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阅读:让古诗文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2020-04-10王开美
王开美
摘要:互文性阅读古诗文主要是以教材中的古诗文为核心,将教材中古诗文的作者背景及主题资料、与教材中古诗文体裁或语言相近的资料进行统整,引导学生深入探寻、解读古诗文。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思辨、赏析,获得高效阅读古诗文的方法,思维得到训练,对古诗文的意蕴的领会更加深刻,学习更有深度、广度。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古诗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1B-0059-03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在古代是学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材料。古诗文教学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染的绝佳平台,历来为“以舌耕为业”的语文教师所重视!
现阶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有古诗文129篇,每个年级平均就有20篇左右,占教材选文的30%,比原所有版本教材都增加很多。面对教材对古诗文的重视,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却鲜有改变。教师依旧过多地注重对古诗文进行剖析,学生理解古诗文比较呆板、碎片化,整体感悟、体会诗的意境较缺乏,因而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温儒敏教授曾这样描述教师平时的古诗文教学:教师的教学往往习惯于抓住一些实在、好记的“条条”,让学生反复操练,应付考试。比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类似这样的诗句,光靠查字典,或者逐字逐句地索解,记下几个“条条”。[1]
互文性阅读古诗文借鉴了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中提出的“互文性”这一概念。“互文性”阅读古诗文就是——每首古诗文不仅是其他诗文的镜子,而且也是对其他诗文的一种吸收与转化,在互相参照、彼此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开放性网络,由此增加了古诗文的深度和广度。互文性阅读古诗文改变了教师只教学一首古诗文的习惯,防止了学生孤立学习诗文的行为。互文性阅读古诗文主要是以教材中的古诗文为核心,将教材中古诗文的诗人背景及主题资料、与教材中古诗文体裁或语言相近的资料进行统整,引导学生深入探寻、解读古诗文。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思辨、赏析,获得高效阅读古诗文的方法。互文性阅读古诗文不是群文阅读古诗文,不是古诗文篇目的叠加,而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对相关古诗文的资料进行划分、重组、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对古诗文的意蕴的领会更加深刻,学习更有深度、广度,最终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
本文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下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第一首《元日》的教学,浅析互文性古诗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围绕诗文主线,收集相关材料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阅读大量的古诗文相关资料,如诗的写作背景、诗中有关的内容资料、诗人的其他诗词和其他诗人与这首诗主题相关的诗词等文本。为了能够引导和应对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进行思维训练,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找更多的关键词——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继之,根据关键词,并结合所收集诗文展开教学设计,以有效构建统领诗文内容的主线。阅读《元日》这首诗,不难看出题目与诗人所表达的主题意义是密切联系的:“元日”的书面释义是农历正月初一,但从“元”的汉字字源来看,它是象形字。“ ”像一个人站在那儿。人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头部,人的一切行为都靠头部来思考,所以象形字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头,表示最重要的部位。在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中,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农历正月初一,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根据资料,此时此刻的王安石刚刚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宰相。当时北宋王朝面临着政治危机,于是他进行一系列的新法改革,想通过新政使国家繁荣富强,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年对王安石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日子。按上述线索备课,课前预习就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可以是关于“岁”的故事、“桃符”的故事、王安石的生平故事,初步了解关于过新年的春节习俗的来历等,在“”文化的熏陶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找诗文关联点,勾连感悟诗意
教师在课堂中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在朗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关键词,层层剖析文本,从中探索个性化意义空间,形成学生个性化思维。在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首诗是如何描写人们过春节的。学生在通过勾连关键词、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在过春節时会放爆竹、饮屠苏酒、迎曈曈日、换新桃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整体感悟诗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感知、赏析具体诗句。在学生对整首诗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扣住“除”“送”“入”和“换”这些动词,联系互文性文本来诠释整首诗,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岁”的故事、“桃符”的故事:“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爆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是为了除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春风给人们送来了温暖,给万物带来了生机,饮屠苏酒是让人们暖身子、驱除瘟疫;“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换旧符”是为了祈福来年更幸福。由此,带给学生无限的联想和思考。
三、补充背景资料,挖掘诗文深意
要进行互文性阅读,真正走进诗的意境,升华诗的主题,就要全面了解诗人,要把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诗人的人格底色融进去,形成文本互涉。文本互涉的核心阶段就是在互文性阅读基础上,对审美空间、文化意旨和生活哲理等给予进一步挖掘。在学生交流学习《元日》这首诗的体会感悟后,教师再介绍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学生就会发现“除”“送”“入”“换”这些动词,既有外在形象的动作,又有丰富的意蕴:放爆竹除岁,从听觉方面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新法像燃放爆竹除岁一样,把旧法去除的愿望;春风送暖,饮屠苏酒,从触觉方面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新法像春风、像屠苏酒一样给人们的生活送来温暖的愿望;换桃符、辞旧迎新繁忙的景象,从多种感官方面描写,更表达了诗人希望新法像新桃符一样,祈祷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幸福的愿望。教师再一遍遍引导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王安石含而不露的白描式的表达技巧与语言魅力,体会诗人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和变法的决心,升华文本境界,使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