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素养
2020-04-10陆俊琪赵志兵
陆俊琪 赵志兵
摘要:我国正在大力助推教育事业改革进程,而改革的着手点和突破口就是将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要促进这一任务的落实,就需要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全面培育,充分满足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求。责任担当素养是德育素质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除了可以让他们对学习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产生极强的责任意识,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立德树人;农村;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
责任担当意识是基础性和公共性的道德意识,有责任也就意味着要担当。责任担当意识是德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农村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也可以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中国梦实现的历程当中,提高责任认知以及担当能力,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素质教育改革当中,除了将德育放在教育首位之外,还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明确农村初中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实际,对他们进行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
日常责任担当素质培养
通过对农村和城市教育条件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村教育实施过程当中受到多个方面教育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应看到农村当中拥有很多有待挖掘和极具教育价值的资源,这些就渗透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生活,抓好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当中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并将思想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当中,渗透责任担当素养教育需要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给学生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明确要求,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习自己洗衣服,主动帮助家长分担家务,在生活当中体验和感知家长的辛劳,感悟幸福的创造,需要辛苦的劳作,初步引导学生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事,关注生态环境和身边的独居老人并给予他们关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在周末时,可以安排学生主动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感悟自然风光,在一系列的观察与调查当中,了解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生活面貌,学会关心家乡与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与自然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提高使命感。
课堂教学培育责任担当
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主阵地,不管是要践行立德树人,还是培育农村初中生责任担当素养,都不能忽视课堂主阵地这一关键内容。课堂教育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渠道和根本保障,这也给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换位思考,抓好细节,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素养,使学生可以切实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国家当中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小事,比如及时关掉教室里的灯,关闭正在流水的水龙头,看到他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双手。总之,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机会,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让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有效塑造,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与情操。教师也要利用教育评价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學生客观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有待提升和改进的方面,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极高责任担当素养的人。
家校联系培养责任担当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环境,家长又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来说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力。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既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又要有学校教育的配合,所以要找到一条家校互动、家校联系发展的道路,强调强大的家校合力,共同助推初中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发展。学校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责任担当素养教育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的增加和家长的沟通频率,了解学生在家庭当中的责任担当表现,以便由师生共同制定教育计划,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出发,促进学生责任担当素质的发展。学校也要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与引导方法,使家长能够把教育重点放在督促学生养成负责行为,培育敢于担当和勇于承担的精神方面,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巩固和强化教育效果,践行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初中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能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前途和民族的持续发展。新时代的初中生必须要有极高的责任担当意识,在生活当中主动承担国家、社会、家庭赋予的责任以及使命,这既是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初衷。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生的发展需要,保证教育教学的开展,能够最大化地迎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需求,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觉意识,将责任担当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