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应用运动疗法的干预价值评估
2020-04-10陈维炬邱宗耀
陈维炬 邱宗耀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佛山 5282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呈急剧上升、年轻化趋势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本病与高能食物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运动疗法已成为本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临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疗法的认知及重视严重不足,导致坚持运动的患者较少,运动依从性差、随意性强、不重视等现象较为突出[1]。临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能即刻改善胰岛素水平,帮助控制血糖、血脂,能抑制糖尿病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但临床获益的前提是有规律地运动,因此提升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和重视程度,督促患者持续运动锻炼,至关重要[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运动疗法的干预价值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7~76岁,平均(55.6±10.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9±2.4)年;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36~75岁,平均(54.9±10.7)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6.1±2.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体质指数(BMI)≥25kg/m2,思维与行动正常,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恶性肿瘤者、精神或意识障碍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H20023370)、格列吡嗪(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37022995)等,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改善日常生活习惯,自行进行运动锻炼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运动疗法:(1)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个人爱好设计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持续30~60min,以身体微微发热、有出汗、疲乏感为宜,至少3次/周。(2)老年人运动疗法。老年人运动以慢跑、快走、广场舞、打羽毛球等为主,餐后1h开始运动,脉率达到(170-年龄)次/min,持续10~15min,身体发热、出汗、疲乏感能在休息10min内缓解,每次30min,循序渐进,最长时间不超过60min/次。在运动前进行个体化运动教育,讲解运动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发放相关宣传教育资料,并定期随访[4]。(3)中青年运动疗法。视患者情况进行全身性运动,运动强度高于老年患者,如健身操,每日早、中、晚餐后1h后各运动30min,分为热身操(5~10min)、步代操(15~20min)、放松恢复操(5~10min)共3节,要求患者每日严格执行,定期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的完成情况,督促患者保质保量完成运动内容[5]。(4)注意事项。运动不宜空腹进行,晨练前应喝一杯牛奶或吃几块饼干,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60min,且应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期;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以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前后应进行5~10min的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避免肌肉骨关节损伤或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穿着宽松,注意保暖,鞋底防滑,袜子要柔软、舒适,以免影响足部血运,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6]。(5)质量控制。干预组患者每周电话随访1次,掌握患者的运动情况,并督促患者保质保量完成每日运动计划,询问运动过程中是否有不适情况发生,及时调整运动方案;要求患者每月来院复查1次血糖、血脂及体重指标等,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对照组未进行随访,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来院复查血糖、血脂、及体重各指标。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血糖、血脂恢复正常,BMI值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血糖、血脂明显降低,空腹血糖(FBG)<8.0mmol/L,BMI有所降低;无效:血糖及血脂无明显下降,BMI未见下降,甚至上升[7]。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各指标变化,包括FBG、餐 后2h血 糖(2h PG)、HbA1C、甘 油 三 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干预前后检测体重各指标,BMI、体重(Wt)、腰围(WC)和腰臀比(WHR)。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各指标比较
两 组 干 预 前FBG、2h PG、HbA1C、TG、T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 预 组 干 预 后FBG、2h PG、HbA1C、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干预前BMI、Wt、WC、WHR差异无统计 学 意 义(P>0.05),干 预 组 干 预 后BMI、Wt、WC、WHR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各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各指标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比较(± s)
?
3 讨论
临床大量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在糖尿病早期,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会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了减轻胰岛素抵抗,临床多采用控制饮食、运动锻炼等综合治疗方法,以消耗机体储存的脂肪,减轻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并减少胰岛素的代偿性分泌,从而使胰岛β细胞获得充分休息,逐渐恢复胰岛功能[8]。
运动疗法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方法之一,对降低血糖、缓解病情有重要作用。运动能够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纠正机体内分泌紊乱、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诱发因子等,从而提高机体糖脂代谢能力,获得治疗效果[9]。运动疗法不仅适用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对肥胖糖尿病患者更为适合。国外研究表明,运动后骨骼肌Ⅲ型纤连蛋白域包含量(FNDC)5 mRNA表达增加,肌肉因子Irisin含量明显升高,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机体能量消耗,调节糖脂代谢,提升对机体的有利影响[10-11]。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增强患者的糖脂代谢能力,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
本研究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设计个体化运动方案,整体以有氧运动为主,老年人的运动强度较低,而中青年人则运动强度较高。通过持续的每日有氧运动,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消耗,提高心输出量、增强运动耐力[12]。在干预过程中,定期检测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逐步增加运动量,直至血糖能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保持运动强度,使血糖始终维持在生理稳定水平。临床研究显示,运动可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对葡萄糖的转运活性;同时运动增强了肌肉细胞对葡萄糖转运磷酸化,加倍合成肌糖原,大幅增加骨骼肌细胞的GLUT4及GLUT4mRNA含量,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13]。但运动中应注意运动量宜由小到大,不宜过早进行负荷重及对抗大的运动,严禁跑跑停停、全程加速跑、突然跃起、翻滚等剧烈运动,特别对于老年人、肥胖者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宜采取本研究中的老年人运动疗法,既能达到运动量的要求,又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干预后FBG、2h PG、HbA1C、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MI、Wt、WC、WHR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运动疗法的干预不仅能改善高血糖状态,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保护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又能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在组织内的堆积,加快脂肪的分解,供给机体运动所需能量,达到降脂、减肥的效果[1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应用运动疗法的干预价值确切,能有效调节糖脂,降低体重,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