,不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前进,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气魄,把困难当做前进的动力和成功的垫脚石,去享受解决困难的快感,在人生的挑战面前永不退缩。

3.成为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复合型人才,它是多方面的综合,它既要思维逻辑性强、专业知识精,也要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所以,大学生不能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和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应该拓宽知识面,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提高自己。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

马克思在他青年选择职业时就考虑到:“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的方针,是整个人类的幸福和人们自身要达到的完善……”。[1]这段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只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更多要考虑的是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做出的贡献的大小。大学生不要因工资待遇好而委曲求全,也不要为迎合社会的一种舆论以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大学生要从长远着手,从人生价值的意义方面着手,把自己的价值放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那样的职业才有价值,那样的人生才会辉煌。

(三)把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的重要途径。”[2]各高校要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水平,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把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方位育人的共通点,实现隐性价值的教育渗透。[3]第一,加强课程中的职业精神培养与渗透:学校应多开设有关职业道德的讲座,真正落实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作用,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所学相关课程中;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较强的师资队伍。第二,学校应形成培养职业精神的氛围,校园宣传中植入职业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职业化、制度化;高校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平台等。第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大学生要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在未来职业中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

(四)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社会需要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学会利用社会的舆论氛围及现代社会媒体加强职业精神宣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评价理念。对国家层面来说,国家要完善相关政策,应加快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未来就业的政策和法规,完善全国大学生职业选择服务网功能。对学校层面来说,要强化就业观念引导,如在职业规划课中加入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同时加强择业意识的培养。对家长层面来说,要转变滞后的就业观念,多和孩子交流,多尊重子女的意愿和需求。对学生自身来说,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搜集职业信息,关注社会发展动态。

结语

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是大学生走出学生时代并顺利走向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能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同时有助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提升。普通二本院校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困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探索、实践。因而,希望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进行有效地引导教育并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真正注重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落实情况。同时,本文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来帮助大学生确立实际可行的职业理想。

注释:

①职业化:个人在社会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学习职业知识,不断历练的过程,职业化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工作。

②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重要关键期,有利于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职业准备。

③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职业竞争中取胜的必备因素之一。

④健康的心态,就是指学生在择业时,正确的分析自我,面对现实科学定位,确定合适的择业期望值,主动择业,树立科学、理性的择业观。

猜你喜欢

理想职业大学生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