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习作远离“流水账”
2020-04-10张妤
张妤
最近,在办公室与大家聊关于学生日记的问题。有位教师埋怨道:“班上的孩子,不知道怎么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写的日记感觉不生动,就像是一本流水账,读着没有半点感觉。”没想到,其他的几位教师也同样的感觉:现在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成日记,却显得平淡无奇,越看越觉得揪心,到底怎么办?其实,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也发现班上有这样的现象。学生到底什么原因,将自己的文章写成了流水账?怎么样让学生的作文远离流水账,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动手之前先暂停
翻开学生的作文,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写事情,写出人物在事情中的表现。但是往往在写事情的时候,缺少曲折的情节,缺少一波三折的韵味。
例如,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妈妈布置完了作业下楼了,随着妈妈急促的脚步声消失在楼道里,我赶紧走到客厅里,打开电视机,顺手从冰箱拿出冷饮,一边品尝清凉的美味,‘啪的一声,打开了电视,开始我悠闲的煲电视剧大餐了。”读着这一片断,我感觉到这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够生动。于是,我先要求学生读读这一片段,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作业没有完成,想看电视,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有的学生觉得当时会害怕、紧张、担心。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害怕什么?为什么如此的紧张?担心是因为什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展开想象。在此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学生都开始学着修改这段文字。我要求学生在情节中,想打开电视的时候,先写写自己心里的紧张、害怕、担心的样子。
一会儿,学生便纷纷落笔完成了。我看到一个学生这样修改:“妈妈布置完了作业下楼了,随着妈妈急促的脚步声消失在楼道里,我赶紧走到客厅里,打开电视机,顺手从冰箱拿出冷饮,一边品尝清凉的美味,刚想打开电视机,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对,老妈神出鬼没,没准鬼使神差般回来,如果看见我在看电视,逮个正着,那不就惨啦?我恐怕需要等一会,确认老妈走远之后,才能打开电视。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再走到窗前,远远地看着小区大门,正好看见老妈一边跟邻居打招呼,一边飞快地出了小区。安全警报解除,回到客厅,‘啪的一声,打开了电视,开始我悠闲的煲电视剧大餐……”
读着学生修改好的作文,我告诉学生,在写自己做什么事情之前,先别忙着写,先想想动手之前心里想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好文章便就此而来。
成功之前有挫折
在平时的学生日记中,有很多学生喜欢写一些学会了什么之类的文章,在文章里,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是,当看着学生的文字,总是发现学生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任务都完成得似乎非常顺利。即便有些小难度、小挫折,也不会影响“一路顺风”的格调。正因为这样,学生的文章写好之后,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一定也存在着曲折,存在着困难,有喜也有悲,有苦也有甜。
还有一名学生在写自己学习骑车的过程中,没有写出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我将自行车推到门外,勇敢地开始了学车之路。我首先回忆了爸爸骑车的样子,将左脚踩在踏板上,右脚在身后轻轻地蹬地,车子便慢慢前进了。就这样,我学着学着,不知不觉学会了骑车,只不过骑得不够熟练……”
如果单看这一片段,学车非常顺利,但是文字并不吸引人。于是,我引导学生:虽然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但是,在成功之前,可以提醒自己暂时不写成功,写下自己在学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有没有人帮扶着?有没有摔倒的可能?摔倒了会想到什么?这样一来,在成功之前,把经历的挫折写出来,更能凸显出挫折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文章也就一波三折了。
叙说之前起波瀾
在小学阶段,学生参加过许多的活动,比如,参加主持人选拔赛、上台表演节目、参加紧急逃生演练,当着全班甚至全校师生的面演讲等等。这些原本生动的生活场景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但是,到了学生的笔下,往往会显得单薄平淡。如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我走到了舞台的中央,坐在了古筝面前,向观众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坐在古筝旁,开始演奏我的拿手曲目《浏阳河》。观众们听得好入神啊!过了一会,我的演奏完了,我再次向全场观众鞠躬。礼堂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其实,这样一个流水账的描写,虽然已经将整个古筝表演的经过写清楚了,但是,我们更需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是简单地将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在这过程中,人物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上台之前“害怕”,刚刚上台的时候“紧张”,中途忘记乐谱的“慌乱”,最后表演成功之后的“兴奋”等等,都需要写清楚。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这些变化的心情写具体、写生动,文章就会有血有肉,扣人心弦。
改变学生作文中的“流水账”现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在学生日记的批改中,善于发现典型片段,并对学生提出阅读评价,在修改与建议中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