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经营美好的教育生活

2020-04-10戴赛金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长大儿童家长

戴赛金

“给我一个班吧”

唐婉老师作为崇明小学副校长,分管文昌校区常务工作,日常事务繁芜。大家心疼她,都劝她不要承担教学工作,然而课务分工时,她都会坚持:“给我一个班吧!”她认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浸润常态课堂的切身感受,如果缺乏对一线教学工作状态的真实体验,就容易迷失,陷入形式主义的肤浅。同时,她还认为管理是引领、感染和唤醒。她希望从一个班级出发,通过“看我怎么做的”来带动一个学校,乃至影响一个区域,并传递教育教学正能量。

执此一念,她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带一个教学班,以其独有的智慧方式,经营着她和学生的语文课堂生活。和她搭班的赵老师说:“尽管唐老师的工作很忙,但她都会将工作安排得妥妥帖帖,从未因校务缺过一节课,少改过一本作业本。”教务处的笪主任说:“作业不仅改,还常会有让人怦然心动的评语:书写进步真大,好样的;如果把横写得再长点,这个字就立而不倒了。能做到如此忙而不乱,也真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

虽说是语文老师,她却常说:“我不仅是教语文的,更是用语文育人的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课堂上,哪怕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汉字,经她一说,流淌出的也是满满的情意。“陪伴有时候是竖起你的小耳朵(指着“双耳刀”),静静倾听;陪伴有时候是站立一旁(指着右上的“立”),默默守候;陪伴有时候又是用你的锦心绣口(指着右下的“口”),轻轻开导。”于是,“陪”的字形连同做人的哲学都深深地种进学生的心里。这样的例子,在唐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拾。在识字中渗透做人的学问,除了如此的随遇而安,顺文而教,她还选择从汉字入手,开发了校本课程“读汉字,学做人”。在学生成长的各个节点,开设汉字微课堂。如,国庆节,她选择“国”字,渗透爱国教育;在学生上课不专注时,她以“聪”来引领学生做到耳到、心到,口到;在学生闹别扭时,她又会选择“朋友”二字,为学生说说友谊……她将汉字文化与做人道理巧妙地融合一起,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读懂字中的智慧。她用心经营着她和学生的课堂生活,有情有义。

“做长大的儿童”

“懂,师生间最温情的语言。”为了对学生做到这一个“懂”字,唐老師循着苏霍姆林斯基朴素而走心的足迹,用来自教育现场的记录观察儿童,发现儿童,研究儿童,希望自己像李吉林那样“做长大的儿童”。白天,她在教育现场忙碌着;夜晚,桌前,灯下,她则对现场进行反思,坚持不声不响地原生态地记录学生的一言一行。厚厚的十余本教学观察笔记,里面有对所教班级学生整体情况的记录,更有对个别特殊学生的聚焦追踪记录与反思。她说:“这记录,犹如一股柔性的力量,有力地补充甚至修复着我对儿童研究缺失的一角。”“最是童音为天籁”“课堂上孩子最美”“问计于生”等点点滴滴、长长短短的文字记录,让她触摸到学生的心跳,发现了学生成长的节律。于是,她开始以柔软的心去体谅和尊重儿童,把教育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去规划,带着学生慢慢走,不停地走,一点一点靠近,一步一步抵达。

唐老师班上有个叫“轩”的学生,入学两个多月了,眼皮整天耷拉着,似乎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他的母亲曾经多次深夜给唐老师发短信,诉说她育儿无效的苦痛与无助。作为轩的老师,唐老师当然能理解家长的无奈,因为她在轩的身上也经历着同样的挫败感。唐老师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坚信:迟开的花一样美丽!于是,她每天为轩记观察日记,希望能找到开启轩的那道缝隙。唐老师用心地关注着,记录着,她发现轩不是没有力气,而是没有一点自信,别说和老师接触,就是和同学交流,眼光也是躲躲闪闪,说话结结巴巴,做事畏首畏尾。于是,唐老师细心记录轩的点滴行为,终于收集到轩的十个微小优点。每天早晨,唐老师把轩的优点放大了打在屏幕上,让同学读,请同学们为他点赞。有一天,轩请假没来,对着空座位,唐老师也请同学们给轩点赞。这件事传到轩及家人的耳朵里,轩很受鼓舞,轩的父母更是打消了放弃的念头。渐渐地,轩的脸上有了笑容,他开始和同学交流,上课偶尔还能举手发言了。直至现在,唐老师依然对轩不离不弃,继续用每天记录轩点滴进步的方式,坚持陪着他小步走,不停走,她相信轩终会有开窍的那一天。

唐老师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用记录的方式研究儿童的习惯一直没变。日积月累的记述不仅让她懂得了孩子的心,也为一届又一届学生留住了童年的念想。不同届的学生,却有相同的感慨:“小学毕业那年,唐老师赠送给我们一本她亲手制作的书——《牵手时光》。里面有我们平时的童言稚语,有我们每一个人活动时的照片,还有我们班曾发生的一些故事……一行行文字,一张张图片,记录着我们六年满满的回忆。当初只道是寻常,如今回首滋味长。这本书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几十年的坚持,唐老师早已成为儿童精神的共鸣者。“做长大的儿童”,让她与儿童之间的心灵感应、共振也悄然发生。她知道儿童是自由的创造者,因此,她的课堂从不拘泥于某种固化的模块范式,且俗物雅事、旧古新潮,均可信手拈来,和谐融入课堂。在她的每一节课上总能寻得自由创造的智慧存在,拥有师生在场的生命活力。不同的课,相同的气质:儿童在场,她也永远是那个长大的儿童。

“我们在一起”

“我们在一起!”每遇求助,唐老师总会这么说。

为了带着有心无措的家长一起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她以书信的方式与家长“每周有约”。“尊敬的家长:春天好!时逢清明,油菜花开。如果条件和天气允许,带着孩子们去扫墓、踏青,风兮舞兮,咏而归!对了,别忘了教孩子一个你小时候玩的游戏,你也可以带上书,在田间陌上或公园草坪,为孩子读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将是孩子一生珍贵的记忆!当然,你完全可以让孩子为你表演一首诗或一个故事,孩子的天籁之音伴着清风暖阳,会消散你奔波一周的疲惫,安抚你劳顿的心。悄悄告诉你,我们的古诗词背诵按每周两首的进度,已到《清明》。趁这个机会,鼓励孩子表现一下,并为他们鼓劲加油吧……”如此,每逢周五,和家长说说这一周课堂上发生的故事,同家长聊聊孩子一周的学习情况,适当提一些可行的建议等,唐老师用“每周有约”的方式,向家长表达着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是合伙人,我们一起努力。

与家长之约,每周一次,和老师们的教学之约,则随时发生。同事们都说在办公室里很少能见到唐老师的身影,她常常是刚走出自己的课堂,便又一头扎进别人的课堂。老师们都说唐老师没有特级的架子,随叫随到,常常是不请自到。课后研讨,别看她轻声细语,面带微笑,却能一语中的。在你认为可以的时候,她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使你脑洞大开;在你思绪混乱一片时,她看似不经意的一两句点醒,又令你豁然开朗。不知什么时候,当地小语界竟有了“唐氏微笑”这一专属词。这一笑凝聚着一群人,向上,向前。

“约一群人过饶有兴致的教育生活!”执此一念,她以扎根教学一线的行动,潜心研究儿童的执着,邀约一群人一起走。一天天耳濡目染,我们从这位“不精于权术,却长于学术;不谙于驭人,却善于育人”的导师身上获得了专业启迪,并一点点苏醒了专业自觉,与美好的专业生活不期而遇。孩子们遇见这位长大的儿童、懂他们的老师,也呈现出良好状态的学习表情,拥有富有情趣的学习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袁巷中心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长大儿童家长
家长错了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