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宋代团扇绘画中的经营位置

2020-04-10张艳辉

世界家苑 2020年1期
关键词:团扇宋代构图

张艳辉

摘要:团扇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而别致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性很强。团扇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宋代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高度发达以及画院的建立等使团扇和团扇绘画得到蓬勃发展。本文主要以宋代团扇绘画的构图形式为研究对象,浅析宋代团扇绘画流行的原因以及团扇绘画的构图法则。通过对团扇绘画的构图等方面的研究和学习,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宋代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想,对我们未来的绘画创作会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团扇;宋代;构图

1 团扇的大致发展历程

团扇起源于中国,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以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由于是用羽毛制成也称之为“羽扇”。当时,扇子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实用工具来使用,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的工具以及取凉等等。团扇形式各式各样,有圆形,斗状,古镜式,长枣式等等。

扇画,是在扇面上所绘制的画。一般是指在绢(团扇)或纸(折扇)上画的画。扇画最早出现在魏晋,开始在扇面上绘画,如花鸟、龙凤等。自此开始流行扇面绘画与书法;汉代用扇流行,除竹扇、羽扇及刀形、矩形外,开始使用绢帛作为扇面,上下皆圆,称为团扇,其用细绢者称纨扇,上面大多衬有花纹及吉语。唐代經济繁荣,团扇绘画已有显现,但流传作品少之又少,对团扇绘画的研究大多来源于唐代传世绘画作品中,如《簪花仕女图》中贵妇的侍女手持团扇,团扇上带有图案。由此可见团扇绘画在唐代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发展;宋代绘事发达,画扇行业开始兴盛起来,出现许多扇铺。北宋时期善画扇者,据《图画见闻志》载,有田景、高克明、僧居宁等人。南宋善于画扇的画家有赵伯驹、李端等人。

2 团扇绘画在宋代流行的原因

宋代统一版图之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制扇卖扇行业开始发展,出现了许多扇铺,加上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人的地位得以发展,文人追求雅致,团扇成为文人喜爱的玩物,并开始在上面题诗作画。这些有利条件刺激着文人的思想,画家们开始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境界,开始关注百姓生活、现实和政治等等。

宋代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格物致知”思想对文人画家们起着重要的作用,画家追求“宏观探道,微观探真”,开始深入自然进行写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团扇小巧便于携带,自然得到文人画家们的喜爱。在此基础之上,不少文人画家开始对团扇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画院的建立吸引着来自各地的画家,宋徽宗经常亲临画院,传递其美学思想,徽宗对团扇绘画的喜爱也影响着文人画家们的喜好,对团扇绘画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3 团扇绘画的构图研究

所谓“经营位置”在谢赫六法中也就是指绘画的构图。“经营原意指营造、建筑。《诗·大雅·灵台》:经使灵台,经之营之。经是度量、筹划,营是谋画。谢赫借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构图。位置作名词讲,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作动词,指安排和布置。”

3.1 团扇花鸟的经营位置

花鸟画中常用的构图形式有折枝花构图。折枝是花卉绘画构图中的一种常见表现方式,意思是画花卉时只画部分花枝。团扇绘画中以折枝花为构图,意在突出主体,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研究宋代团扇花鸟画中的折枝构图对于我们学习中国画有着重要的意义。佚名《红蓼水禽图》(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作品描绘了一幅水鸟在水边的红蓼上压的红蓼枝弯进入水中的景象。水鸟仿佛刚刚落上枝头,注视着水中自在的游虾,而游虾却对危险浑然不知,整幅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生动自然,趣味盎然,全图用笔工细,红蓼花的叶子很小,却也勾勒的十分仔细,叶子翻转,稀稀疏疏,并用紫红和白粉晕染,设色艳丽,水鸟的羽毛也层次分明,显示出了高度的写实性,水中的虾等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素雅的感觉与红蓼水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幅典型的折枝构图的花鸟团扇,突出主体,形象生动,无不体现着画家的精湛技法。

3.2 团扇山水的边角之景

所谓边角就是“不取全景,只取局部,一峰突起,或悬崖倒挂。”山水画中的边角构图样式是由马远、夏圭所创,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这种绘画构图样式对于丰富我国的艺术样式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构图方式一般将山水天树等景物放置于一边,而另外一边一般留出大面的白,形成一种虚实变化,给人一种延伸的感觉,这样的构图样式是观者能够留有更多的遐想空间,使画面的意境更加深远。夏圭的《遥参烟霭图》,全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画面内容下部为杂树、溪水和亭子等景物,上部主要表现远山,右上为远处的天,留作空白,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使人有一种山外有山的感觉,是典型的边角式小景构图,全画以水墨渲染为主要表现手法衬的远山若隐若现,整体层次分明给人朦胧迷离的感觉。

3.3 全景式构图的团扇人物画

南宋人物画大多以乡村货郎、百姓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一般采用全景式构图,使画面内容表现更为丰富。如如李嵩的《市担婴戏图》以纨扇形式描绘了一幅一个货郎担着装满的货物进村,一群孩子还有妇女就围上来的情景。画面左边是一位妇女,怀里抱着正在吃奶的婴儿;妇女前面是一个往货架上爬的光屁股的小孩子;右侧是的孩子一手指向货物,一边回头瞅去拉在妇女身后的孩子;走在最后的孩子扛着树枝,枝上挂着鸟笼,嘴里还吃着手指。在画面的右侧是正在整理货物的货郎,一边整理一边回头看往货架上爬的孩子。整幅画面呈“一”字水平展开,货郎向左回头的设计将观者的视线引向左边,最左边的柳树向右边伸展的柳枝又将视线引向右边,如此形成回流之势,使观者的视线在不知不觉中留在画面里。全画作者观察细腻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生动自然,表现出画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与仔细。

4 结语

通过对宋代团扇绘画蓬勃发展的原因以及团扇绘画中花鸟题材、山水题材和人物画题材的构图表现方式进行探析,使我们了解到宋代团扇绘画的独特魅力,折枝花构图的团扇花鸟,边角之景的团扇山水等等对于我们今后对团扇绘画的学习以及日后的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团扇绘画正是因为它独有的构图形式以及表现技法才能在中国绘画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至今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团扇宋代构图
团扇
站在苏州团扇背后的人
扇面作画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