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昌孟戏的声腔特点

2020-04-10廖艳华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声腔特点

廖艳华

摘要:广昌孟戏是一种以演唱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至今在广昌县流传演出了五百多年,现存曾家孟戏与刘家孟戏两路演出班子。广昌孟戏是曲牌体戏曲,用高腔演唱,杂白混和,且一唱众和。本文从两家孟戏曲牌的声腔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高腔曲牌孟戏的声腔特点。

关键词:广昌孟戏;声腔;特点

广昌孟戏演出是一种融合宗族祭祀和戏剧表演的神圣典礼,其演出习俗由“下座、请神、出帅、辞神和上座”五部分组成,现存曾家孟戏与刘家孟戏两路演出班子。曾家孟戏起源于明正统年间,为两夜连台剧本,共64出,表演时长9个小时,唱腔多南曲。其所唱的南曲比弋阳腔时代更久远,并吸收了海盐腔成分,字多腔少,用广昌官话演唱,配以鼓、锣、钹等乐器演奏,节奏较快,简单原始。刘家孟戏形成于明万历年间,为3夜连台剧本,共70出,表演时长11个小时。唱腔为多声腔的曲牌体系,兼有弋阳、青阳、徽州、海盐腔的唱音和曲牌。

广昌孟戏的声腔主要包括高腔、弹腔、昆腔和杂腔,主要采用高腔曲调唱出,旋律优雅平缓,多在中音区回旋,通常用本嗓演唱,曲调会在唱句末尾或加入帮腔时突然翻高。如“窄声”的假声唱法“依”音,“依”可以唱得短促,也可拖腔唱长,如有帮腔,帮腔部分的曲调一般较短,多数只有二三板,一般帮后半句,有时在最后一句帮腔,则用高八度演唱。帮腔由乐手和唱,乐手在帮腔之后轻击小锣小鼓。曾、刘两家的孟戏从音乐结构上讲都属曲牌体,两路孟戏剧本保留了140多支曲牌。其中许多唱腔一字多音,末句旋律由低到高收束。孟戏多用本嗓干唱,无管弦伴奏,拍板为节拍,只以小锣小鼓过门演唱,有时到唱句末尾或加入帮腔时用假声行腔。

孟戏在音乐上的特点是声高,故有“孟戏高腔”之说。曾家孟戏和刘家孟戏演唱的曲调都比较优雅,旋律婉转。据曾家老艺人介绍,最初孟戏自始至终均由一人清唱,无帮腔,传承到后来,由于表演者多为农民,容易忘词或把音不准,于是唱到音调起伏较高的地方就由众人帮唱一下,形成了现在一唱众和的唱法。台上演员一律清唱,配以锣鼓等打击乐过门。两家乐队均由锣、鼓和钹组成,锣又分为大锣、小锣和云锣三种,鼓分边鼓和堂鼓两种。最早的乐队中只有打击乐器,无管弦乐器,后来为了使演唱者能把准音,同时也为增加戏曲的表演效果,两家戏班在演唱时又加了笛子、二胡等管弦乐器伴奏。两家“孟戏”都用广昌官话演唱,唱曲中夹杂宾白,这是两家孟戏共同的演唱特征。

两家“孟戏”高腔在曲调上又各具特色。曾家的高腔词曲较为通俗晓畅,音调较平,腔少字多,被当地人称为“民戏”或“俗戏”。刘家的高腔词曲相对文雅深奥,唱腔婉转,种类丰富,被当地人称为“官戏”。曾、刘两家孟戏虽然都以高腔唱法为主,但两家的高腔也各有不同的分类。曾家孟戏的高腔在戏本中标有名称的就有五大类42支曲牌,通常在一支曲牌中板眼变化不多。刘家的高腔在戏本中标有名称的曲牌则更多,足有六大类98支,且板眼变化明显得多。

孟戏作为祭祀活动性的宗族戏,具有很强的神戏稳定性,较多地保留了最初的声腔形态,但两家孟戏的声腔形态又有所不同,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曾家孟戏《孟姜女送寒衣》是元代南戏的遗存,刘家孟戏《长城记》则出自明传奇;曾家孟戏最初供奉的是“田师傅”,也叫“老神爷”,“田师傅”在南方剧种中极为流行,凡供“田师傅”的多与南戏有关,曾家孟戏就该属南戏系统,直到清初以后,曾家孟戏班因吸收了宜黄班的乱弹戏,才开始供奉“清源祖师”,即“西川灌口清源妙道真君”,而刘家孟戏供奉的戏神一直是“清源祖师”;曾家孟戏中的海盐腔遗存明显少于刘家孟戏。这些差异性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孟戏的声腔属性。已有研究表明孟戏是一个多声腔的戏曲形式,有海盐腔、弋阳腔、昆腔、青阳腔、乱弹等多类声腔,其中的海盐腔更是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

严格说来“高腔”和“乱弹”都不是具体的声腔,而是声腔的一个“类”,它们各自代表了一批声腔。但是,“高腔”具有“声高”特点,这是孟戏的一个声腔特征。孟戏有“神戏”和“玩戏”之分。孟戏是表演孟姜女故事的祭祀性族规戏,只在春节期间广昌县甘竹镇家族内上演,被称为“神戏”。而平时演出的供村民们娱乐的戏曲,或穿插在孟戏中演出的庆贺戏和折子戏,被称为“玩戏”。“神戏”是狭义的孟戏,广义的孟戏包括“玩戲”在内。作为“神戏”的孟戏是极其庄严神圣的典礼,有着严格的规定,如表演内容只允许演孟姜女的故事,表演时间限定只能在春节期间,表演地点是在家族祠堂,并要求家族中所有男丁出演,族外人员不许参与。孟戏在传承过程中有着诸多严格的要求,甚至每一句唱腔、每一句念白、每一个科介,都不允许有走样,每一个角色的表演都要受到族人和已故前辈神灵的检验,如果演得有差异,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差异,都要受到指正。五百余年的循规蹈矩,使得孟戏才几乎原汁原味地传承到今天。然而戏曲又是动态的舞台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明正统以前主要是南戏盛行时期,曾家孟戏中难免会有南戏的各种艺术形态,包括南曲遗音,因此其中也必然混着海盐腔和弋阳腔等著名声腔。万历年间传奇已经非常普遍,刘家孟戏被引进到广昌时,虽有南戏的艺术根基,但难免呈现当时盛行的明传奇的艺术形态。而“官语化”、“错用乡语”以及戏曲的超方言区传承也会影响戏曲的声腔发展。戏曲是以方言为基础的表演艺术,但是,声腔的传承却是依靠官话来实现的,因此孟戏的声腔不仅止于表现甘竹镇的艺术语言特征。

综上所述,广昌甘竹曾、刘两家孟戏都是曲牌体戏曲,用高腔演唱,杂白混和,一唱众和,同时两家孟戏高腔在曲调上又各具特色,各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高赟.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J].知识窗·教师版,2011(05).

[2] 傅利民,戴和冰.孟戏的声腔及其行腔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广昌孟戏话语研究”(编号:YG2018099)。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猜你喜欢

声腔特点
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之声腔划分
戏曲中的特色伴奏乐器对声腔的影响
低频声波灭火器的研究与设计
川剧音乐伴奏的传统魅力与现代变革
浅析梆子声腔的当代发展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