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消”强化情绪疏导 筑牢防疫心理防线
2020-04-10赵旭东赵禹博
赵旭东 赵禹博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防控形势的发展,不少人出现恐慌、焦虑、烦躁、憋闷的心理及情绪,衍生为疫情防控的“副产品”、新“病毒”,需要及时予以关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用系统思维、综合手段,加强引导疏导,消除负面情绪,稳控群众心理。
用科学声音消除恐慌。恐慌源自过度敏感、无知未知和无法掌控。疫情的特殊性,决定了防疫最权威的声音,来自全国防疫专家组成员。只有把权威防疫院士、一线防疫专家关于病毒传播机理、疫情走势判断、日常防范指南等方面的解读建议传播到群众耳朵边、手机上,才能让群众知形势、明危害、懂防范、有信心、真行动,既不掉以轻心,也不悲观失望,更不盲目恐慌。
用公开透明消散谣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迅捷,决定了行政舆论不抢占先机,就会谣言四起。疫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疫科学信息单项输出。第一时间公开透明,保证群众知情权,才能避免猜疑、编造、诽谤、扩散。尤其是即时公布确诊病例的活动区域、行为轨迹、密切接触人群、防疫消杀结果、防疫管控措施等群众关切信息,要通過全过程、全维度的正面舆论引导,堵塞谣言滋生的时间和空间,让群众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和视角,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
用力行示范消释顾虑。危险时刻看党员,危难时刻看领导,是群众的内心企盼。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挺身而出的传统,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防疫一线。面对人民群众的质疑、顾虑,更需要领导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深入防疫一线,身体力行地用行为细节让群众感受身边的安全,感召群众消释顾虑、疑问,在党和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民皆兵防疫,绝不草木皆兵躲疫。
用心理疏导消减压力。长时间防疫封控,容易产生紧张、疑虑、焦虑、压抑、愤怒等情绪。需要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通过专业的力量提供线上公益心理疏导服务,排解防疫一线人员、居家观察人员、情绪失控人员等心理失衡群体的精神压力,坚定防疫的信心和耐心。
用人文关怀消解担忧。群众响应号召“宅”在家里,最关心的是周边形势,最担心的是生活保障。传递权威信息、提供精神食粮、搞好后勤保障,成为社区、村基层组织抓实防控的附加任务。当好采购员、送货员,开展代买代办服务,成为防疫特定环境下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全新实践。
责任编辑/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