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精彩无限
2020-04-10王兴桥
摘 要:教学反思永无止境。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课例,让一位老教研员印象深刻。老案例,新反思。案例从聚焦核心素养出发,所进行的拓展探究,对今天的课堂教学和老师们也能给予一些新的启示和感悟。
关键词:教学反思;拓展探究;物理实验;意外收获;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2-0073-3
笔者从教36年,其中有26年从事基层教研员工作。近年来,笔者在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和上课情况,就是想将那些珍贵的教研成果留存下来,与大家分享。其中,就有自己二十多年前所上的一节物理课。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下午,当时笔者正在上第一节物理课。课堂上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让人始料未及,猝不及防。现在反思起来仍然记忆犹新,也非常珍贵和有趣。
1 节外生枝
当笔者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时,感觉下面一阵骚动,回过头来一看,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只觉得有几个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似乎被一个男同学给吸引住了。当笔者看向该同学时,他还无所谓地摇头晃脑。不仅如此,他的手还伸在桌肚里,好像在拨弄着什么,一点顾忌也没有,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暗示大家静心来听课,但效果并不理想。
不得已,笔者只好停下课来,幽默地问这位男同学:“你在干什么呀?”
这时他更来劲了,满不在乎地说到:“没干什么!”
这是在挑战老师的底线,全班同学都在等着看好戏呢!怎么办?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甚至还会影响以后的师生关系,真的让笔者有点骑虎难下,也很是难看和尴尬。
2 柳暗花明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内心的确很生气,但只能强压怒火,不动声色,寻找机会来解决难题。
这位男同学是很有个性的,平时话不多,比较犟,在班上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并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很显然,虽然同学们都知道他在干什么(就笔者不清楚),但如果没有确凿的理由和证据,是“拿不下”这位同学的,也就打破不了僵局。
灵机一动,计上心來。刚才回头时,不是看到他眼镜片上有个小亮点吗?
于是,笔者冷静地说:“你可不要小看我的眼睛,虽然我没有直接看到你在下面干什么,但你眼镜片上的一个小亮点已经告诉了我一切。”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大家可能心想:这下可撞到枪口上了,因为我是物理老师。
有的同学还抢答到:“光能成像!”
就这样,该男同学不好意思地拿出了一个时髦的打火机。
3 荡气回肠
上完课之后,课堂上发生的这一幕一直让笔者挥之不去。很显然,眼镜片上的小亮点是打火机打出的火光在镜片上所成的像。这个像有没有什么特点和规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笔者深感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反思。
后来,笔者“罚”这位男同学去研究一下这一现象。同时,笔者还专门买来了近视镜,在漆黑的夜晚,将门窗关好,关上电灯,来做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发现了很多没有想到的现象和问题。不仅如此,之后笔者还发动全班同学都来探究探究。最后,笔者汇集大家的探究情况,在班上展示了同学们所发现的神奇现象,共享探究的成果和喜悦。
我们发现:当人和蜡烛在眼镜的异侧时,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当人和蜡烛在眼镜的正面同侧时,能看到两个大小不等正立、缩小的像;当人和蜡烛在眼镜的反面同侧时,改变蜡烛和眼镜间的距离,既可以看到2个大小不等倒立、缩小的像,也可以看到2个大小不等一个正立、一个倒立的像,还可以看到2个正立的像等。甚至还有同学发现不同的眼镜片成像情况也不完全相同。
发生这样的意外事件,能有这样的意外收获,真的让人大呼过瘾,也永生难忘。
4 恍然大悟
现如今,这个案例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重新反思和研究起来,特别是在拓展探究和教学反思方面,还是非常有意思和有价值的,能让我们的老师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感悟之一: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对问题的感受能力。我们对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能“麻木不仁”,要会“触景生情”。因为问题是教学之源,是探究之母、研究之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老师就必须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学研究。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努力从一个“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课堂是问题之源,作为教师,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感悟之二:把握机遇。
任何课堂,都有可能发生一些老师事先预料不到的问题。因为学生是活的,教学过程是变的,老师预设得再好,准备得再细致,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有教育灵感和教育机智,要通过捕捉教学机遇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表明,事先预料不到的各种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或新事件,教师只要灵活、机智地把握,并巧妙地加以处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善于把握教学机遇是教师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机遇,绝不能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否则,就失去了一次教学创新之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
感悟之三:做点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当教师的应该做点研究,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只有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才能真正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现在不少老师都把教学研究当成可有可无的,在思想和行动上认识不到位。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和教研员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只有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一点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就需要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研究和解决问题。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做研究型的教师有无穷的乐趣,也会给人无限的启迪。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敬畏课堂,要做到终身学习、天天反思。
感悟之四:坚持反思。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做一个乐于反思的思想者。经常反思和重复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出发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反思无小事。究竟哪个现象、哪种行为、哪个事件可以反思,也应该反思,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保持开放、敏感的心态,时刻捕捉有意义的反思事件和对象。反思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所谓的行动研究,就要求教师本人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要有敏感性,要能做到持续的关注和思考。
感悟之五: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老师要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才能拓展自己的思维视角,才会增添更多的教学创意。无论是预先设计还是适时设计,都需要教师有教学创新的智慧、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做保障。为了能有效落地核心素养,作为教师要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学生与班级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
感悟之六:扬长避短。
老师应抓住课堂上随时出现的教育机遇,来进行教学创新。好的教学创新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东西,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长、优势,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地驾驭课堂,展示自我风采。
创新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来展开,要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创新性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教师要敢于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教师来说,的确也是一种挑战。当课堂上出现意外,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生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正视问题,绝对不能压制或打击学生,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和问题。
总之,对于自己的课堂,我们要捧出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自己、面对学生、面对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在新时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各种教育机遇,利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表现和问题,来加以引导,积极反思,传递正能量,落实核心素养。
虽然,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课例,但在聚焦核心素养进行拓展探究等方面,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对于指导教师如何来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还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另一方面,对于笔者个人来说,如果不能够把这个案例总结、整理出来,那必将是一种遗憾和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兴桥.记忆犹新[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37.
[2]王兴桥. 寓知识教育于批评之中[J].安徽教育,1995(3):18.
(栏目编辑 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