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2020-04-10徐春丽

新长征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全民城乡

徐春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揭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彰显了民生保障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所以将民生保障制度作为“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民生保障问题关乎政党政权的性质,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改善民生充满新期待,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才能使更加美好的“民生图景”变为现实。

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共享,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是实现发展目的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福祉的增进,势必要靠一套相对完善的现代化民生治理制度,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提升民生治理能力。

二、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急需补齐短板

民生发展无止境。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生保障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补齐短板,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

一是加速制度间的统筹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因此,未来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点之一是“统筹”,将有关民生保障制度的各项安排统筹规划、有机联动。加速打破城乡分割的民生保障格局,全面落实教育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等制度安排;加速推进不同民生领域间的制度衔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均衡发展、协同推进;加速同一民生领域具体制度之间形成合力,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社会救助之间更好地衔接配套,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等;加速协调不同地区间民生保障制度的接续转移、良性互动。

二是进一步突出制度的公平性。公平正义是民生事业的基本价值诉求,而制度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因此,在民生保障领域要进一步突出公平性,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要加速改变地区分割、群体分割的现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民生保障资源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民生利益平衡机制,营造勤劳致富积极公平的社会环境。

三是促进制度的高效运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目前,民生保障制度不仅存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还存在着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民生保障制度的优势要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从维护制度权威入手,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创新各项民生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提升效率。

三、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要抓住重点

民生保障涉及面广、领域多、内容繁杂,因此,完善民生保障制度要突出问题,抓住重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民生保障制度的具体举措上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

一是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就业被排在民生保障制度的首位,说明就业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机制要紧紧抓住“更充分”和“更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更充分”意味着就业数量要足,“更高质量”意味着就业品质要优。要不断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营造公平的就业制度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教育制度要紧紧抓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构建体系”这三个关键词。“服务全民”意味着在横向上包括每一个人,“终身学习”意味着在纵向上包括每一个阶段,“构建体系”意味着各种教育要有机衔接配套。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一要深化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德树人;二要健全各阶段教育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类型教育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各类教育主体;三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满足多层次社会需求。

三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保障的安全网。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构成,现在体系基本形成,未来的重点是完善制度,在统筹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在统筹方面,养老保险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加快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医疗保险要全面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重点加快城乡统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也要加快统筹完善。在提高效率方面,要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此外要做好兜底保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和住房保障制度。

四是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健康主要包括防病、治病和照护三个方面的问题,包含“医”和“养”两个层面的意涵,贯穿生命全周期。因此,在防病方面,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在治病方面,要解决“难”和“贵”的问题,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在照护方面,要做好生育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柳   絮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全民城乡
3月历史大事记
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保障刑事案件证人出庭对策研究
健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研究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分析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