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种子一起成长

2020-04-10付敏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读诗老师孩子

付敏

当清晨第一节课预备铃打响时,教室里的朗朗童音会伴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响起,迎接语文老师的到来,日复一日。

从《弟子规》到《声律启蒙》,从《木瓜》到《橘颂》,从《诗经》到《少年中国说》……我的孩子用他们的稚语童言为我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请原谅我自私地把他们据为己有,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就年龄而言我成不了他们的父母,然而作为我的学生,他们在我心中真的像自己的骨血一样。尤其是看到他们嘴里说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像小大人一样劝架时,或者在楼梯上听到他们大声唱着走调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学堂乐歌时,或者碰到你,赶紧给你鞠个躬,又唱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快跑远时,我都有一种无言的感动默默充斥著内心。因为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老祖宗的经典作品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变成了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融入他们的骨血,变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几十年后,他们会像当初老师教给他们一样,再教给后辈,完成一个具有神圣使命的词——传承。

都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个感性的语文老师,他们从我的课堂上获得的更多的是人文的东西,不知幸或不幸?因为我深感于现在的大环境人心浮躁,所以深深渴望我亲爱的孩子们能拥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文情怀,长大后有家国天下的士大夫情怀。当然,这只是我一个普通教育者卑微而美好的愿景,能力有限,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力就好。

一、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学艺,先学礼。”二年级接手他们,每天听到的是《感恩词》和《弟子规》,先懂感恩,再学规矩。

“感恩天地阳光雨露,感恩祖先仁爱福泽,感恩国家培养护佑……”听,他们在背书呢。

“孩子们早上好!”我恭恭敬敬站在教室门口向他们深深鞠躬,读书是一件神圣而庄严的事,读圣贤书的孩子更应该被真诚恭敬地对待。

“老师早上好!”他们站起来标准地行九十度鞠躬礼后,又沉浸在朗朗书声中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没有人散乱,没有人喧哗,因为具有正能量的经典会给他们打开一扇古老的窗,他们已经迷上了这扇窗里的世界。

这样做,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把感恩和礼貌的种子深深埋下,把善的力量培养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哪里都是规规矩矩,受人喜爱的好孩子,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助力。因为这是做人之基,教育之本。

看似浅显的《弟子规》《三字经》,不但使孩子了解了礼仪规范,还知晓了中国的历史。而且很多篇章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一旦背诵下来,终生不忘。加之我们的先人在他们传世的作品中有对宇宙万物的关注、祖国山河的赞誉,更多的是作者智慧修养的展示,品格风骨的表现,怀抱理想的寄托,那种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感情更令后人胸襟激荡、崇拜敬仰不已。我们如能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世界,交上孔子、孟子、庄子这样的老朋友,让陈子昂、文天祥、岳飞成为他们的偶像,那背诵的古文,就能使他们得到一种民族性格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二、诗词浩然养正气

诗词养浩然之气,少年乃立志之时。三年级的他们长大一岁了,已经知道感恩,这就要对他们有更高一层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从《古诗80首》到《少年中国说》,从先秦到民国,那几千年前先人们的心路和足迹、品德与阅历,我都会慢慢地渗透给他们。我教孩子们用吟诵的方式读诗、读文,带领他们走过狼烟四起的秦汉三国,遍览大气磅礴的盛世汉唐,跨越千年的时光,来到战火纷飞的近代。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浮光掠影,已足够他们用走马观花的步伐粗粗欣赏。

“老师老师,我已经会背这首诗了,用了三分钟时间!”一下课,小灵乐就开心地拿着书冲过来跟我说。

“真的吗?这么厉害!快背给老师听听!”我故作惊讶。周围一窝蜂围上了一圈孩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小灵乐摇头晃脑地开始背了起来。

“这么厉害!不错不错,奖励一颗智慧星!”我笑眯眯地取了一颗星给他,他兴冲冲地贴到了集星册上,周围的小朋友眼巴巴地看着他。第二节课下后,好几道声音喊着同样的内容此起彼伏:“老师老师,我也会背啦!背给您听!我也想得智慧星!”

读诗的那一学期,教室里这样的场景司空见惯。刚开始我怕加重他们的记忆负担,便用奖励星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到后来,一天一首,五分钟之内必须会,这是他们自己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早晨背一遍,放学路上还要齐声背,很有成就感。

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真和美的种子。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让他们在跳跃的文字、凝练的语言、语境的留白与回味无穷中长养堂堂正气,培养浩然之气,就会向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方向努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是对我国诗歌伟大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深切地表明了熟读诗文对开启智力、提高修养的重要作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它应该成为我们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我们生长在这古典文化丰富的国度里,就得让它血脉相承、永远流传。让孩子们加强经典的阅读,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祖国文化。

三、雅正之音润心脾

《乐记》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乐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儿童的特质会使他们对音乐更加敏感和喜爱。孩子们也在童蒙养正的内容中一点一滴成长,经过一学期的读诗,他们在诗词上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针对这一特点,本学期开始,我又教他们唱一些诗篇,从《木瓜》到《橘颂》,从《木兰辞》到《声律启蒙》,感受古乐的雅正悠远,体会对联的平仄对仗,于无形中陶冶他们的情操。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清晨还没走到教室,就听到班中传来歌声,有拍手说,有朗读,有男女对唱,还有加上动作的即兴发挥。尤其每次唱到“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时,总有人笑:“哈哈……韩雨彤你脸上有两枚月牙。”旁边也会有豪情万丈的男孩子扬着手,伸向远方,表示他气魄雄壮,逗得周围的孩子哈哈大笑。

有时候下课,会有孩子过来缠着我:“老师老师,听我们背《声律启蒙》吧!”“老师老师,我会唱《木瓜》啦!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他们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孩子心中种下艺术和浪漫的种子。新雅乐的发起人哈辉说:“我们应该让孩子都知道它们,让每个孩子发现——原来我们在说话和写作时,语言可以如此优美。”从小培养他们诗一般的心灵,就会为人文情怀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石。

我们优秀的经典具有音乐美,音韵和谐,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打开“读”的风气,常常读,时时读,自然就能渐渐培养出能力,越读越懂。而社会中读经典的人多了,从小方面说,培养的是个人的心性气质;从大方面说,历史文化的传承就在其中。

我一直觉得,经过时间洗礼的文字,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历史的厚重感,每天在墨香书海中被熏陶的孩童们,也会不自觉地浸润些许气度高华的清贵之气,日积月累,等到他们的力量集聚到可以承载使命,他们的双手生长到可以触碰梦想,他们的肩膀可以不惧风雨的那一天,这些经典的种子就会迸发出灿烂的光辉。那一天,我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读诗老师孩子
读诗的窗口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