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叙事与绘本资源的多点融合
2020-04-10刘倩
刘倩
[摘要]意象叙事与绘本资源有太多接轨点,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整合意识,利用教材中的直观信息以及学生的感性思维,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设计和调度,将教材中的绘本资源和意象叙事内容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形成教学亮点。教师通过整合绘本资源、优化绘本阅读、开拓绘本训练,能够创设意象感知情境,丰富意象探索渠道,形塑意象阅读品质。
[关键词]意象叙事;绘本资源;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52-01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意识形象;而意象叙事是指文本围绕意象展开的叙事写作。教师围绕意象叙事展开教学设计,并结合教材中的绘本资源展示融合性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感知的机会,使学生形成崭新的阅读学习认知。
一、整合绘本资源,创设意象感知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绘本资源,如课文插图、绘本故事、练习图片等,教材内容中也有丰富的意象信息,这也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如何将绘本资源和意象叙事结合在一起,这是教师需要直面的教学课题。
在《牛郎织女》课文中有两幅非常清晰的插图,在课文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通过梳理插图信息来对文本内容进行针对性学习。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分析插图信息。“第一幅插圖中有牛郎、织女、老牛、草棚、树木等物象,其特点极为鲜明。牛郎和织女处于幸福之中,老牛也发出快乐的吼声。”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展开延展性引导:“牛郎和织女是恩爱的,为什么王母娘娘要拆散他们呢?”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并给出不同的理解。有学生认为,王母娘娘等级观念太强,她看不起放牛出身的牛郎,所以才会极力阻挠。有学生说,王母娘娘是最高权力拥有者,牛郎和织女忤逆她,她当然不会轻饶。教师结合文本插图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意象分析,对人物和故事进行深度发掘,阅读学习自然进人情境之中。
二、优化绘本阅读,丰富意象探索渠道
文本插图和相关的图片资料都带有绘本属性,而教材中的文本又有着很多的意象叙事成分,教师在具体阅读引导时,需要将绘本信息和意象信息进行巧妙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观照性阅读认知。互动讨论、课堂演绎、看图说话、阅读鉴赏、人物分析等,都属于深度阅读操作,教师要针对学习实际,为学生做出科学设计和投放,让学生有更多接轨思考的契机。
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诵读课文,并提出阅读学习任务: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你能否结合图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呢?认真观察插图中的场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对这些思考问题进行探究,课堂学习互动气氛渐浓。在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的各种个性认知不断涌现。有学生认为,安塞腰鼓之所以有如此震撼力,是因为其内在的气质太过强大,凡是进人现场的人,都会被其所感染。有学生认为,安塞腰鼓表演者都是健壮的青年,他们的热情具有更强的渗透力。教师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之中,结合课文插图和文本意象展开阅读调度,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感知体验。学生逐渐接触文本意象,并在对比阅读感知中形成了崭新的学习认知。
三、开拓绘本训练,形塑意象阅读品质
文本阅读训练形式众多,教师针对学生的直观思维属性特点进行设计和发动,自然能够形成更多的阅读实践机会。讲述绘本故事、改编课本剧、写观察日记、塑造人物形象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感知机会,教师需要给出匹配性设计,让学生结合绘本意象等内容展开阅读剖析,以有效历练学生的阅读品质。
如《草原》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草原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一边观察这些绘本图画,一边讲述图片内容,结合课文中的相关介绍,对图片进行深度解析。学生有了阅读基础,自然能够给出更多回馈性阅读意见。当蒙古包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学生对蒙古包的形状、结构、特征进行了重点介绍;当大量的马匹出现时,学生从马匹的形象、颜色、驾乘技巧等方面做出解读;当蒙古族小姑娘出场后,学生对其穿戴、音容笑貌等内容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解读给出专业点评,课堂互动气氛浓重起来。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还为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材料,使课堂学习进人了深度探索阶段。
文本意象叙事与绘本资源的多点融合,符合学生的阅读学习成长规律,具有更强的教学契合性。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找出文本描绘的意象,并利用教材插图等内容展开融合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走向阅读的深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