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酶法提取冬瓜籽油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0-04-10吕秋冰冯友君
吕秋冰,罗 霜,杨 恒,王 敏,冯友君
(1.四川旅游学院 食品学院,成都 610100; 2.四川旅游学院 信息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100)
冬瓜(BenincasahispidaCogn)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1]。冬瓜籽来源丰富,且其中含有维生素B1、皂苷、瓜氨酸、组氨酸、蛇麻脂醇、甘露醇等活性物质,冬瓜籽仅少数用于医药,大部分被丢弃,使冬瓜加工的经济效益降低。冬瓜籽的油脂含量高达32%[2],冬瓜籽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48.55%[3],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油脂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法[3]、物理压榨法[4]、溶剂浸出法[5]、水酶法等[6]。压榨法出油率较低[7];溶剂浸出法存在化学溶剂残留[7-8];超声波法因投入成本大,生产能力受限[9]。目前,冬瓜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3,10-11]上,利用水酶法提取冬瓜籽油尚未有报道。水酶法是通过生物破壁方式提取油脂,条件温和,有利于保留活性物质,且操作和设备要求简单,具有高效、绿色、安全的特点。
本研究运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水酶法提取冬瓜籽油工艺,并对冬瓜籽油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冬瓜籽油的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冬瓜籽,市售,粉碎后备用;α-淀粉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购于河南庆飞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盐酸、氢氧化钠、VC、铁氰化钾、三氯化铁、三氯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过氧化氢(H2O2)、七水合硫酸亚铁、水杨酸、无水乙醇、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均为分析纯。
DF-101S电热恒温磁力搅拌器;DFY-C-400粉碎机;H2050R高速离心机;starter3C ST2100 pH计;DGX-9243B-1恒温干燥箱;FA1104N电子分析天平;UABluestar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试验方法
1.2.1 冬瓜籽油的提取
准确称取冬瓜籽粉10.0 g,按一定料液比加入蒸馏水,用1.0 mol/L的HCl溶液或1.0 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加入酶制剂,在一定温度下酶解一定时间,100℃加热30 min灭酶,8 500 r/min离心20 min,吸取上层清油,称重,按下式计算提取率。
提取率=W2/W1×100%
式中:W1为冬瓜籽中油的质量;W2为酶解获得冬瓜籽油的质量。
1.2.2 冬瓜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2.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参照文献[12]进行冬瓜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按下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DPPH自由基清除率=[1-(A1-A2)/A0]×100%
式中:A1为样品溶液+DPPH溶液吸光度;A2为样品溶液+无水乙醇吸光度;A0为DPPH溶液+样品溶剂吸光度。
1.2.2.2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参照文献[12]进行冬瓜籽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按下式计算羟基自由基清除率。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1-(A1-A2)/A0]×100%
式中:A1为样品溶液+FeSO4溶液+H2O2溶液+水杨酸吸光度;A2为样品溶液+FeSO4溶液+蒸馏水+水杨酸吸光度;A0为样品溶剂+FeSO4溶液+H2O2溶液+水杨酸吸光度。
1.2.2.3 总还原力的测定
参照文献[12]进行冬瓜籽油总还原力的测定。以吸光度表示铁离子还原力大小。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酶法提取冬瓜籽油单因素试验
2.1.1 酶种类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称取10.0 g冬瓜籽粉,按料液比1∶6加蒸馏水,调节pH至各酶的最适pH,分别加入3% (以冬瓜籽粉质量计,下同)α-淀粉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在各自最适温度和最适pH[10](表1)下酶解6 h。酶种类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见图1。
表1 各酶最适温度及pH
注:1.纤维素酶;2.中性蛋白酶;3.酸性蛋白酶;4.果胶酶;5.碱性蛋白酶;6.α-淀粉酶;7.葡聚糖酶。
图1 酶种类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不同酶对于冬瓜籽油提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葡聚糖酶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果胶酶和α-淀粉酶,纤维素酶对冬瓜籽油提取的效果甚微。分析原因可能是葡聚糖酶可以使冬瓜籽胚乳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分解,细胞壁破裂,使油脂分子很好地被释放出来。因此,以葡聚糖酶作为后续试验用酶。
2.1.2 葡聚糖酶添加量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称取10.0 g冬瓜籽粉,在料液比1∶6、pH 4.2下,分别加入1%、2%、3%、4%、5%葡聚糖酶,在60℃下酶解6 h,考察葡聚糖酶添加量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葡聚糖酶添加量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看出,葡聚糖酶添加量小于3%时,随着葡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冬瓜籽油提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葡聚糖酶添加量为3%时冬瓜籽油提取率达到最高,为89%,之后随葡聚糖酶添加量增大,冬瓜籽油提取率下降,可能是由于酶用量过多,使酶本身发生自溶反应。因此,最适的葡聚糖酶添加量为3%。
2.1.3 料液比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称取10.0 g冬瓜籽粉,分别在料液比1∶4、1∶5、1∶6、1∶7、1∶8,pH 4.2下,加入3%葡聚糖酶,在60℃下酶解6 h,考察料液比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料液比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看出,随着料液比的增加,冬瓜籽油提取率呈现升高趋势,当料液比为1∶6时冬瓜籽油提取率最高,之后随料液比增加,冬瓜籽油提取率降低。料液比较低时,体系黏度大,酶与底物不能完全接触,反应不充分,冬瓜籽油提取率较低;料液比较高时,底物浓度降低,反应接触面积虽有增大,但是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机会降低,使酶的作用效果下降,所以在冬瓜籽油提取过程中料液比为1∶6较适宜。
2.1.4 酶解时间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称取10.0 g冬瓜籽粉,在料液比1∶6、pH 4.2下加入3%葡聚糖酶,在60℃下分别酶解2、4、6、8 h,考察酶解时间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酶解时间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看出,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冬瓜籽油提取率先增大后降低。酶解时间较短,葡聚糖酶与底物接触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反应,导致冬瓜籽油提取率较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酶对冬瓜籽细胞壁成分逐步分解破坏,使油脂分子团充分暴露在环境中,进而有利于油脂的释放,所以冬瓜籽油提取率有所提高。但酶解时间过长,葡聚糖酶在长时间反应过程中活性降低,水与油脂形成的乳化现象也更加明显,导致冬瓜籽油提取率反而下降。因此,酶解时间选择6 h较好。
2.1.5 pH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称取10.0 g冬瓜籽粉,料液比1∶6,分别调节pH为3.2、4.2、5.2、6.2,加入3%葡聚糖酶,在60℃下酶解6 h,考察pH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pH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pH增大,冬瓜籽油提取率增大,在pH为4.2时,冬瓜籽油提取率最高,之后随pH增大,冬瓜籽油提取率降低。由于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4.2,此时酶处在高活力状态,反应速度较快,冬瓜籽油提取率最大。因此,pH选择4.2为宜。
2.1.6 酶解温度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称取10.0 g冬瓜籽粉,在料液比1∶6、pH 4.2下,加入3%葡聚糖酶,分别在40、50、60、70℃下酶解6 h,考察酶解温度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
图6 酶解温度对冬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酶解温度的升高,冬瓜籽油提取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60℃时,冬瓜籽油提取率最大,这是由于葡聚糖酶的最适酶解温度为60℃左右,酶处在高活力状态,反应速度提高,冬瓜籽油提取率升高;当酶解温度超过60℃后葡聚糖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减弱,导致冬瓜籽油提取率下降。因此,酶解温度选择60℃为宜。
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研究基础上,固定料液比1∶6,葡聚糖酶添加量3%,以pH(A)、酶解时间(B)、酶解温度(C)为影响因素,冬瓜籽油提取率(Y)为响应值,以Box-Behnken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共17个试验点的响应面试验,优化水酶法提取冬瓜籽油的工艺条件,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3,方差分析见表4。
表2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
表3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
续表3
试验号ABC提取率/%1401-170.34151-1072.161600091.3817-10-164.43
用Design-Expert 8.0.3对表3 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响应面模型方程:Y=91.09+0.35A+0.47B+0.45C+0.42AB+0.12AC-0.020BC-11.92A2-6.50B2-14.19C2。
表4 响应面试验方差分析
注:**表示P<0.01,差异极显著;*表示P≤0.05,差异显著。
通过Design-Expert 8.0.3计算出该模型下理论冬瓜籽油提取率为91.10%,其理论试验条件为pH 4.22、酶解时间6.07 h、酶解温度60.15℃。因理论试验条件不易操控,故修正试验条件为pH 4.22、酶解时间6.1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冬瓜籽油提取率为90.67%,验证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47%,二者非常接近,说明试验得到的回归模型适用于冬瓜籽油水酶法提取条件的预测。
2.3 冬瓜籽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2.3.1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DPPH自由基较为稳定,当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剂反应时呈现颜色变化,其浓度与颜色深浅成正比,并在波长517 nm处有较好的吸收峰。自由基清除剂可与DPPH自由基的单电子配对,导致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颜色变浅,吸光度也随之减小。DPPH 自由基清除率越高,表明该物质抗氧化能力越大[13]。冬瓜籽油及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见图7、图8。
图7 冬瓜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图8 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由图7可知,冬瓜籽油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随冬瓜籽油质量浓度增大,其对DPPH 自由基清除率增大,但低于VC的(见图8)。当冬瓜籽油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仅有49.95%,而VC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已达93.81%。通过SPSS 22.0计算出冬瓜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10.23 mg/mL。
2.3.2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在人体中,羟基自由基由于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所以在羟基自由基过量的情况下,额外的羟基自由基首先会对人体细胞中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大分子造成伤害,从而使细胞出现死亡或突变的现象,进一步会导致人体出现衰老、产生一系列恶性疾病的状况,羟基自由基与还原剂反应后可在波长510 nm处呈现最高波峰。以VC为对照,冬瓜籽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见图9。
图9 VC与冬瓜籽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由图9可知,冬瓜籽油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质量浓度小于1.0 mg/mL时,冬瓜籽油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低VC,但在冬瓜籽油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98.84%,接近于相同质量浓度下VC的。通过SPSS 22.0计算出冬瓜籽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0.39 mg/mL。比较冬瓜籽油对DPPH自由基与羟基自由基的IC50可以看到,冬瓜籽油对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有更好的清除效果。
2.3.3 总还原力(见图10、图11)
图10 冬瓜籽油总还原力
图11 VC总还原力
由图10可知,冬瓜籽油总还原力随冬瓜籽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低于VC(见图11)。
3 结 论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水酶法提取冬瓜籽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酶解时间6.1 h,葡聚糖酶添加量3%,酶解温度60℃,pH 4.22。在最佳条件下,冬瓜籽油提取率为90.67%。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的冬瓜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应的IC50分别为10.23 mg/mL和0.39 mg/mL,当冬瓜籽油的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8.84%,清除效果相当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对Fe3+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且还原能力随冬瓜籽油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