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状态战斗到底等

2020-04-10

新长征 2020年4期
关键词:陈赓防疫防控

战斗到底,就要守住如履薄冰的心态与病魔较量。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以最坏的打算做最全的准备。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流行程度不同地区采取更精准的防控策略。在疫情严重地区,采取严格有力的防控措施;在疫情形势不突出乃至无疫情的地方,也要采取非常积极、稳妥、适宜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出现“倒春寒”。

战斗到底,就要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与疫情抗争。当前,全球新冠肺炎有蔓延扩散的势头。反观国内,风险也并未真正减小。可以说,每一次口岸通道的进出,每一家企业工地的开工、每一处想不到或关不严的盲点,出现的问题都可能会超乎想象;而每一个环节的松动,都会给全局带来被动。我们切不可盲目乐观,更不能抱有防控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的错误思想。

战斗到底,就要拿出分秒必争的劲头与时间赛跑。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就需要保持住这种“快、狠、准”的战斗速度和强度,该出台的措施第一时间出台,该调整的事项第一时间调整,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想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生产、生活场景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把部署和措施做得更周密一些,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效。

(摘自人民网)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坚定信心,绷紧弦、加把劲。当前,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只要我们完善相关举措,巩固和拓展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就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创造条件。更要看到,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我们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各级干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关键是要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加强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弦都不能松。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做到两手抓、两不误。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出售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摘自《人民日报》)

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

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要尽最大努力收治病患者,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让更多患者早日康复,夺取这次大战的最终胜利。

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要勇于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挺身而出,坚守疫情防控前线,迎难而上,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

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要坚定信心,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疫情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影响,给一些群众生活造成了困难,广大党员干部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深入基层一线,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摘自《光明日报》)

对社区工作者的关怀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为城乡社区工作者减负减压要有切实行动。时刻关注社区防控工作缺什么、难在哪,多解决问题、多提供支持、多减轻负担。坚决制止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的现象,坚决杜绝随意以疫情防控名义要求社区出具证明。社区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应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下沉一线,充实工作力量。

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各项待遇要保障到位。省级政府要指导市县制定明确标准,为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发放工作补助。疫情防控期间,城乡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伤害保障要根据有关法规政策落实到位。对表现突出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应进行及时表彰宣传。

对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关爱支持要细致周到。主动了解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需要和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纾困解难。强化社区防控物资保障,重点配齐各类卫生防护器材和防控器具。协调安排好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就餐、休息场所等生活保障。在保证工作力量的前提下,保证城乡社区工作者得到必要休整。

(摘自《人民日报》)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要求是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着力点是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统一领导,就是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使监督工作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同;全面覆盖,就是要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抓好“关键少数”,带动整个监督体系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运转;权威高效,就是要科学设计体制机制,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把握总要求,抓住着力点,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就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強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要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提高治理腐败效能;要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摘自人民网)

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落实落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强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建章立制,就要既坚持解决问题又坚持简便易行,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切中问题要害;既坚持目标导向又坚持立足实际,力求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既坚持创新发展又坚持有机衔接,同党内法规制度融会贯通,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只有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体现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才能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更加科学、更为有效。

制度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全党必须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实落地,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防止硬约束变成“橡皮筋”、“长效”变成“无效”。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建党初期如何制定执行“铁的纪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全党仅有50多名党员,分散在多个省份。这时,党对组织纪律的规定较为简略,要求各级党组织保持党员的秘密性、纯洁性,并不得参加其他政党。

19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革命斗争形势趋于紧张。在此情形下,中共二大对党的组织纪律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强调一个革命政党,若缺少严密的集权、有组织纪律的训练,就无法实现革命的愿望。

中共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组织纪律问题也有专门要求,规定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议决,所有党员必须绝对服从,下级机关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机关的命令,并在党内采取民主集中制。同时,明确规定党员如果触犯纪律,地方执行委员会必须给予开除。例如,党员的言行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和各执行委员会的相关决议、党员无故连续两次不参加党组织会议、欠缴党费达到三个月、无故连续四周不为本党服务、泄露本党秘密等。

1923年前后,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接触,第一次国共合作逐渐形成。为适应国民革命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在政界任职的规定有所松动。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党员入政界的决议案》规定“凡是党员的行动带有政治意义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监督指导的权力;若党员迫不得已需要在政界谋生时,须请求中央审查决定”。

(摘自《解放日报》)

陈赓:高官引诱不变节

1933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陈赓在上海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敌人审讯他,他却在法庭上大唱《国际歌》,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宣传共产党的救国主张,弄得敌人十分狼狈。

1933年4月,陈赓被押解到南京,蒋介石发电报称:陈赓一旦悔过自新,将给予重用。陈赓在南京被关押了一个月后,陈赓的黄埔军校同班同学来劝降无效,蒋介石指令将他押到南昌,亲自劝降。到南昌后的一天,在一间客厅里,蒋介石一面喊着他的名字,一面要他进客厅来。陈赓穿着破烂的衣衫,冷冷地看着坐在沙发上的蒋介石。蒋介石很尴尬地说:“你是校长的好学生,黄埔的杰出学生,你虽然政治上犯了错误,校长从来对学生都是爱护的、宽大的,我可以原谅你。”陈赓立即回答:“我根本不需要你的原谅。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面对陈赓的顶撞,蒋介石仍表示:“只要过来,一切好办。愿意帶兵,可以随便挑一个师。”陈赓说:“不做你们的官,共产党员不像你们,靠榨取人民的血汗来供自己享受,更不会去给帝国主义当走狗,今天我落在你们手里,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对我不要有任何幻想!” 蒋介石无计可施,又考虑放长线钓大鱼,遂将陈赓放出了监狱,软禁在一栋小楼里。在地下党的协助下,陈赓从小楼后窗逃脱,迅速转道中央苏区。

(摘自党建网)

延安时期是如何治理疫情的

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机构萌芽于1940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防疫工作会议后,于5月26日成立延安防疫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延安防疫运动的最高机关,由33人的组织构成,已涵盖到中央组织部、边区政府、延安市府、留守兵团以及边青救、抗大等党政军机关和相关群众团体,其地位之重要足见一斑。而1942年4月28日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防疫总委员会,其职能范围则已经从原先的延安市扩大到了全边区的防疫工作。边区防疫总委员会隶属于边区政府,统一管理全边区防疫工作。指导扶助边区各机关、各级卫生机关执行防疫事务,并在执行防疫事务时,有权统一支配各级卫生机关之人力财力,包括人员、药品、器材等。

1944年春,延安地区一度流行伤寒、回归热,市区附近死亡了240多人。边区政府、边区防疫总委员会紧急决定:迅速成立流动治疗队,划定区域进行治疗;各机关、学校等进行紧急防疫动员,组织疫病区隔离;同时,增设病床、拨款购置药品、研制特效药方、落实医护人员表彰奖励等,有效地控制了此次疫情的扩散蔓延。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苏区时期党校的课怎么讲

苏区时期,到党校讲课的同志大多是既有丰富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在授课过程中,他们往往能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或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因而真正做到了释疑解惑和价值引导。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毛泽东曾给学员讲授《中国苏维埃革命史》。在讲这个课时,他首先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讲起,同时紧紧围绕当时农村革命这一实际,来阐述“我们的国情与别国不同,革命道理也就不完全相同”的道理。因为他所讲的课是学员最关心的革命理论问题和革命实际问题,加上“他的讲课既有马列主义理论,又有中国革命实际”,所以学员普遍反映:“听毛主席讲的课,通俗易懂,摆事实讲道理,越听心里越亮堂。”

在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方志敏的讲课同样令学员难以忘怀。学员饶玉鸾回忆,“我于1932年5月参加了省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方志敏同志每隔一星期就要亲自上一次课,他的讲课通俗易懂,又慢、声音又大,使我们接收快,收获大”。为什么方志敏的课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他的课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做到释疑解惑。

(摘自《学习时报》)

我军第一支工兵连队的“白龙马精神”

江西瑞金沙洲坝有口著名的“红井”,挖“红井”的部队,便是现在陆军第72集团军某工兵旅道路一连的前身部队“工兵红一连”——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工兵连队。

1930年10月7日,毛泽东和朱德亲自组建我军第一个工兵连队,并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工兵连。建连不久,毛泽东到连队看望官兵,了解到许多同志因为天天同石头疙瘩、黄泥块子打交道,不能上前线杀敌而产生“小情绪”。他风趣地引用《西游记》中白龙马的故事,教育引导官兵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甘作革命骏马,驮着革命走向胜利”。从此,“工兵红一连”官兵牢记领袖教导,怀揣满腔热忱,踏上南征北战的荣光之路。

强渡乌江天险,“工兵红一连”日夜不休赶制竹筏、编制竹筐,冒着枪林弹雨架通浮桥;强渡金沙江,“工兵红一连”用7只小木船运送红军,连续奋战9天9夜。参加过5次反“围剿”斗争、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坚持敌后游击、奋战华东战场、抗美援朝作战、边境自卫反击战……在腥风血雨的一场场硬仗面前,“工兵红一连”用实际行动衷心拥护党中央,不论艰难险阻,不畏流血牺牲,为了胜利前仆后继。

(摘自《学习时报》)

聂荣臻的《树叶训令》

1942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日军为了把华北变为其发动“大东亚圣戰”的供给基地,自1941年秋季开始,先后出动7万兵力,对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不幸的是,当时又发生了旱灾,致使冀中平原和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赤地千里,边区军民收成锐减,不仅老百姓没有粮吃,军队自己的给养也成问题。为了度过春荒,我军战士们每天出去采树叶,“一棵大树上的树叶够一个排的人吃上一天”。

当时,唐县和家庄村老百姓有900多人,部队200多人,加起来1000多人,老百姓和驻军都以采树叶为食。聂荣臻司令员得到消息后,为了不影响军民关系,便下了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树叶的训令。

这个关于“禁止采摘树叶”的训令以布告的形式贴到了村庄周围。布告贴出后,村民发现和他们一起摘树叶子的八路军指战员不见了,很是感动。老百姓纷纷表示,八路军是我们的子弟兵,大家应该一起共渡难关。更有一些群众找到军区和边区政府,见到了聂荣臻,恳切地希望他收回训令。军区和边区政府亲切接待了来访群众,但训令不仅没有被收回,而且还传达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其他部队贯彻落实。

(摘自《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陈赓防疫防控
“豪华防疫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陈赓 三“骗”彭德怀
陈赓敲竹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